首页 理论教育 语文教师基本功大赛全能冠军:终身学习,磨砺教学技能

语文教师基本功大赛全能冠军:终身学习,磨砺教学技能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5年在全县小学语文教师基本功大赛中,我有幸取得了全能第一和普通话第一名的好成绩,再一次提升了我对教学工作的新认识,作为一名教师,你可以不是一位书法家或画家,但你必须教给学生认真求学的态度和朴实的做人原则。虽然我取得了语文组第一,但就在这一次次反复锤炼的过程中,驾驭课堂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对教材的挖掘能力等综合素养地提升远远超出这个优质课“第一名”的含金量。

语文教师基本功大赛全能冠军:终身学习,磨砺教学技能

回首往事,我常有这样的体会:每当忙碌了一天后,我总会拿“太累了、该放松放松”等托词来给自己业余时间的“放假”找理由;尤其担任副校长的那些时光,每天被许多会议、上级检查甚至学校琐碎的事情包裹着。我也常陷入这样的窘境:忙了一天,忙了一个星期,或是更多,可每当回首这段时光的时候,往往是一片空白,好像什么都没做。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少了一份学习,少了一份反思,更少了一片宁静的属于自己的心灵空间……如此日复一日,当我蓦然回首时,已然“尘满面,鬓如霜”。我不止一次地这样设想,不止一次地感到可怕。由此,阅读书籍、报刊等成了我的嗜好。我给自己规定每天必须要有至少一个小时的阅读时间。

一路风尘,我向书籍、报刊学习的同时,不断向名师们学习,于永正老师的“五重教学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在“时习之”中形成,是“养成”的,不是“说教”出来的;窦桂梅老师的“语文教学的‘三个超越’”,让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从书本中积累文化知识,间接获得情感体验、生活体验等人文涵养的过程;贾志敏老师的“贾老师教作文”将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改为:实践(进行某项活动)→讨论(回顾活动过程,各自发表观感)→作文(教师在学生作文过程中进行指导)→指导(批改与讲评)→总结(谈体会、收获或旧题重作)……一位名师,就是一个精神富翁,有无限的资源,供我们去撷取。名师们的语文教学艺术就像一座宝藏,走进他们的课堂,便会领略到那里的无限风光。有位哲人说过,生命的旅程,目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生命的旅程中与谁为伴。在名师们的生命旅程中,与他们相伴的是倾注了刻骨铭心之爱的语文教育事业!他们用爱谱写着自己的故事,用实践践行着自己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从他们身上,我一次次感受着语文教学的魅力无处不在,正是有了他们,语文教育事业如春潮一般壮阔。

2001年国家实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遍及大江南北,课改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我校在教师中开展了“三字(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一画(简笔画)一话(普通话)”的基本功训练。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每天除了完成教学工作外,在一起讨论研练“三字一画一话”,并向有特长的教师请教学习。繁忙的工作丝毫没有削弱我们学习的兴趣。2005年在全县小学语文教师基本功大赛中,我有幸取得了全能第一和普通话第一名的好成绩,再一次提升了我对教学工作的新认识,作为一名教师,你可以不是一位书法家画家,但你必须教给学生认真求学的态度和朴实的做人原则。

平时工作中我和同事们一起备课,听同事们授课,和同事们一起研究怎样改进教学。做课、观课、评课成了我们的日常工作,也是从这时起,我学会了听课、评课。所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教师这个行业有点像中医师,靠的不光是书本知识,更要靠“望、闻、问、切”,才能作出“诊断”,才能开出“处方”,而后静观“疗效”,才能成为“验方”。(www.xing528.com)

2005年,我很荣幸代表学校参加了县中小学教师优质课大赛。我参赛的授课内容是《惊弓之鸟》。赛前我在网上、图书室里搜集了大量课文相关内容的资料,精读了许多名家的教学设计,并用心设计教学环节,反复试讲,一次次修改,再一次次地重来……虽然我取得了语文组第一,但就在这一次次反复锤炼的过程中,驾驭课堂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对教材的挖掘能力等综合素养地提升远远超出这个优质课“第一名”的含金量。

肖成全老师说的一句话对我触动很大,他说:只关注教学的老师是专业有缺失的教师。这让我想到一句话,只读两本书(教材、教参)的教师,无论如何不能成为优秀教师的。我认为,不读书只从事两种学习活动(听课、做作业)的学生是不可能成为优秀学生的,只开展两种教学活动(上课、做作业)的学校是不可能成为名校的。从这些优秀教师们的身上我们深切感受到,凡是有着累累硕果的老师,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爱好,那就是爱读书、肯钻研、善思考。

学习活动是润泽人一生的最积极、最有意义的活动。在这个终身学习的时代,学习是我们的生活,学习是我们的工作,学习是我们的责任。为人师者必须养成时时、事事、处处学习的习惯,让学习交融于工作生活之中,以不懈的学习赢得生命的成功!我深刻领悟到,在新时期的老师要有这样的信念,做“学习型”教师,是教师生存的需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