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初中化学复习课中思维导图的应用技巧

初中化学复习课中思维导图的应用技巧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思维导图在教学中深受师生喜爱,将思维导图应用到初中化学复习中,是对传统复习方式的一种变革,能激发学生学习动力,进而有效提升学生复习效率,并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思维导图的使用,能够推动学生在复习中进行自主性思考、自主性内化、自主性总结,提升了学习的主动性,更让学生体验到获取知识的成就感,增加对复习课的兴趣。教师在初中化学复习课中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将零散的化学知识结构化、系统化。

初中化学复习课中思维导图的应用技巧

李元红

初中化学教学中加强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当前众多教师重点研究的问题。如何加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利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重要内容。所谓化学核心素养,就是化学能够为学生未来发展提供的关键品格和能力,既包括化学的知识和技能,也包括相关的过程与方法,还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就需要教师在落实化学学科知识教学时更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改变传统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的思维模式,鼓励学生能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发现、解决生活、生产中遇到的问题。思维导图在教学中深受师生喜爱,将思维导图应用到初中化学复习中,是对传统复习方式的一种变革,能激发学生学习动力,进而有效提升学生复习效率,并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一)当前教师在初中化学复习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灌输式的复习课模式,抹杀学生复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当前初中化学复习课中,很多化学教师在中考压力下,受传统应试理念影响,往往在复习课上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将学生在授课中新学过的知识一点不拉地重新讲解一遍,复习课等同于新授课的重复和浓缩再现。这样“炒旧饭”式的复习课模式使得学生失去对复习课的兴趣,上课疲惫不堪,更谈不上激发学生自身创造力、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发散性思维。这样的化学复习课不仅效率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化学成绩的有效提升。

2.记背式的知识点复习方式,无法帮助学生构建化学知识体系

许多教师认为,学生要想学好初中化学知识,“背熟知识点+足够的题量”是王道,因此在教学中采用记背式的知识点复习方式和题海训练战术。在这样的理念引领下,学生习惯性地跟随教师的复习思路进行简单粗暴的记背知识点,许多学生出现了知识点遗忘、混淆的情况。被动记背烦琐易错的知识点,再加上大量的“题海”训练,学生在高强度的复习课中“压力山大”,体会不到成功的喜悦。学生对化学复习课抱有消极态度,觉得化学知识是非常枯燥无味的,学生也失去了学好化学的自信心;甚至很多学生抱怨化学该记的东西太多,渐渐对初中化学失去兴趣,严重影响学生复习课的效率和质量。而化学知识的复杂性、连续性和逻辑性决定了学生需要经过一个漫长的学习过程来构建知识体系,才能更好地在复习中掌握知识。

(二)利用思维导图提升复习课效率,渗透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www.xing528.com)

1.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复习课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要求教师以学生为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目前初中化学教学存在这样的现象:新授课阶段,许多教师还可以贯彻“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但到了复习课,教师在中考的压力下迷信于“记背式的知识点复习方式”和“题海战术的备考策略”,又重新“以教师为中心”“满堂灌”“一言堂”。这使得部分学习主动性不太强,对知识点掌握不牢靠的学生对这样的复习课避之不及,“一睡了事”的现象十分突出。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接受信息的途径主要是接收图像→传导思维,思维导图正是契合这个理论应运而生的。教师在复习课上使用思维导图,借助通俗易懂的图文帮助学生理解、培养学习兴趣。比如,在复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教师可鼓励学生联系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总结一般思路:从实验原理读取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推测发生装置,画出初中阶段两大类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固液常温型”;“固液常温型”又有四种常见的模型,再分别列出它们的优缺点。通过这样的复习过程,学生就弄懂了实验室制取一种气体应该如何选择装置了。鼓励学生自己画思维导图,在画图的过程中重塑知识清单、将知识内化,再通过交流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得以改正。思维导图的使用,能够推动学生在复习中进行自主性思考、自主性内化、自主性总结,提升了学习的主动性,更让学生体验到获取知识的成就感,增加对复习课的兴趣。

2.构建知识体系,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深度理解

初中化学作为入门阶段,知识不仅零碎而且涉及面广;记忆性的知识点很多,较多学生对知识间的联系“剪不断理还乱”;死记硬背得到的知识,时间一长,大部分的知识容易混淆遗忘。学生不能厘清知识间的联系,在运用时无法有效提取,更谈不上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违背了化学核心素养观要求——“能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发现、解决生活、生产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在初中化学复习课中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将零散的化学知识结构化、系统化。比如,在复习《碳及其氧化物》单元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列出核心物质,大部分学生可以很快地列出“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钙”“碳酸”等几个类别的核心物质,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找到它们中的最核心的物质是“二氧化碳”,并画出“二氧化碳”和其他物质之间的关联图;接下来,教师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知识掌握度从结构、性质、用途等多角度对关联图中的各个知识点进行详细的分析。课后,教师还可以鼓励学有余力的同学,将所绘制的思维导图拓展延伸到非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盐等知识链上。运用思维导图,鼓励学生有机结合新旧知识,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的脉络,多视角多维度多方向建立整体知识体系,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深度理解。

3.提升学生素养,帮助学生构建化学思维、解题模型

在初中化学复习课上,教师在引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完成知识点的归纳整理之余,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思维导图探索学习的方法和解题技巧,构建化学思维、解题模型,培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初中化学只学一年就要面临中考,学生必须具备不仅要熟记、理解知识点,还要有灵活运用教材知识解题的能力,这也与化学核心素养对学生提出的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要求不谋而合,这就要求教师在复习环节锻炼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比如,复习《金属的活动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绘制不同情况下金属与酸反应的坐标图总结有关题目的解题技巧。学生需要列出常见的活泼金属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在等质量酸和金属足量、等质量金属和酸足量情境下,产生氢气质量与反应时间关系的坐标图,教师再加以更换横坐标为稀盐酸(或稀硫酸)质量的变式训练,帮助学生形成这类题的解题模型。在复习课堂上,教师还应该让学生展示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学生通过展示、总结自己的解题技巧,更好地帮助学生完成思维的交互和解题方法的借鉴,充分实现“生生资源”共享。而且,在学生思维导图的展示过程中,教师也能及时发现学生的知识遗漏,找到学生最典型的问题,引导学生针对重点的题目进行分析,找到相关的理论支撑及科学的解决方法。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以问题为核心,从横向和纵向发散,借助思维导图各个点之间的关联性进行分析和思考,进而归纳总结科学的解题方法。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复习课,不仅给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展现平台,而且实现了化学复习课的学习从理论到实践的升华。

在初中化学复习教学时,重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以思维导图的复习模式为载体,激发学生潜能,充分凸显“以生为本”、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让学生在自主探寻和延伸学习中积极地展开思考、进行知识的梳理,构建出较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重视化学学科素养的培养,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大的思维空间,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帮助学生构建化学思维、解题模型,进而不断提高其学习质量和思维能力,提升化学课堂复习效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