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探究动作造型的内涵及其目的

探究动作造型的内涵及其目的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何谓“动作造型”1.动作:即指身体动作,是人或动物的本能或本性的反应及其产物。图3-2图3-3图3-4(二)“动作造型”的教学目的说起奥尔夫音乐教育中动作造型教学的目的,还得从他成立的京特学校说起。

探究动作造型的内涵及其目的

(一)何谓“动作造型”

1.动作:即指身体动作,是人或动物的本能或本性的反应及其产物。动作是通过运动来实现的,但动作并不是个别运动的简单的机械的组合,而是复杂程度不同的完整的和有目的运动系统。人的动作不是孤立的,而是包括在人的整体活动之中。因此,动作是活动的组成部分,它是以自觉的目的为特征,并且总是由一定的动机所激发,因而具有社会的性质。动作通过反复练习可以达到自动化的地步。这种自动化了的动作系列称之为技能动作,它在人类的生产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2.造型:顾名思义,塑造形象,即塑造出物体特有的形象。

3.动作造型,就是运用身体动作这一物理属性、时空属性,以及人的生理、心理因素创造丰富的、立体的动作形象来反映客观世界具体事物,是以造型为基本表现手段,使人通过视觉来欣赏,并构成美感形象的艺术。如声势动作(孩子们的声势脚步练习,图3-2[1])、律动动作(京特学校的律动课程《鼓》,图3-3[2])、舞蹈动作(玛丽·威格曼的即兴舞蹈,图3-4[3])等。

图3-2

图3-3

图3-4(www.xing528.com)

(二)“动作造型”的教学目的

说起奥尔夫音乐教育中动作造型教学的目的,还得从他成立的京特学校说起。20世纪20年代,欧洲的新思潮层出不穷,一种“回归自然”的新观念影响着社会各个领域。正当人们在寻找一种新感觉的时候,达尔克罗兹创立的“体态律动学”以其新的音乐教育体系风靡整个欧洲,引起了人们极大关注,同样也给奥尔夫很大启示。他开始探索“动作与音乐教育彼此交融和补充”的做法,想由此建立起一种新的节奏教育,并于1924年成立“京特音乐舞蹈学校”,开始了音乐教育改革的实验[4]

所谓体态律动的音乐教学,原指由音乐伴奏,以身体动作做出反应,从而训练音乐节奏感的方法。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这种与动作结合的音乐教育观念已被世界各国的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所关注、接受。

可见,对于奥尔夫的音乐教育来说,这种融音乐、动作、舞蹈、语言为一体的动作节奏教学,具有以下的目的。

1.促进身心平衡:这种把动作结合进音乐教育,可以将学生作为一个整体对其进行感性和理性、身体与心理的综合平衡训练,培养学生身心的自控把握能力和发展富有动力生命等方面,这确实是其他课程都难以做到的,所以它更利于素质教育。

2.培养听力和反应力:在音乐实践中律动,是要求学生在听到音乐后通过动作自觉反应出来的,首先它需要学生专注倾听音乐、分辨音乐,然后通过“身体动作”把“音乐”外化出来。因此,只有听的准确、听觉敏锐,又反应迅速,才能使人一目了然。

3.发展表现力和创造力:音乐活动中,学生常被要求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把自己对音乐(各种音乐元素)的理解即兴地用动作大胆表现出来。这种即兴表演一方面能满足学生自我表现的愿望,另一方面又能促进学生创作的欲望,是培养表现力和创造力最简单又最有效的方法。

4.训练节奏感:以身体为乐器,通过动作挖掘人与生俱来的节奏感,使之体验和发展人敏锐的节奏感。如对儿童来说,通过动作来发展他们对节奏的直接感受和体验,是最佳接受期,效果非常好;而对于成年人来讲,通过动作不但帮助他们找回原本潜藏的节奏本能,还是补充逐渐丧失的身心协调能力的最佳途径。

5.提升音乐感:用动作作为音乐的“化身”,将音乐的要素(音的高低、走向、速度、节奏、音量、音色,以至音乐的情绪、风格、乐句、曲式结构等)通过身体动作“演奏”出来,这种方式运用到音乐教育上可以提升学生敏锐的音乐感受能力。

综上所述,这种融动作的音乐教学旨在唤醒人的本能,培育对人极为重要的音乐感知——首先是增强节奏感、音乐感;其次是促进动作协调、身心平衡发展;然后又能增进情感细腻、知觉敏锐,创造力更加丰富,使人更加全面、健康和谐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