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献采访:定义、必要条件及与馆藏的区别

文献采访:定义、必要条件及与馆藏的区别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文献采访的定义从现行的关于文献采访这一现象的各种说法如藏书补充、选书与采访、图书馆采访、文献收集、文献采访等比较来看,文献采访一词能够涵盖其它说法。文献采访行为的实现,四个要件必不可少。这里强调一个“为”字,是要将采访与馆藏有所区别。文献采访为建立馆藏提供必要的条件,但两者并非完全等同。

文献采访:定义、必要条件及与馆藏的区别

文献采访是图书馆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业务工作,它随图书馆的产生而产生,随图书馆的发展而发展。文献采访是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首要环节,它决定了一个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整体水平,并对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产生直接的影响。苏联图书馆事业的先驱者、教育学家克鲁普斯卡娅认为:“图书馆最重要的就是选择图书”。美国图书馆学家唐斯也认为,对于一个图书馆,“后人对我们工作如有所褒贬,绝不是因为完备的目录、精明的分类方法、简便的出纳制度,或是完善的参考服务,而是针对藏书——究竟从我们手中留下了些什么?或是忽略掉了什么?”由此可见,文献采访不仅直接影响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数量与质量、读者人数、读者需求的满足程度、图书馆的工作流程、社会效益,还是评价图书馆价值、管理者成效的重要方面之一。

(一)名家表述

1.藏书补充

前苏联斯多利亚洛夫、阿列菲也娃的《图书馆藏书》(1979)和我国吴慰慈、刘兹恒的《图书馆藏书》(1991)都将图书馆的文献采访归于藏书建设中的藏书补充。前者对“藏书补充”进行了定义,认为图书馆的藏书补充是指以符合图书馆任务和读者需求的出版物来建立藏书并不断地予以更新,也就是用最优秀的图书来充实它,并剔除丧失价值的出版物。

图书馆的馆藏文献是通过文献采访持续工作而不断丰富、积累和更新起来的。站在馆藏建设的角度,具体时期采访的文献相对馆藏文献整体是一个补充;从长期效应看,文献采访对馆藏建设起着主导的作用,将文献采访视为馆藏文献建设或者文献资源建设也就可以理解了。关于丧失价值的出版物的剔除是否归于文献采访工作值得商榷。因为对于文献实物的如何剔除,流通部门最有发言权。

2.选书与采访

美国阿瑟·柯利、多萝西·布罗德里克的《图书馆藏书建设》(1985年第六次修订)将文献采访归为选书和采访两个环节。认为选书应由专业人员,即图书馆员来完成,而采访可由非专业人员,即图书馆中的办事人员来实现,这里的采访主要指文献选择后的订购。

3.图书馆采访

我国台湾学者顾敏在《图书馆采访学》(1979)一书中,对采访一词进行了剖析,认为图书采访已经包含了图书选择和采访之意。并将图书馆采访注释为:狭义的采访是指为建立图书馆馆藏而进行的收而有之的工作;广义的采访是指有关图书馆方面为建立馆藏所作的觅求、拣选与收取等工作。

4.文献收集

中国大百科全书: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1993)将文献采访这一现象归于文献收集。认为文献收集指:图书馆及其它文献情报机构根据各自的目标和读者需要,选择文献并通过购买等多种方式获取文献,以积累和补充馆藏的工作。该书将采访这一词条归于文献收集的一种方式,定义为:派遣文献收集人员外出采集和寻访。

5.文献采访

国内学者黄宗忠主编的《文献采访学》(2001)认为:文献采访是根据图书馆的性质、任务和读者需求、经费状况,通过觅求、选择、采集等方式建立馆藏,并连续不断地补充新出版物的过程。

由此可见,文献采访这一现象在图书馆虽很古老,但对这一现象的描述却不统一。文献采访一词在图书馆工作和图书馆学研究中使用频率愈来愈高,但还不是文献采访现象的专用名词。术语的不规范不统一给问题的研究和探讨带来障碍。这一方面说明文献采访研究在图书馆学研究中还是薄弱环节,另一方面说明有必要对文献采访一词加以规范和定义,这是文献采访工作的需要,也是文献采访研究的需要。

(二)文献采访的定义(www.xing528.com)

从现行的关于文献采访这一现象的各种说法如藏书补充、选书与采访、图书馆采访、文献收集、文献采访等比较来看,文献采访一词能够涵盖其它说法。首先,图书馆采访工作的对象已不是单一的图书,而是各种文献,图书文献中的一种。其次,根据汉语词典的解释,采访一词具有选择、搜集、寻访、收取等含义,因而采访一词可以包含文献的选择、搜集等意义。再次,在图书馆的行政组织中,文献采访工作是采访部或采访编目部负责实施的。文献采访一词与行政管理部门相一致,在图书馆工作中已成常用名词。总之,用文献采访来表述文献采访现象,在当前的各种说法中是优化的,也是合情合理的。

文献采访的定义要简洁、完整、准确地概括和揭示文献采访现象。那么,文献采访这一现象的关键点何在呢?《图书馆采访学》(1979)在采访模式设计中提出,采访应该回答:如何采访,何时采访、何地采访,何人采访。《文献采访学》(2001)认为,文献采访应包含四个要素,即:为谁采访、采访什么、何处采访、怎样采访。杨肥生《文献采访学研究》(2005)给出如下定义,即:文献采访是图书馆(文献情报机构)为建立馆藏而进行的有关文献的选择、获取等工作。

上述定义能够简洁、准确、完整地概括和揭示文献采访现象。文献采访行为的实现,四个要件必不可少。它们是:行为主体、行为目的、行为对象、行为方式。也就是说,文献采访应该问答:谁在采访、为何采访、采访什么、怎样采访。

1.谁在采访——图书馆采访。这就指明了文献采访是图书馆的一项工作,文献采访是图书馆专业名词,文献采访的主体是图书馆。

2.为何采访——为建立馆藏。这就揭示了文献采访工作的目的。这里强调一个“为”字,是要将采访与馆藏有所区别。文献采访为建立馆藏提供必要的条件,但两者并非完全等同。馆藏的建立还需对采访的文献进行加工、组织、保存和保护等。

3.采访什么——采访文献。这就指明了文献采访工作的对象是文献。用文献而非出版物来表示采访的对象,一是和文献采访一词相吻合,二是更能反映文献采访工作的实际情况,三是更易被专业外人士所理解。

4.怎样采访——选择、获取等。这就揭示了文献采访工作的方法。用“选择”与“获取”搭配,是因为“选择”含有“觅求”、“采集”、“收集”等意义。在采访工作实践中,一般是先选择文献,而后再获取文献。选择是对图书馆需要的文献进行挑选,获取是利用各种方法获得选择的文献。

(三)文献收集

文献收集是图书馆根据各自的目标任务和用户需要,选择文献并通过购买等多种方式获取文献,以积累和补充馆藏的工作。也称采访工作或藏书补充。

文献的收集是整个图书馆工作的基础,直接影响着图书馆服务质量和水平。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建立科学的、实用的,并具有一定特色的藏书体系。做好文献的收集工作,首先要进行调查。一是调查图书馆所处地域的政治、经济、科技发展现状与需求;二是调查用户的需求,确立本馆收藏原则、收藏范围、馆藏重点、采购标准;三是要了解本馆的藏书情况、藏书总的动态、书刊的种类与复本数、各类藏书的利用率,以及哪些书刊应剔除,哪些书刊要补缺等;四是要了解并掌握各出版社的性质、出版信息、书店的发行信息等等。

文献收集的一般性原则有:①实用性原则;②系统性原则;③特色化原则;④共建共享原则;⑤发展性原则;⑥经济性原则。

文献的收集方式主要有购入和非购入两大途径。文献购入的方式包括:预定、选购、邮购、委托代购、集团采购、复制和网络信息下载等;非购入方式包括:接受呈缴、征集、交换和接受捐赠等。在地方文献的采集方面,鉴于许多地方文献是非正式出版物,因此,常常还需要去上门访求。

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所收集文献的对象除了图书、期刊、报纸、视听资料、电子出版物等,还应包括商业数据库、网上信息及其他图书馆的上网信息所进行的网络链接(作为本馆的虚拟馆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