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绘本阅读中渗透安全教育的指导策略

绘本阅读中渗透安全教育的指导策略

时间:2023-07-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下面我以《警官巴克尔和警犬葛茵雅》为例,介绍教师如何通过阅读指导学生阅读。《警官巴克尔和警犬葛茵雅》是一本获得凯迪克奖项的作品,作者把难懂的安全概念用幽默而精彩的图画配合文字表现出来,使孩子们既获得了快乐的阅读经验又丰富了安全知识。所以,对幼儿进行初步的安全知识教育和安全自救技能培养极为重要。这是一个很典型的通过阅读渗透安全教育的例子。

绘本阅读中渗透安全教育的指导策略

绘本是幼儿非常喜欢的阅读形式。它具有一定的潜移默化作用,幼儿在阅读过程中除了对绘本中的内容有所了解外,使他们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且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性的人格特征。

现在的幼儿园在阅读指导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教师单纯的口头说教过多,而忽视了对幼儿的引导和帮助。下面我以《警官巴克尔和警犬葛茵雅》为例,介绍教师如何通过阅读指导学生阅读。

《警官巴克尔和警犬葛茵雅》是一本获得凯迪克奖项的作品,作者把难懂的安全概念用幽默而精彩的图画配合文字表现出来,使孩子们既获得了快乐的阅读经验又丰富了安全知识。先引导孩子欣赏图书的封面蝴蝶页面很容易吸引幼儿的兴趣。作者在蝴蝶封面上画了很多小星星,孩子就会猜这些小星星是干什么的呢?仔细一看,原来每个星星里面都写了安全的注意事项。比如有一个星星贴片上写着:“对毒品说‘不’”孩子们面对这样的文字提示是不容易理解的,不着急,孩子可以继续看看配合文字的图片理解,有一只小狗卧在那里,使劲摇头,一看就知道要告诫孩子千万不能接近毒品,这种形象的画面就使这个提示好理解多了。孩子看着看着,兴趣越来越浓厚,告诉孩子不能坐在有钉子的位子时,小狗赶紧跳起来,表情很痛苦,孩子立刻理解了这个提示的意思。作者就是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理解安全常识

威尔镇的巴克尔警官一个人给孩子讲安全常识孩子是不喜欢听的,有人睡觉,有人发呆,但把警犬带来后他们合作演讲,孩子的兴趣就很浓厚了,效果也很好,阅读中的孩子也会情不自禁进入故事的情景中。幼儿在阅读绘本时是没有功利的目的,他们在绘本阅读中感受了阅读的快乐,感受了生活的丰富多彩,但在阅读过程中却受到了一些影响,得到了一些知识。

幼儿的认知水平较低,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不知道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且他们又活泼好动,因此,极易发生意外伤害事故。所以,对幼儿进行初步的安全知识教育和安全自救技能培养极为重要。教师在进行指导过程中应该除了引导他们对故事的内容有了解外,还要对里面的安全教育的知识有了解,除了知道外,还要在内心真正接受,布鲁姆等人的“目标层次分类理论”在认知领域分为六个层次:知道、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应该让他们达到比较高的目标层次。这是一个很典型的通过阅读渗透安全教育的例子。(www.xing528.com)

活动和游戏是孩子最好的学习方式,他们通过活动会亲身经历整个过程,把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丰富他们的体验。如老师可以开展一些关于安全的主题活动,可以让孩子谈论很多问题,如:能吃路边的小吃吗?药能随便吃吗?能玩火吗,能用手摸电插孔吗?等等。通过讨论孩子发表自己的观点,丰富孩子的认知经验,让他们自己说出来后他们的认识是最深刻的,比老师告诉他们的有用得多,经过讨论,他们明白了不能吃路边不干净的食物,生病了不能乱吃药,生活中要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教学效果会很有效。

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有很多安全教育的契机,教师要善于把安全教育渗透到一日生活中。如孩子在来园时,教师要注意孩子是不是带了一些有危险的物品,如小珠子等,这样可以防止他们在自由活动时把小珠子塞进鼻孔或口里,这样对其他孩子也是有安全隐患的。再如在午餐时教师要注意提醒孩子们就餐前后要洗手,防止病从口入。吃饭时不能说话,也不能玩耍,这样会防止烫伤或出现其他安全隐患。户外活动时,教师组织孩子外出时要提醒孩子穿好衣服,把鞋带系好,排除安全隐患。

安全教育是一项长久的事情,教师首先要重视安全教育,采用合适的方式方法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可以采用讲解法,角色扮演法,讨论法等多种方法进行安全教育的实施,当然要善于在阅读活动中挖掘安全教育的知识,做到合理的渗透,真正地把安全教育落实到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这样孩子的安全意识就会提高,也会减少安全事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