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公共利益与个人隐私-大数据时代数据保护法律研究

公共利益与个人隐私-大数据时代数据保护法律研究

时间:2023-07-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数据技术对公共利益作出贡献的同时也存在着对个人隐私的侵犯。这种利用大数据技术来进行社区管理的方式,在维护社区安全、防止一些极端的犯罪事件的发生上有着显著的效果,极大地维护了公共利益,但是同时存在侵犯个人隐私的风险。这个案例体现出在大数据技术时代公共利益与个人隐私发生的激烈碰撞,而且从大数据技术的视角解决问题的话,公共利益可能会凌驾于个人隐私之上。

公共利益与个人隐私-大数据时代数据保护法律研究

大数据技术的突然降临,正从道德文化、制度、治理、产业等方方面面重构着我们的现实社会。大数据技术为社会的公共利益作出了很多贡献,公共服务中曾经面临的一系列困境或许在大数据技术面前不再是问题。比如,对于交通拥堵问题,大数据技术就能给出很好的解决方案。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乘坐公共交通的人流动态数据,我们可以改善公共交通服务和站点设计。通过对出行地点、线路和目的地的考察,对于已经饱和的公交地铁线路,我们就可以设计分流线路,同时按照各个地区的人流量合理的设计站点,避免公交车站过于集中而和私家车一起陷入拥堵。而对于仅仅是高峰饱和的线路就可以合理地调配公交车的发车数量,避免再集体去“凑热闹”。

大数据技术对公共利益作出贡献的同时也存在着对个人隐私的侵犯。大数据技术预测是大数据技术目前应用于人们生活中最普遍的方式,大众是提供大数据技术资源的主要来源。大众在互联网中输入个人信息时,并不知晓自己的私人信息是否会被使用、被如何使用。数据采集者对于大众信息的采集,存在隐私边界不清晰的现象,在数据应用的全过程中,从数据采集到得出结果,都可能出现对个人隐私侵犯的情况。

在社区治理中,现在已经越来越多地往信息化、数据化管理的方向推进。这种利用大数据技术来进行社区管理的方式,在维护社区安全、防止一些极端的犯罪事件的发生上有着显著的效果,极大地维护了公共利益,但是同时存在侵犯个人隐私的风险。在这里举一个国外某社区的例子:国外某社区建立了管理信息收集平台,鼓励辖区居民使用手机,采集个人信息,比如基本的健康信息,包括心率视力数据等;日常生活数据,包括饮食、购物数据等。这些数据可以提供给罪案预防监控中心,来预防自杀和犯罪发生;还可以及时看到是否有求救或有问题是亟需解决的,对于紧急事件进行迅速、有针对性的帮助,从而解决问题,将某些不良情绪予以消除,实现社区的和谐稳定。这样的管理方式无疑维护了公共利益,但是同时无法保护个人隐私。在特定的情境下,个人的健康状况、社会关系,甚至购物数据都属于个人隐私的范畴。这个案例体现出在大数据技术时代公共利益与个人隐私发生的激烈碰撞,而且从大数据技术的视角解决问题的话,公共利益可能会凌驾于个人隐私之上。(www.xing528.com)

在大数据技术时代,个人隐私的丧失很容易发生。我们的信息在被合理采集后,被二次甚至多次利用,发生“功能潜变”的情况,即“获取信息的原来目的被悄悄地、不知不觉地扩大到包括未获得参与者知情和自愿的同意”。功能潜变现象经常在企业的商务运作中出现。2016年3月,中国互联网络中心发布了最新的《2015年中国网民信息安全状况研究报告》,研究数据显示有83.9%的中国网民在过去的6个月内遇到过个人隐私信息的安全问题。从义务论来看,隐私是一项基本人权;从后果论来看,隐私的丧失将给数据市场造成严重损失,必须认真保护隐私。[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