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的解放思想的哲学支撑

人的解放思想的哲学支撑

时间:2023-07-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4]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思想解放的任务,即批判旧哲学世界观的非现实性,对现实的人进行了最为集中、丰富的论证。[15]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了崭新的历史观,即历史唯物主义,它为实现人的解放指明了现实道路。生产力的发展为人的解放提供最基本的物质条件。世界历史的思想水到渠成般被提出,马克思恩格斯把它和共产主义事业联系起来。

人的解放思想的哲学支撑

“我们开始要谈的前提不是任意提出的,不是教条,而是一些只有在臆想中才能撇开的现实前提。这是一些现实的个人,是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包括他们已有的和由他们自己的活动创造出来的物质生活条件。”[14]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思想解放的任务,即批判旧哲学世界观的非现实性,对现实的人进行了最为集中、丰富的论证。我们既不能像黑格尔那样从抽象的理性出发认为现实世界是绝对精神的产物,仅从观念中批判现存世界并不能改变现实世界里人的苦难;又不能像费尔巴哈那样从感性的直观出发去理解人与世界的关系,把人类全部的历史还原为自然史,因为他不理解人的对象性活动,更不理解历史的生成逻辑。在这里,现实的个人成为历史的前提,物质生活条件是人类社会维持下去的必要基础。马克思恩格斯从“现实的人”出发,去分析政治、经济、文化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的复杂关系,把黑格尔哲学中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颠倒之后,推导出国家是从一定的个人生活过程中产生的。“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15]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了崭新的历史观,即历史唯物主义,它为实现人的解放指明了现实道路。

生产力的发展为人的解放提供最基本的物质条件。“生产力的这种发展之所以是绝对必需的实际前提,还因为:只有随着生产力的这种普遍发展,人们的普遍交往才能建立起来。”[16]在前资本主义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比较低,分工不够发达,人类的活动受到地域、民族、血缘等条件的限制,社会关系比较简单,世界是一个个点状的孤立存在。伴随着蒸汽机的第一声鸣响,人类社会开始进入工业革命时期。此后,生产力水平的飞速发展,社会分工的协作运转,生产工具的改进,交通通信技术的进步,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普遍联系的世界。资本在全世界范围内追逐利润,一切古老民族被卷入到资本主义文明当中,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成为独立于世界的孤岛,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逐渐消除。世界历史的思想水到渠成般被提出,马克思恩格斯把它和共产主义事业联系起来。马克思和恩格斯设想,在共产主义社会,生产力水平高度发达,与之相伴的是交往形式与生产力相匹配,人们建立起真正的“自由人联合体,他们用公共的生产资料进行劳动……这个联合体的总产品是一个社会产品……一部分重新用作生产资料……另一部分作为生活资料由联合体成员消费。”[17]这里没有阶级划分,没有剥削桎梏,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完全自由自愿,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成为人民内部矛盾得以化解,自由自觉的活动成为人们的生活常态,人的本质力量回到人自身,由此人们可以获得真正的解放。(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