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实践培育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实践培育

时间:2023-07-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引导学生开展基于“假说—演绎推理”的学习认知活动,学生将经历“提出问题—猜想假说—活动探究—获取证据—得出结论”等过程,从而对培养科学认知、发展探究能力起到很好的作用。教学时,如何有效引导学生开展基于“假说—演绎推理”的化学学习,从而培育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为证实或证伪假设,需要学生开展深入探究并由此获得丰富的事实证据。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实践培育

化学知识习得过程十分复杂,涉及假设,实验,对证据评估并接受、拒绝或修正假设等科学思维活动,是科学思维发挥重要能动作用的过程(如图2-5-1)[28]。因此,化学教学时,若直接向学生传授知识,必将导致学生丧失对相关化学事实现象特征演绎理解与认同的机会,丧失修正前认识并与新认识建立内在逻辑的加工活动过程,从而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认识方式与思维的建构和学科素养的培育。

图2-5-1 知识习得的思维过程

因此,化学教学需要引导学生经历“假说—演绎推理”的学习认知加工过程(如图2-5-2)。

(www.xing528.com)

图2-5-2 “假说—演绎推理”学习活动流程

该过程经历三个关键环节[29]:一是在观察和分析化学事实与现象基础上,结合推理和想象等活动提出假说;二是根据假说开展相关活动以获取证据,并依据所获得的证据验证假说;三是根据合理的假说,抽提化学事实与现象的本质特征或关键属性,从而建构科学认识。为进一步完善概念并深化认识,往往还强调应用知识概念去分析、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开展基于“假说—演绎推理”的学习认知活动,学生将经历“提出问题—猜想假说—活动探究—获取证据—得出结论”等过程,从而对培养科学认知、发展探究能力起到很好的作用。而且,这样的知识习得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需要学生创造性地开展认识活动,从而有助于培育善于合作、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等优良个性品质。教学时,如何有效引导学生开展基于“假说—演绎推理”的化学学习,从而培育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

教学时,首先要帮助学生明晰学习价值。学生只有明晰即将开展的学习活动的价值,才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其次,应设置问题驱动探究。只有让学生明晰学习问题及其指向,学生才能基于价值的认识和已有经验开展探究活动。第三,要激活学生先有经验。只有激活学生的先有经验,学生才能基于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设。第四,协助与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为证实或证伪假设,需要学生开展深入探究并由此获得丰富的事实证据。由于探究活动的复杂性,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与帮助。最后,指导建立因果联系。经历假设、收集证据活动后,学生将证据和假设经过推理,建立起事实证据与具体问题的因果联系。在建立起因果联系后,就能很好地抽提总结事实现象的本质属性,从而有利于科学知识的掌握。[3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