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马街书会:传承河南大调曲子艺术及民俗习俗

马街书会:传承河南大调曲子艺术及民俗习俗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研究大调曲子,就不得不提马街书会了。马街书会又称“十三马街会”,此名得于此聚会举办之地——马街村。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三,全国各地的民间艺人都会来到马街村参加“马街书会”。“马街书会”是民间艺人自发的集会,旨在交流曲艺技艺与曲艺表演。依照最晚年份推算,“马街书会”延续近三百年了,因此,其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与学术研讨价值。“马街书会”的存在可谓是艺术界的奇观,延续千年依然兴盛,令人神往。

马街书会:传承河南大调曲子艺术及民俗习俗

研究大调曲子,就不得不提马街书会了。马街书会又称“十三马街会”,此名得于此聚会举办之地——马街村。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三,全国各地的民间艺人都会来到马街村参加“马街书会”。一开始,“马街书会”规模较小,随着人们的口口相传,其影响力逐渐扩大,增加聚会的艺人也越来越多。近到河南本地的曲艺艺人,远到甘肃的民间艺人,数千名艺术都会不约而同地欢聚于此,交流切磋曲艺。在“马街书会”上交流的曲艺种类多达40余种民间艺人交流的是曲艺、是表演技艺,更是中国上百年来传承不断的文化。聚集于此的民间艺人有鹤发童颜的老者,有嬉笑玩弄的稚子,其中更不乏年富力强的青年。北方的正月是寒冷的,有时还会风雪交加,但这也无法组长民间艺人交流的脚步。

“马街书会”的详细地点是马街村的火神庙,大家在其周围搭台布景、摆下阵仗、拉起琴弦、敲起锣鼓,演出便正式开始了。这样的演出方式民俗性很强,在正月里,老百姓不忙于农事,此时正沉浸于过年的欢快气氛中,曲艺与民俗的结合,利于节目气氛地渲染,同时也便于曲艺艺术的传播。“马街书会”也是大调曲子展现的平台,在聚会常有《小寡妇上坟》《白蛇传》《李豁子离婚》《二嫂买锄》《四季相思》《黄鹏调》《游春》《乡长盖房》等大调曲子曲目的展示。试想一下,在空旷的田野上拉起曲艺表演的大幕,艺人与观众欢聚其中,悠扬的琴声与艺人的演唱声回荡在田野之中,别有一番古香古色的韵味。

也许,读者看到这里会认为大调曲子有一些“下里巴人”,然而,曲艺的核心不就是与民同乐吗?旧时,富贵人家也会请大调曲子艺人到家中“唱堂会”,对于艺人至家中,主人家是盛情款待的。艺人在“唱堂会”时十分注重仪表,在表演时闭目端坐,只负责演唱即可。

“马街书会”是民间艺人自发的集会,旨在交流曲艺技艺与曲艺表演。“马街书会”的起始年份不详,有学者认为最早出现在元朝,最晚应该是清朝乾隆年间。依照最晚年份推算,“马街书会”延续近三百年了,因此,其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与学术研讨价值。书回的发展揭示了中国曲艺艺术的发展规律,同时也阐述了曲艺与民俗的关系。历年举办的“马街书会”展现了一幅一幅的农村人民生活画卷,反映是曲艺与老百姓生活的世间百态。(www.xing528.com)

如今,社会各界都对“马街书会”展开了高的关注度,河南电视台等各界媒体均对此展开了系列报道。相关的政府部门对此进行考察调研。“马街书会”的存在可谓是艺术界的奇观,延续千年依然兴盛,令人神往。同时,“马街书会”是大调曲子的有机载体,便于更多的人可以认识、了解大调曲子。同时大调曲子也会“马街书会”带来新鲜感与活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此集会。

每年举办的大调曲子艺术为全国曲艺艺人提供了交流切磋的场所与集会,这里是曲艺的展现,是文化的展示,更是人与人真诚沟通的展现。交流曲艺的背后,其实是文化与思想的交流。艺人们不分高低贵贱,在这里畅所欲言,这种有序的交流场面更是和谐社会的体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