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调曲子艺术与河南民俗,结构研究

大调曲子艺术与河南民俗,结构研究

时间:2023-07-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调曲子历史悠久,从清朝发展至今,在曲体结构上已经形成了体系与特点。[2]从杨荫浏老师的言论中,笔者可以判断出宋词中的与大调曲子中的俄只是曲牌名相同而已,其中的曲式结构、唱调是完全不同的。之后,便是第二段,第二段的曲体结构与第一段相同,笔者不进行介绍了。大调曲子因其独有的艺术形态与其广泛的群众基础,从清至今,流传不衰,得益于其共性与个性。在感叹其艺术形态的同时,我们更应做好大调曲子的保护工作。

大调曲子艺术与河南民俗,结构研究

大调曲子历史悠久,从清朝发展至今,在曲体结构上已经形成了体系与特点。在前文中,笔者提到过篇幅较短的曲目只使用一个曲牌,如果是故事较长、情节较为复杂的曲目会采用多个曲牌。比如《关公一世》是使用【满江红】这一个词牌,《拷红》使用【码头调】。鼓子套曲是使用多种曲牌,其中鼓头与鼓尾使用的是同一曲牌。其中还有一种唱法为“干鼓垛”,代表作品有《关公一世》《一门五福》《小两口顶嘴》等。就大调曲子的曲牌调性而言,符合中国传统音乐的上五度调的转换与下五度调的转换。

谱例4-25

谱例4-25是《古城会》中的片段,所使用的是【满江红】这一曲牌,此曲牌最早出现在宋词中,当然,宋词中的【满江红】与大调曲子中的曲牌名是有着差别的。在杨荫浏曾写道:“小曲曲名中有着不少和宋词和元、明南北曲牌名相同的名称,是否能据以断定它们就是南北曲呢?这恐怕不能。从少数现在还有南北曲和小曲音调同时存在的同名曲调,如‘满江红’满江红”“山坡羊”“山坡羊”看来,它们的曲调常常和南北曲中同名的曲调完全相异”。[2]从杨荫浏老师的言论中,笔者可以判断出宋词中的【满江红】与大调曲子中的俄【满江红】只是曲牌名相同而已,其中的曲式结构、唱调是完全不同的。大调曲子的曲牌【满江红】推测是产生于清代,起初是在江浙地区兴盛,随着社会的变迁,人口的流动,逐渐传入北方。【满江红】这一曲牌篇幅较长,腔多字少,适用于独立的唱段,谱例4-25中所示是《三国》中的《古城会》的一段,由【满江红】带垛的“大牌”独立完成,结构分析如表4-4-1。

表4-4-1 结构分析表

从《古城会》的结构上分析,整体有两段重复的。前奏部分共有20小节,最后的音是落雨徽音上。第一段中分为九个小节,起音是F宫,主音是徽音,尾音落在商音。第一段中每一小节均有一个小补充,补充的音是落在宫音上的。当然,每一节的补充可以作为整首曲子的间奏,在实际演唱中,表演者可以依据自己的演唱技巧增加装饰音与滑音来展现乐曲的审美特性。

第二段是四句体,可以分为“起、承、转、合”,句子的连接采用的是“鱼咬尾”这一传统连缀方式,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分界并不是十分明显,下一句是上一句的延续。每一句的调式是不同的:第一句共分12节,采用的宫调式;第二句分18节,采用的是商调式;第三句分18节,采用的是角调式;第四句分为8小节,采用的是商调式。这四句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虽然第四句要比前三句短小一些,但却是前三句的总结,在节奏旋律与唱词上都起到了总结的作用

谱例4-26(www.xing528.com)

谱例4-26选自《红楼》的《哭灵》,所使用的曲牌名是【满洲】,此曲牌在是大调曲子中使用频率较高,《哭灵》讲述的是林妹妹因病去世、宝玉被骗婚的悲凉情景。此唱段整体的感情风格史凄楚悲哀的。曲目整体可以分为两段,第一段是宝钗的陈述,感情基调平淡一些;第二段则是宝玉得知林妹妹去世,感情的悲愤是曲目的高潮。第一段共分五节所分的句数与采用的调式间表4-4-2。

表4-4-2 【满洲】第一段结构

第一段结束之后,纯乐器的伴奏有4个小节的长度。之后,便是第二段,第二段的曲体结构与第一段相同,笔者不进行介绍了。

大调曲子的艺术形态与其他曲艺艺术有相同的地方,同时也有它独特之处。大调曲子因其独有的艺术形态与其广泛的群众基础,从清至今,流传不衰,得益于其共性与个性。在感叹其艺术形态的同时,我们更应做好大调曲子的保护工作。

【注释】

[1]王宇琪,“八角鼓曲种系统”音乐研究,人民音乐出版社,2011年,第146页。

[2]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