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罗宾逊在《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新观点!

罗宾逊在《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新观点!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表面上看来,罗宾逊象是要在资产阶级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之间树立桥梁,或鼓吹从《资本论》中吸取有营养的“要素”来滋补现代资产阶级经济学的贫血症,但在骨子里,她却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任意歪曲。乔安·罗宾逊在一九四一年出版了一本《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小册子。罗宾逊在《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第三章中特别着重指出了:马克思一面认定生产商品所费的社会必要劳动量决定它的价值,后来又承认需求也影响价值。

罗宾逊在《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新观点!

乔安·罗宾逊是英国凯恩斯派的重要人物。从表面上看来,罗宾逊象是要在资产阶级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之间树立桥梁,或鼓吹从《资本论》中吸取有营养的“要素”来滋补现代资产阶级经济学的贫血症,但在骨子里,她却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任意歪曲。她和一般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者、改良主义者不同的地方,只不过是为了适应马克思主义取得了决定性胜利的时代,学了一套修正主义者反对马克思主义的手法罢了。

乔安·罗宾逊在一九四一年出版了一本《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小册子。在这本书的前言中她指出:“这篇论文的目的,是要把马克思的《资本论》的经济分析来同现在的学院派教义相比较。”[26]什么是学院派呢?她大体指的是由马歇尔到凯恩斯这些英国的教授们,实际上讲的是凯恩斯,即是要把马克思的经济分析拿来同凯恩斯的经济学相比。我国在解放前不久的经济学论坛上,曾一度被人们宣扬过的马克思与凯恩斯的“结合”,就是由罗宾逊这篇论文引起的。罗宾逊不无惋惜地说:“直到最近,马克思常被学院派以轻蔑的沉默来对待,只有在偶尔的嘲弄的脚注中才打破沉默。”[27]不过,她认为,现代经济生活的发展,使人们改变了以往的成见,“他们对于作为资本主义主要批判者的马克思的态度,不象往常那样确定不移了。我认为,他们得向他学习很多东西……”“同时,我相信现代的学院派经济学对马克思主义者也有些贡献”[28]。对于马克思主义派与学院派需要相互补充,相互学习的地方,她提出了有效需求这个理论,作为例子,表明“在对有效需求的分析——就业论——中,现代经济学为资本主义运动规律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基础,这一规律是马克思本人提示过但未加以充分发展的”[29]。这也就是说,现代经济学,即凯恩斯的经济学,“用现代分析的更为准确和细致的方法,来重新考虑马克思的论点”[30]。这不是分明主张由马克思提出但未发展的论点,由凯恩斯用“更为准确和细致的方法”予以完成了吗?凯恩斯在这一方面还发展了马克思的经济分析哩!很显然,她是要由此证明凯恩斯比马克思“优越”,或拿马克思陪衬出凯恩斯的“伟大”。用这样一个迂回曲折的方法来反对马克思主义,当然比一味轻蔑沉默的老手法,要巧妙得多。但只要有一点马克思主义知识的人,就立即会发现她的这种讲法,完全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任意曲解与大胆妄为的捏造。谁都知道,马克思的全部经济学说,是以他的劳动价值理论为基础。罗宾逊自己及她所推崇的凯恩斯,自始就是把他们的庸俗经济学,建立在支离破碎的价格论上;她同凯恩斯一样,极端仇视劳动价值论,所不同的是,凯恩斯一直不敢正面触到这个理论,而罗宾逊则满以为自己是有造诣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者,因而就不妨对劳动价值论大肆攻击。在她看来,劳动价值论简直是一种说教,一个充满了矛盾的教条。就是把它抛在一边,也无碍于剥削学说、危机学说、利润率下降学说,以及“消费不足”学说等等的说明。用她的话说,就是“马克思议论中的任何一个有实质的论点都不是以劳动价值论为依据的”[31],就是马克思“用价值观念来表达的各重要概念,如不用这种观念,无有不能更好地表达的”[32]。我们需要严厉地驳斥这几个完全错误的论点。

劳动价值论纯粹是一个教条吗?不,不是教条,而是科学。罗宾逊认为,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讲劳动价值论的时候,把一些现实的条件都抽象去了,使得这个理论,纯然是建立在假定上,直到第三卷才回到现实中来,所以,论述那个劳动价值论,只好从第三卷论到第一卷。她象一点也没有理解马克思所说的,研究政治经济学,需要采用抽象法,要作一些假定,以便排除来自流通过程和分配过程的一些次要的扰乱因素,才好把剩余价值的来源,从生产过程探索出来。等到把剩余价值来源探索出来了,然后再一步一步地把原来被舍象去的因素加以考虑。她不但全不了解马克思所应用的科学方法,也全不了解他的整个体系。

劳动价值论充满了矛盾吗?不,这里并无矛盾,这种所谓矛盾,是罗宾逊自己造出来的。罗宾逊和其他许多庸俗资产阶级经济学者一样,认定《资本论》第一卷所讲的价值论,被它的第三卷的生产价格论否定了;第一卷假定价格与价值一致,需要与供给一致,第三卷却在说明它们的不一致。罗宾逊在《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第三章中特别着重指出了:马克思一面认定生产商品所费的社会必要劳动量决定它的价值,后来又承认需求也影响价值。除非有对商品的需求,否则商品就体现不了价值,而且如果某种商品生产过剩了,体现在这种商品中的部分劳动,就证明是在满足社会需要上所不必要的。然而,马克思所讲的,是受供需支配的价格,是否与价值一致的问题,是价格能否把全部价值都实现出来的问题;作为一个外在条件,需求只对价值的实现发生影响,并不决定价值本身。这和社会必要劳动决定价值这个原则,并无矛盾。(www.xing528.com)

不借助于价值观念,不要劳动价值论,也不妨碍马克思把他的剥削学说、利润学说、危机学说等等表达出来吗?这无疑是一个极其荒谬可笑的庸俗见解,但却是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者的共同信条。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以后,资产阶级经济学界,全是奉行奥地利学派的主观价值学说,用来反对马克思主义者的劳动价值论。但愈到后来,这个支离破碎的主观价值学说,连资产阶级经济学者也愈益感到它毫无用处,于是就听到“价值无用论”的呼声,就看到干脆用价格论代替价值论的做法。他们单从表面现象来看供需对于价格的影响,不问根本原因是什么,不问内在的运动规律是什么,那当然再省事没有,但同时也把科学分析抛到九霄云外了。罗宾逊认为不要劳动价值论,也可以建立马克思的各种经济学说,就因为她自己及其同辈、先辈、后辈经济学者,都是些庸俗价格论者,都是按照这种章法行事,也都分别写出了大小部头经济学的书,因而认为马克思也可以这样做。但马克思的《资本论》自始就认定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物当作商品的性质,和商品当作资本生产物的性质,引起全部的价值决定及全部生产由价值来调节的结果。由竞争、由供需状况,在工资、利润、地租间引起的相对量的变动,不会改变那个分归这些不同范畴的价值总和。所有在《资本论》中论述到的一切经济范畴及其关系,全都贯彻了“商品价值是基础”这个原则。对于马克思说来,劳动价值论,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对商品、货币、资本、工资、利润、地租等等设定运动限界的基础。

罗宾逊否定劳动价值论的目的,是为了把他们的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调和起来,混淆起来。罗宾逊认为由她所“发现”的不完全竞争概念[33],和马克思的剥削论相当。她说:“现代的不完全竞争论,虽然在形式上完全不同于马克思的剥削论,同它却颇为近似。”[34]这真是牛头不对马嘴的胡扯。她还说,马克思的危机理论,包括三个内容,一是失业劳动后备军理论,二是利润率下降理论,三是资本货物工业和消费品工业的关系的理论(按:即指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的关系的理论)。而他们学院派的危机论在很多点上,“接近于”马克思讲到的第三个内容,并与其第一个内容“也略有近似之处”[35]。为什么呢?如象凯恩斯论危机,他就讲到失业问题,也讲到有效需求问题。她以为,马克思从生产资料生产与消费资料生产看出的不平衡,和不断增大的社会生产力所受到的劳动者的贫困所规定的极限,正是凯恩斯所强调而为马尔萨斯所“发明”的消费不足论。在这里,马克思竟被说成是他严厉批判过的消费不足论者马尔萨斯的信徒了。这是对马克思的莫大歪曲和污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