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中课程方案教师必读:问题设计策略

高中课程方案教师必读:问题设计策略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问题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的支持。这类问题已超越学科学习的具体情境,一般以真实的情境为基础,目的是引导学生把当前所学的知识、技能迁移到现实生活中,解决真实的问题,发展学生的实践和实际应用能力。用于激发生成、创新的问题。

高中课程方案教师必读:问题设计策略

问题对于学习动机的激发、意义的建构、知识的生成和创新以及应用技能的培养,都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因此,在新的课程方案的要求下,如何设计或引导学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已成为高中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

1.问题设计的原则

当今的建构主义者认为,教学中的问题设计需要遵循7条原则:(1)设计的问题的内容应该适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应该以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为起点;(2)问题应该包含着几条线索,能够激励学生沿着这些线索展开研究;(3)设计的问题最好与学生的职业发展联系在一起;(4)在问题情境中提供相关的基本性的概念,以鼓励学生整合这些知识;(5)应该能够通过鼓励学生生成学习问题和查阅文献,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6)问题应该能够引发学生讨论、探询更多的答案,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7)问题应该与一项或多项学习目标相对应。

2.问题设计的方法(www.xing528.com)

建构主义者一般把学生面临的问题分为两类:结构良好的问题和结构不良的问题。前者是指那些目标明确、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所有信息已得到直接或间接呈现,并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的问题,如课堂教学中的大多数学科问题;后者是指那些目标不明确、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缺乏或者存在几种可能的解决方案的问题,如现实生活情境中的许多实际问题。显然,从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角度看,结构不良的问题更具有价值,因为它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更为密切,更具有开放性,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活动。因此在新课程方案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更多地设计这类问题。

问题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的支持。根据问题在学习过程中所起的不同作用,我们又可以把它们分为如下5类。(1)用于引发学习兴趣的问题。这类问题的目的在于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般在教学开始时,以问题情境的形式出现。设计这类问题时,教师同时要注意把问题的解答与当前要学习的内容紧密结合起来。例如,在讲授逻辑前,老师提问:“‘差点没把我吓死’,是吓死了?还是没有吓死了”在学习经纬网前,老师提问:“一艘在海上遇难的船只,如何向别人表明自己的位置?”(2)用于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这类问题一般在教学展开的过程中呈现,目的在于把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向深入或拓展、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例如,在语文课上,教师提问:“根据节选的课文内容,你对主人公的结局作如何推论?”学完隋朝一章后,教师提问:“隋朝和秦朝灭亡的原因有何异同?”(3)用于检验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的问题。这类问题一般紧扣当前学习的内容,目的在于检验学生是否牢固掌握当前所学的知识、技能;同时,这些问题的解答对新学习的内容也具有巩固作用。当堂练习题以及课后作业中的问题,多属这种类型。(4)引导迁移、应用的问题。这类问题已超越学科学习的具体情境,一般以真实的情境为基础,目的是引导学生把当前所学的知识、技能迁移到现实生活中,解决真实的问题,发展学生的实践和实际应用能力。一般在一节课的结尾部分呈现。例如,“调查自己所在城市的工业布局,指出其合理和不足之处”。(5)用于激发生成、创新的问题。这类问题已不局限于当前学习的内容,它需要学生综合应用新旧知识、技能解答,其答案多属于开放性的,通常也是在一节课的结尾部分呈现。例如,“当前地球上的热带雨林正以每天75 000英亩的速度消失,我们应该采取哪些办法来制止人类惊人的森林砍伐行为?”[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