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成果展示:足音——打造一位言而有信的优秀教师!

成果展示:足音——打造一位言而有信的优秀教师!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读到课文第二段的时候,为了指导学生读好五彩池的特点,我提出要与学生比赛朗读,如果读错了,老师也写“情况说明”。然而孩子们好像并不满足,也似乎不太相信我说的话,有的学生当场质疑:“老师,你说的是真的吗?”看样子必须给他们一个明确的答复。就这样,这一小小的风波才告一段落。没想到,一个男孩追我到教室的后门口。教室里很安静,没有人拥在一起,好像并没有人关心我的“情况说明”,我的心里立刻紧张起来。

成果展示:足音——打造一位言而有信的优秀教师!

上午语文课的时候,为了进一步调动大家学习的热情,我对学生完成每一项语文任务的情况都给予打分。

说到“打分”,那还要追溯到开学前的暑假。假期里,我集中研究了魏书生等人的教改实验,在班级推出了“无限制积分”的激励办法,内容涉及预习、上课、家庭作业、作文等几个方面。对于不能完成,或是完成质量不高的同学,还和大家一起商量了三种“自我惩罚方式”,即“为别人或为集体做一件好事以补偿歉疚心理;为大家唱一支歌并获得超过半数人的认可;写一份情况说明(不少于100字),并获得至少20人的签字认可”。

今天所学的《五彩池》一课是一篇写景的记叙文,描绘了我国四川省境内的著名旅游胜地“黄龙寺——九寨沟”里的一个景点——五彩池。课文语句优美,非常适合学生的朗读。

课堂上,学生读得也很投入。在读到课文第二段的时候,为了指导学生读好五彩池的特点,我提出要与学生比赛朗读,如果读错了,老师也写“情况说明”。没想到学生情绪高涨,有的甚至鼓起掌来。接下来读的时候,学生听得特别认真,教室里简直静得出奇,我心里不由得紧张起来。在读到“池子的边沿是金黄色的,像一圈圈金色的带子把池子围成各种好看的形状:有的像葫芦,有的像镰刀,有的像脸盆,有的恰似盛开的莲花……”一句的时候,一紧张把“池子”的“子”读成了翘舌音“zhi”。

刚读完,全班同学纷纷举手,为我指出其中的错误。我为了掩饰,啰里啰唆讲了很多(至今回想起来,也不知当时讲了什么)。可全班同学好像对我的解释并不满足,也不领情。他们看着我,看着我,好像在期待什么……

我想,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作为老师应该履行承诺。

“好!这个情况说明我一定写!”我最后很肯定地说。然而孩子们好像并不满足,也似乎不太相信我说的话,有的学生当场质疑:“老师,你说的是真的吗?”其他的同学也用怀疑的目光看着我。

因为在他们看来,老师怎么可能会写呢,即使说写也只是嘴巴上说说罢了。写“情况说明”那是针对学生的,因为在开学初讨论的“无限制积分”方案里并没有老师写情况说明书这一条。

我见大家还在怀疑我刚才的话,于是又肯定地告诉大家:“老师说写就一定会写!”学生们又是一阵热烈的鼓掌,好像在庆祝他们的胜利!

“那你什么时候完成呢?”坐在前面的杏子追问道。没想到他们还不死心。看样子必须给他们一个明确的答复。“放学前完成,而且会找20个同学签名!”

哗!下面又是一阵热烈的掌声。

“不!应该找全班签名。或者至少40个人签名!”

“为什么?”

“因为你是老师!”

“老师也应该和大家平等呀!”

…………

经过一番争论后,总算平静下来,我承诺放学前完成,并找20个同学签名。就这样,这一小小的风波才告一段落。课堂教学又继续往前推进。

下课了,我像往常一样拿起书本走出教室。没想到,一个男孩追我到教室的后门口。我一看,是小韩。只见他笑眯眯地说:“徐老师,你真的会写情况说明吗?”我见他还是有点不相信我的话,又肯定地告诉他自己一定会写的。“那你什么时候写呀?”他又说了一句,水灵灵的眼睛满是疑惑。在他看来,老师平时这么忙,怎么有时间写呢?“中午!”我笑着回答。听完我的回答,他像一只快乐的小鸟飞走了。

在回办公室的路上,我的脑海中像放电影一样,反复出现刚才的一幕。看样子,这份情况说明是一定要写了!我心里想着。嗯,就当是和学生彼此建立信任的一次机会,自己也可以借此体验一下学生写情况说明的感受。

忙碌了一个上午,转眼到了中午。午饭后,我回到办公室,刚想进班去看看卫生打扫的情况,忽然想起了自己的情况说明还没写。于是,拿出学生每次写情况说明的稿纸,开始认真地写起来:

今天的语文课上,为了进一步激发大家的读书热情,我想出了一个办法,和大家比赛读。没想到大家的热情非常高。同时,我们约定,谁有读错的地方,谁写“情况说明”,大家欣然同意。我在读的时候,因为紧张,把“池子”的“子”读成了“zhi”。我甘拜下风,心服口服。在此,肯请大家原谅我,我以后课前一定会做好准备工作,把书读得再流畅些、熟练些。

签名:徐老师

2013.10.30

不到五分钟,我便写好了。接下来,要拿到教室请大家签字。该先找谁呢?对,先找老徐(班级的一位同学,因为跟我是本家,又比班级的另一位姓徐的女同学年龄稍大,所以我亲切地称他为“老徐”,他也欣然接受。班级还有一些同学,平时我都不叫全名,都有一个亲切的称呼),他是我的本家,应该会给我个面子,其次再找小马、小倪、玥亮……

我手里拿着“情况说明”,心怀忐忑地来到教室门口,看到有的在下棋,有的在看书,有的在打扫卫生……我站在教室后门口,叫了声:“老徐在吗?”老徐没有应声,有几个同学倒是一下子围了过来。我看到了小马、小倪、玥亮也在,就说:“小马先看,然后小倪、玥亮,一个接一个,不要抢。”小马刚接过我的情况说明,还没来得及看,一双双小手都争先恐后地伸了过来。转眼间,稿纸已经被小李抢到了手中。他刚想看我写了什么,又有更多的手伸到了他的面前。我的心立刻紧张起来,千万别出什么事!撕坏了,可就完了。我立刻上前,在“乱军”之中“夺”下我的“宝贝”。大声宣布:“一个接着一个!别着急!”我又递到了小马的手中,然后用哀求的口吻说:“小马,我最喜欢你了,你看完后帮我签个名吧!”小马笑笑,什么也没说,拿着我的稿纸走了,很多同学继续围了过去。我想我还是先离开一会,临走前,我不忘加上一句:“大家看完后,都要给我签个名啊!”

很快,下午的第一节午会课下课了,我迫不及待地走进教室,想看看有多少人签了名。教室里很安静,没有人拥在一起,好像并没有人关心我的“情况说明”,我的心里立刻紧张起来。

我的“情况说明”在哪呢?我心里思忖着。“谁看到了我写的情况说明?”我叫了一声。这一叫不要紧,许多同学的目光一下子飘了过来,有的还拿着字典跑了过来。“老师,我发现你的情况说明里有一个错别字!”

“我也发现了!”(www.xing528.com)

“确实有一个,我查了字典!”

我的心里又紧张起来。

“不会吧,写完后,我还特地看了一遍,怎么会有错别字?”我心里嘀咕着。

“哈哈,老师,你把‘恳请’的‘恳’写成了‘肯定’的‘肯’了!”

“对,我查了字典。‘恳请’的‘恳’不是这样写的。”说着,他就把字典捧到了我的面前。

我一下子有点懵了。因为情况说明里有错别字是要重写的,而且签名的同学如果没有发现情况说明里的错别字,也要写一份“情况说明”。天啊,千万别拖累签名的同学,辜负了他们对我的信任。

这时,“情况说明”也回到了我的身边。我仔细一看,天哪!真把“恳”写错了。我脑海中忽然想起读小学时经常把“恳请”的“恳”写成“肯”,多次被老师批评的事情,没想到若干年后这样的事情又在上演。

“再写一份!再写一份!签名的同学也要写!”同学们围了过来,起哄似的叫着,好像今天他们也要好好地“惩罚”我一下。我一看,“情况说明”的下面只有一个同学的名字——“玥亮”。于是,忙向大家求情,大家见我一副“可怜”的样子,也就放过了玥亮。

我又拿出一张稿纸,认真地写起来。

“老师,你原先的格式也不对,少个题目!”不知谁在边上冒了一句。因为我要求学生写“情况说明”之前都要加个题目的。

“好的!”我欣然接受。

于是,我铺展好稿纸,认真地写起来(或者说照着刚才的又抄起来):

关于语文课上“池子”的“子”读错音的情况说明

今天的语文课上,为了进一步激发大家的读书热情,我想出了一个办法,和大家比赛读。没想到大家的热情非常高。同时,我们约定:“谁有读错的地方,谁写‘情况说明’。”大家欣然同意。我在读的时候,因为紧张,把“池子”的“子”读成了“zhi”。我甘拜下风,心服口服。在此,恳请大家原谅我,我以后课前一定会做好准备工作,把书读得再流畅些、熟练些。

签名:徐老师

2013.10.30

我趴在教室前面的桌子上写着,边上围着的同学不停地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老师写情况说明可真是件稀奇事。”

“这份情况说明,我一定要签名,留个纪念!”

“等徐老师写完后,原先的那份情况说明我一定要过来留个纪念!”

“我要把徐老师写情况说明这件事写进我的日记,太有意思了!”

…………

很快,我就抄完了,围在边上的同学争着要签名,还有的同学要讨我的第一份“情况说明”,我说:“这是老师成长的见证,不能给你们!”

之后的每一节课间,我都会早早地就来到教室,恳请每一位同学为我签个名,没想到大家都很乐意。有的人一直跟在我的边上,不停地给我数签名的人数,按照约定,第二份“情况说明”要至少有40个同学的签名。渐渐地,我感到后面越来越难,每当我从前门走进教室的时候,有些同学便从后门走出教室。原来,他们想故意“刁难”我。因为,当天签不满40个同学,第二天便要全班签名。

后来,在我的努力下,全班共有44位同学为我签了名。这件事总算渐渐平息了。

晚上,我怎么也睡不着!不停地想着白天发生的事情,总觉得它带给我的思考太多。

孔子言:“亲其师,信其道。”师生之间,建立彼此的信任是关键,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往往是从改变师生关系开始的。生活中,师生之间,亦师亦友,学生既亲近老师,又对老师有点小小的畏惧。师生之间的交往正是在这种互动与交往中不断前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