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越王勾践剑:千年不锈的神秘之谜

越王勾践剑:千年不锈的神秘之谜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曾举行过一次“湖北楚文化精品展”,其中最为瞩目的当属打造于2000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的国宝级文物——越王勾践剑。这使得越王勾践剑愈发的神秘,也使得我们更为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所叹服。《北京科技报》于2004年4月28日刊登的文章《越王勾践剑因何千年不锈》阐述了剑身是经过了硫化处理的观点。以上所述均已说明,越王勾践剑不锈的原因完全是它所处的环境条件所致,而不是其他。

越王勾践剑:千年不锈的神秘之谜

中国有一句妇孺皆知的励志名言:“有志者,事竞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其中后一句讲的就是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以小国打败大国吴国的事情。传说越王勾践曾特请龙泉宝剑铸剑师欧冶子制造了五把名贵的宝剑,其剑名分别为湛庐、纯钧、胜邪、鱼肠、巨阙,都是削铁如泥的稀世宝剑。后来越国被吴国打败,勾践曾把湛庐、胜邪、鱼肠三剑献给吴王求和,但因吴王荒淫无道,其中湛庐宝剑“自行而去”,到了楚国。湛庐宝剑一事当然只是传说,但“越王勾践剑”本身却是名不虚传,它是中国兵器制造史上不朽的杰作,享有“天下第一剑”的美誉。

武侠小说中的英雄们大都佩戴有宝剑,剑身一旦出鞘烕力无比。所以,从古至今,中国从不缺少名剑,但能像越王勾践剑这样的剑还是绝无仅有。我国曾举行过一次“湖北楚文化精品展”,其中最为瞩目的当属打造于2000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的国宝级文物——越王勾践剑。当工作人员打开箱体,亮出宝剑时,在场所有人员无不惊叹连连。一把在地下埋藏了2000多年的古剑,居然毫无锈蚀,且依然锋利无比,闪烁着炫目的青光,寒气逼人!有人拿来20多层的复印纸,用越王勾践剑从中间划过,“唰”的一声,纸张全部划破。

越王勾践剑(见图10-1)通高55.7cm,宽4.6cm,柄长8.4cm,重875g,1965年冬天出土于湖北省荆州市附近的望山楚墓群中,剑上用鸟篆铭文刻了八个字:“越王鸠(勾)践,自作用剑”(见图10-2)。这八个字是多年前被郭沫若先生破译的。专家们通过对剑身八个鸟篆铭文的解读,证明此剑就是传说中的越王勾践剑。

978-7-111-45437-3-Chapter10-1.jpg

图10-1 越王勾践剑

978-7-111-45437-3-Chapter10-2.jpg

图10-2 “越王鸠践,自作用剑”

虽然湛庐宝剑是一个带有神话色彩的传说,但越王勾践剑却是一个真实的奇迹。让人惊奇的是,这把青铜宝剑虽然穿越了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但剑身却丝毫不见锈斑,这甚至是在现有科技条件下都无法完成的事情。那么它千年不锈的诀窍是什么呢?出土至今48年(2013年),该剑的表面已经不如出土时明亮,这说明目前即使有很好的科技条件对其进行保护,但锈蚀的进程还是难以绝对阻止的。这使得越王勾践剑愈发的神秘,也使得我们更为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所叹服。

《北京科技报》于2004年4月28日刊登的文章《越王勾践剑因何千年不锈》阐述了剑身是经过了硫化处理的观点。诚然,硫化可以防止金属表面产生锈蚀,但能让越王勾践剑千年不锈却是一个无法用科学来解释的问题。

越王勾践剑出土后,科学家曾对其作过一次质子X荧光非真空分析。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该剑表面的黑色花纹处硫的质量分数只有0.5%,剑格表面的含硫量比较高,质量分数达0.9%~5.9%,在剑身的其他部位都未检测出有硫存在。但是,这么少量的硫显然不可能令越王勾践剑保存得如此完美,这就说明该剑锈蚀程度的轻重与硫的存在没有直接关系。现代科学告诉我们,硫化铜是一种结构并不致密的物质,无法在青铜器的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另外,在用剑时,人的手指会经常摸到剑格,因而很快就会将该处的硫化铜抹去。值得一提的是,现在的文物工作者在保护古代青铜器时也从来未采用过硫或硫化物进行处理。(www.xing528.com)

湖北省博物馆考古研究员后德俊老师指出:越王勾践剑出土前完全隔绝氧气是其不锈的主要原因!

科学证明,在古代墓葬中,青铜器发生锈蚀的途径一般有以下几种:①在潮湿的条件下,有空气或氧气存在时,铜与氧发生反应,导致锈蚀,生成铜盐;②在潮湿的条件下与贵重金属(如金、银等)接触,产生电化学腐蚀;③与硫或含有硫的物质接触,生成铜的硫化物等。由此可见,进行硫化处理非但不能长时间防锈,反倒可能会成为促进其锈蚀的诱因。

越王勾践剑1965年冬出土于湖北省荆州市望山一号楚墓内棺中墓主人的左侧,出土时插在髹漆的木质剑鞘内。这座墓葬深埋在数米的地下,一椁两棺,层层相套,椁室四周用一种质地细密的白色黏土(考古学界称之为白膏泥)进行了填塞,其下部采用的是经过人工淘洗过的白膏泥,致密性更好,加上墓坑上部经过夯实的填土等原因,这么多的密封层基本上隔绝了墓室与外界之间的空气交换,该墓的墓室几乎成了一个密闭的空间。现代科学告诉我们:在完全隔绝氧气的条件下,即使在中性或微酸性的水中,钢铁也是不会生锈的。与越王勾践剑同时出土的还有三把青铜剑,这三把青铜剑都放在该墓棺外的椁室内,相对说来它们所处环境的密封程度不如越王勾践剑,但是它们的锈蚀程度也较轻微,甚至与越王勾践剑完全相同。

以上所述均已说明,越王勾践剑不锈的原因完全是它所处的环境条件所致,而不是其他。

既然如此,越王勾践剑表面上的硫化物来源于何处呢?在剑上加上这些硫化物又有何用处呢?其实,这是因为春秋战国时期统治者们的墓葬中一般都有大量的陪葬品,种类十分繁杂,尸体、丝绸衣物、食物等腐烂后都会产生相当多的硫化物,这就是越王勾践剑上硫的来源。

越王勾践剑的神奇不仅是它保存得完整,还因为它上面蕴藏了大量不为人知的秘密,如它的剑柄空端藏着11道手工刻制的同心圓(见图10-3)。这些同心圓间隔最小的只有0.1mm,这些现代人都很难完成的工艺,2000多年前的古人又是用怎样的技术来实现的呢?这些精湛的工艺,留给我们后人的是无限的遐思和无限的探索。

978-7-111-45437-3-Chapter10-3.jpg

图10-3 剑柄空端的同心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