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千年神秘,传国玺的故事

千年神秘,传国玺的故事

时间:2023-05-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无数宝玺中,秦制“传国玺”被称为天下共传的“至宝”。袁术死后,其妻扶棺奔庐江,广陵太守徐璆,依袁术先例抢传国玺献曹操。冉闵杀后赵石鉴,夺得传国玺。令人可惜的是,传国玺于五代时突然失踪。宋太祖“陈桥兵变”受禅后周,仅获后周两方宝印,未获传国玺。经翰林学士蔡京等十三名官员“考证”,奏称哲宗为“真秦制传国玺”。清初,故宫交泰殿藏御玺39方,其中一方“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玉玺被人称为传国玺。

千年神秘,传国玺的故事

玺是封建时代皇帝的宝印。在无数宝玺中,秦制传国玺被称为天下共传的至宝。几千年来有关它的种种传说无不充满了神秘的色彩,甚至在两千多年后的192411月,末代皇帝溥仪被逐出宫时,警察总监张壁和鹿钟麟等还在追索这块历朝相传的金镶玉玺

传说春秋时,楚人卞和在荆山(今湖北南漳县)见凤凰栖落青石上。古人曾有凤凰不落无宝地之说,他将此璞献给楚厉王,经玉工辨识认为是石块。 卞和以欺 君罪被刖左足。楚武王即位,卞和又去献宝,仍以前罪断去右足。至楚文王时,卞和抱玉痛哭于荆山下,文王命人剖璞,果得宝玉,经良工雕琢成壁,人称和氏壁

400年后,楚相国昭阳,灭赵败魏,威王将和氏壁赏赐昭阳。一日,昭阳率百余宾客浏览赤山,席中应众人之请,出壁传视。其时山下深潭有丈余长大鱼及无数小鱼跃出水面,众人争睹奇迹,以至散席,和氏壁不翼而飞。

当时未发迹的纵横家张仪,正在昭阳门下,众疑仪贫无行,必此盗 君之壁,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但和氏壁终无下落。盗窃犯是谁?至今尚未破案

50余年后,赵国太监缪贤偶以500金购得和氏璧,赵惠文王闻讯,将璧占为己有。

秦昭襄王获悉和氏壁在赵,假以15城换壁。赵王无奈,遂派蔺相如怀壁使秦。蔺不辱使命,设计完壁归赵61年后,秦灭赵,和氏壁落入秦国。秦赢政统一中国,称始皇帝。皇帝宝玺自然要选用天下绝无仅有的宝贝。于是始皇命宰相李斯磨和氏璧作皇帝玺,并想代代相传,因此称为传国玺。公元前219年,秦始皇龙舟行至洞庭湘山,风浪骤起,龙舟将倾,秦始皇忙抛传国玺于湖中,祀神镇浪。8年后,使者过华阴平舒道,有人持壁曰:为吾遗滈 ,传国玺,复归来。其事真假难辨,成为千古疑团。

刘邦率兵入咸阳,秦王子婴上始皇玺。刘邦称帝服之,代代相受,号曰汉传国玺

西汉末年,王莽篡政。小皇帝刘婴仅两岁,玺由王莽姑母汉孝元太后代管。莽命弟王舜进长乐宫索玺。后见舜怒斥:而属父子宗族蒙汉家力,富贵累世……乘便利时,夺取国玺,不复顾恩义,如此者,狗猪不食其余!(《汉书。元后传》)随即将玺投之地。传国玺被摔缺一角,经黄金镶补,但终难天衣无缝,天下至宝,从此留下瑕痕。光武中兴,莽败,李松持玺诣宛上更始,后归刘秀。东汉末期,十常侍作乱,汉少帝夜出北宫避难,仓促间未带传国玺,返宫后传国玺查无下落。(www.xing528.com)

不久,十八路诸侯讨董卓长沙太守孙坚攻入洛阳,从城南甄官井捞出宫女的尸体,在项下锦囊中金锁关闭的朱红小匣内取出玉玺。玉玺方圆四寸,上镌五龙交纽,旁缺一角,以黄金镶补,下有篆文:受命于天,并既寿永昌。此文传为李斯所书。孙坚获传国玺,心生异念,但不久阵亡岘山。袁木乘孙坚妻吴氏扶棕归里,乃拘坚夫人而夺之袁术死后,其妻扶棺奔庐江,广陵太守徐璆,依袁术先例抢传国玺献曹操三国鼎峙,玺属魏。三国归晋,玺传晋。西晋末年,五胡十六国更迭频繁。传国玺像是被猎犬追逐的猎物,被不停地争来夺去。每一次的交替易手,就伴随着一场血腥的残杀。晋怀帝永嘉五年,玺落前赵刘聪之手。东晋咸和四年,石勒灭前赵,玺属后赵。冉闵杀后赵石鉴,夺得传国玺。公元352年,慕容俊克冉魏邺城,宣称闵妻已献传国玺,封其为奉玺君,改年号为元玺,建大燕国(即前燕)。

其实当时传国玺已被濮阳太守戴施偷献于晋穆帝,慕容俊只是导演了一场自欺欺人的骗局,妄想以所谓天命来维持其统治而已。传国玺归东晋后,经刘宋、齐、梁、陈、隋,最后落入唐高祖李渊之手。从此,玺改称为。传国玺从发现和氏壁始,传至唐末,计1620余年,像这样被历朝传递1000多年的历史文物,在世界史上亦属罕见。令人可惜的是,传国玺于五代时突然失踪。宋太祖陈桥兵变受禅后周,仅获后周两方宝印,未获传国玺。

由于历代封建统治者极力宣扬获得传国玺是天命所归祥瑞之兆,因此,在宋、元、明、清,均有真真假假的传国玺不断问世,屡经发现。如:宋绍圣三年,咸阳段义于河南乡掘地修舍,获一方色绿如兰,温润而泽背螭纽五盘的玉印。经翰林学士蔡京等十三名官员考证,奏称哲宗为真秦制传国玺

弘治十三年,鄠县毛志学在泥河滨得传国玺,由陕西巡抚熊羽中呈献明孝宗皇帝。但孝宗疑其伪却而不用

明末,相传由元末元顺帝带人沙漠的传国玺竟被金太宗于上年八月得元代传国玺于元裔林丹汗之苏泰太后,太宗由此乃定立国之计,改国号。

清初,故宫交泰殿藏御玺39方,其中一方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玉玺被人称为传国玺。公元1746年,乾隆皇帝从中钦定25方宝玺时,将此方宝玺剔除在外。由此可见,这是一块伪造的赝品。

真正的传国玺到底在哪里?千百年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也许随着历史的发展,终有一天人们能解开传国玺失踪的千古疑案!(张红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