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冀东地区的民间圆形大食盒:包子柜子

中国冀东地区的民间圆形大食盒:包子柜子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有句老话叫“民以食为天”,食盒是古代餐具中重要的盛放美器。在冀东地区,民间使用最为普遍的是一种圆形大食盒,多用柳木薄板弯曲制成,是旧时女子出嫁时送饭的家什,俗称“包子柜子”,“包子”并非指带馅的那种传统面食,而是指馒头,所谓“柜子”,实际是指圆柱形的箱子。

中国冀东地区的民间圆形大食盒:包子柜子

盒,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器皿形式,有底有盖,合二为一。食盒:“用以盛放食品、食具或其他礼物的,可提可挑的大盒子”(《汉语大词典》)。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曾经大量使用的食盒,已经从今人的生活当中淡出,成为古玩市场一种藏品。

中国有句老话叫“民以食为天”,食盒是古代餐具中重要的盛放美器。在民间,各种大小、型制、材质、工艺不同的食盒五花八门,用以盛储和运送饭食酒菜、干果点心等,既有高数尺、上下多层、体积庞大、双人杠抬的大食盒,也有轻便小巧的手提食盒,所用材料有木、竹、藤、漆、金属等,制作及装饰方法则由缠结、铆钉、切割及雕、镂、刻、绘等,装饰内容既有传统吉祥图形,也有文字标记,种类甚多,方圆、大小、层数不等,北方多是木制品,南方则以竹制品居多。在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不但讲究美食,尤其讲究美器,唐代大诗人杜甫曾写下“紫驼之峰出翠釜,水晶之盘行素鳞”的诗句,渲染美食美器的互为映衬,烘托出高雅境界,让人见之食欲大增。

在冀东地区,民间使用最为普遍的是一种圆形大食盒,多用柳木薄板弯曲制成,是旧时女子出嫁时送饭的家什,俗称“包子柜子”,“包子”并非指带馅的那种传统面食,而是指馒头,所谓“柜子”,实际是指圆柱形的箱子。一般高50厘米,直径60厘米左右,有盖无提梁,里面也不分层,外观没有繁缛末节的装饰,简单大气,大小合适,又方便提取。一般每个村庄里有一户两户拥有,互相传换着用就足够了,不需每家每户都置办。(www.xing528.com)

按照曹妃甸旧俗,女子出嫁时娘家的叔叔和兄弟要在这一天去新郎家“送饭”,有条件的赶着带棚子的大眼车,车上装着包子柜子,没条件的也要借个包子柜子抬着或挑着去。柜子里首先摆放整齐的白面馒头100个(实数不能到百,只装九十几个)、2斤猪肉和点心。新郎家还要给包子柜子“压家货儿”,不能空着回来。要压50斤小米、一块带肉的骨头、一缕粉条和几棵大葱,寓意两亲家骨头连着筋、亲情长久,并祝福小两口立子聪明。现在的农村,这一婚俗仍在沿袭,包子柜子依旧使用。

见到包子柜子,便让人联想起火红的花轿、热闹的婚礼,还有那出嫁的女子,心中总是掠过一丝甜蜜。食盒,见证过太多民间喜事,能讲述太多过去曾经的故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