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快速阅读:使你阅读速度提升十倍

快速阅读:使你阅读速度提升十倍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阅读门派不一样,有些称为:略读、跳读、关键内容阅读法。主题阅读法主题阅读法是一种非常高效的阅读方法,能够让你在短时间快速积累知识。

快速阅读:使你阅读速度提升十倍

我们每一个人做任何事都有自己的行为习惯,比如有些人回家单元门口就把房门钥匙准备好了,有些人到了家门口才开始找钥匙。

同样在阅读上,我们每一个人也都有自己阅读行为习惯。只是大部分人阅读行为习惯不科学(阅读慢、阅读随意、目标性不强),这时候就要重新培养一个科学的阅读行为习惯。

接下来要介绍的这种方法是一套完整的步骤,就像一个公式,以后在阅读提升能力书籍和专业书籍(非消遣性书籍除外)都可以按这个公式去套,慢慢就会养成一个科学的阅读行为习惯。

步骤一:阅读前的准备

很多阅读者拿到一本书,就一头扎进正文进行阅读。这样会容易迷失方向,淹没在文字中,条理性非常糟糕。

所以当一本书拿到手,不要急着阅读,首先花几分钟做一下准备。

1.阅读目标准备

明确阅读目标:为什么读这本书?(消遣?提升能力?提升专业知识?考试?)有清晰的目标才会有清晰的方向。

需要多详细的信息:是泛泛而读?是有的放矢?是每个字都要咬文嚼字?

准备花多少时间和精力:几十分钟?几个小时?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

2.阅读状态准备

人在工作、学习、阅读时都需要一种身心放松、思维敏捷的状态。当人有负面情绪,没有好的状态时工作、学习、阅读都会没有效率。当出现这种情况时就需要调整到积极的状态。

进入这种积极状态的方法有很多:深呼吸放松、瑜伽冥想、禅坐。每一个人喜欢的方法不一样,可以选择自己会的,自己喜欢的放松方式进行调节。还有更简单的方式,就是我们每天第一个放松训练的环节。

总结:通过阅读第一个步骤,进行了思想和身体状态两方面的调节,为后面的阅读做了好的准备。刚开始刻意做这两个步骤可能要花3~5分钟。一旦养成习惯,拿起一本书,阅读目标就会本能进行确认。简单做几个深呼吸就能进入一种很好的放松状态。

步骤二:预习一本书

1.预习的作用

预习是我们很熟悉的一个学习行为,学校老师经常告诫学生,学习新知识之前要做预习。其实不仅是学习要做预习,阅读一本书也是要做预习的。

预习就像一场战役之前对地形地貌的侦查,就像很多优秀的指挥员非常重视这个环节。预习的作用是让我们对即将面对的事物有一个框架性和整体性的认识。这样你就清晰地知道书籍当中哪些部分是重点(你需要的),哪些不是重点(你不需要的)。因为我们学习的过程一定是:先整体在细节。如果没有一个整体性的概念,那在阅读过程中一定会迷失方向。

2.预习的方法

关注前言:前言就像一本书的说明书,一般包含的内容有作者写这本书的目的,阅读完能给你带来什么好处(这些内容我一般会标注,增加我对这本书的兴趣);可以了解这本书的结构;有些好的前言甚至会告诉你如何阅读这本书(按顺序阅读还是可以随机阅读)。

关注目录:很多阅读者在阅读时会看一下目录,但是这样做是不够的,需要做更近一步的分析(不需要把目录背下来),主要是通过目录分析一本书的结构,并直观地做出一个判断。

快速浏览内容:在看目录的过程中,如果还有时间,可以根据目录页码很快的翻看一下,你认为重要的章节的内容。

通过这样简单的预习,就会对即将阅读的书籍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得到以下信息:书的难易程度,书的好坏,书的结构和大致内容。能帮助你提升正式阅读时的速度和理解率。

预习的关键是不深入阅读,最好控制在10~15分钟,以把握书籍整体框架为目标。

步骤三:正式阅读(www.xing528.com)

经过前面两个步骤之后我们就要开始正式阅读一本书了,实际阅读书籍时,根据不同的情况有两种方式正式阅读方式。

1.通读整本书

通读就是从正文第一页阅读到最后一页,阅读整本书籍的时候,针对不同的内容融会贯通我们掌握的各种方法:有时一分钟2~4页;有时一分钟4~6页;有的地方停下来标注甚至做笔记,有些地方还要查阅其他的资料帮助理解。

特别提示:我个人建议通读一本200~300页书籍最好不要超过2~3个小时(如果分次,最好不要超过3次阅读完;考试的书除外)。

2.挑读略读的方式

根据目录,章节标题,直接挑自己认为是重点的地方进行阅读。这样阅读一本书的时间或许只需40~60分钟,甚至更少的时间。

由于阅读门派不一样,有些称为:略读、跳读、关键内容阅读法。无论具体叫什么方法,但本质是一样的,就是抛开不需要的内容直接指向重点。

这种阅读方式一般看书多、知识储备丰富的人用的多。

步骤四:活化阅读

活化阅读的目的就是让阅读者对书籍中的内容产生更深的感觉,甚至产生“通或者悟”的感觉。

要想对书籍达到这样的感觉,方法很简单,就是重复阅读。具体操作:1.再把这本书重新看一遍;2.不看原书,重新看读书笔记(如果做了读书笔记的话);3.不看原书,重复看同种类的书(主题阅读)。

因为无论你是一个个字慢慢阅读还是2~3个小时高速阅读完一本书,都是对书籍的第一步处理,是一种初步加工信息,印象都会比较粗浅(这就是为什么传统慢慢阅读效果不理想的原因),通过重复能加深印象,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活化阅读这个步骤不是所有的书籍都需要做。只有一本书当你看完之后不满足,想拿到更多的收获或者感悟的时候,才需要进行这个步骤。

以上就是一本书完整的阅读步骤,刚开始有些阅读者会觉得烦琐,甚至会觉得四个步骤,比传统阅读花的时间更多。

其实这个担心完全是多余的,这种阅读方法又称为多遍读书法:预习了一遍;通读了一遍;活化阅读了一遍(如果需要做活化阅读的话)。那效果肯定是会比传统效果好太多。

如果经过前面几天的训练提升了阅读能力,在时间上四个步骤完整做完,一般也只需要三个小时,而且你还动笔标注了重点,甚至做了一个简单的读书笔记(阅读时一旦动笔,阅读效果会明显提升很多)。

主题阅读法

主题阅读法是一种非常高效的阅读方法,能够让你在短时间快速积累知识。可以说是当代人必须具备的一种技能。

主题阅读法就是当你对一个专业有兴趣的时候,在对这个专业的兴趣消失之前,主要精力阅读这个专业(主题)的书籍。

我们看一个新专业的书籍,因为对这个专业没有知识储备,所以看这个专业的第一本书一定是比较慢的。看这个专业的第二本书一定会比第一本书快,第三本书会更快,而且只要是同一个专业的书,有很多基本内容都是一样的。所以这个专业的书,多看几本之后,在没有新意的地方,你的大脑会转发自动的跳过。所以有一句话叫作“书阅读越薄”,甚至拿到一本书,一看一下目录,里面的内容对于你来说,有什么新的知识一目了然(当你看书到这种境界,至少证明你在这个专业的知识储备是非常反复的)。

因为人在大部分情况下不可能会对一件事物保持兴趣,随着时间的推移,兴趣会慢慢消失。所以当你在有兴趣的时候都不能一鼓作气大量阅读,你还指望兴趣消失之后会大量阅读这个专业的书籍吗。

(这也是我在课堂上对学员讲的一句话:10天的训练也就是很多的时间,训练对于有些伙伴来说很枯燥,但是你现在对这个有兴趣就不能坚持,你还指望10天课程结束之后你会认真做训练吗?)

我在平时阅读时就有这个习惯,我也不是每天都在阅读书籍,看书是一阵一阵的,假设某一时间段突然对单反感兴趣,我会在这一时间把能收集到的有关单反的书籍看一遍(甚至一个星期看了20多本),还要泡各种摄影论坛、公众号,当然还会去实践。这样虽然不能跟专业摄影比,但是摄影技术已经比一般的人好很多了。

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精通所有的技能,但是在精通一两项的基础上,广泛涉猎,或许不能在每个领域成为专家,但是只要做的比一般人好一点就可以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