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兴趣为王!访2013届校友、咏甘华茶业总经理廖龙华

兴趣为王!访2013届校友、咏甘华茶业总经理廖龙华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福州咏甘华茶业有限公司最初是由廖龙华、叶道永、甘伟斌三人联合创办的,目前团队八人,拥有两个茶厂、三个批发店面。志同道合创新业2010年暑假一次偶然的机会,廖龙华在茶叶市场跑业务时认识了学长叶道永。如今,咏甘华茶业有限公司经过不断的壮大发展,团队成员已达八人,拥有两个茶厂、三个批发店面。但他一直对廖龙华的创业表示认可与支持。为了更好地在学校与茶店两地往返,廖龙华很早就买

兴趣为王!访2013届校友、咏甘华茶业总经理廖龙华

福州咏甘华茶业有限公司最初是由廖龙华、叶道永、甘伟斌三人联合创办的,目前团队八人,拥有两个茶厂、三个批发店面。

志同道合创新业

2010年暑假一次偶然的机会,廖龙华在茶叶市场跑业务时认识了学长叶道永。叶道永是南平松溪人,自己家中有一个茶厂,有着很好的茶叶来源。廖龙华是个十分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并且具有战略性的眼光,对团队的发展与组建有自己独到的看法。同时,他也希望自己以后能在茶业上有一定的事业发展。同年9月,常常喜欢拿着茶叶到茶学专业各年级串门、交流的廖龙华,偶然认识了学长甘伟斌。那时甘伟斌也经常出来走市场、跑业务,他对茶叶的研究有着较深的造诣,两人越聊越有共同话题。慢慢地,三个有着共同兴趣的、志同道合的年轻人一起走在了创业的道路上。

2010年11月,他们三个志同道合的年轻人与南平市松溪县政府合伙办了第一个茶厂,并在福州市晋安区五里亭海西茶城开始试运营第一个红茶岩茶批发店。那时海西茶城寸土寸金,单单转让费就要七万多,加上每个月三千多的店面租金,三个人顶着巨大压力,到处找货源、跑业务,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批发店才开始慢慢步入正轨。

2012年3月,他们开始到泉州市安溪县茶都考察市场,并于2012年6月,在安溪茶都开始试运营第二个岩茶、红茶批发店面。从2010年到2012年,经过两年多的业务经营和市场观察研究,廖龙华发觉了武夷岩茶的潜在市场巨大,不及时出手可能会错过大好时机。因此,他们团队在2013年4月来到武夷山市场调研,并于2013年5月,在武夷山开始试运营第三个岩茶、红茶批发店面。同年,他们在安溪办了第二个茶厂。如今,咏甘华茶业有限公司经过不断的壮大发展,团队成员已达八人,拥有两个茶厂、三个批发店面。这成绩对于刚刚毕业、初出茅庐的大学生来说是十分难得的。

兴趣盎然学以用

第一次和廖龙华约好晚上做采访时,正值茶季,他前一天晚上刚刚从安溪回到福州,行程十分匆忙。笔者在赶往海西茶场店面的路上,突然接到了他的电话:“不好意思,最近做茶比较忙,现在临时有事,我正在前往武夷山的路上,暂时没办法当面接受你的采访。”不过细心的他还是在店里安排了一个合作伙伴,曲鹏接受笔者的采访。

曲鹏是廖龙华大学四年的同学,同住一间宿舍,是当初一起参与创业的伙伴之一,后因攻读双学位,时间不多而没有参与。但他一直对廖龙华的创业表示认可与支持。毕业后,他也加入了廖龙华的团队。

说起廖龙华,曲鹏的言语之中流露出敬佩之情。在他眼中,“廖龙华是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相对曲鹏就读茶学专业是因为调剂,从事茶行业也纯属机缘,廖龙华则是必然的。廖龙华出生于安溪县尚卿乡的一个茶农家庭,家里以茶叶种植、加工为生。那时自己家里人做出来的茶叶也和大部分茶农一样,都很少卖出什么好价钱,有的话也是偶尔一两次。但是,总有那一小部分人做出来的茶叶每每能卖出好价钱。于是这个问题开始困扰廖龙华:同样的天气,同样的茶青,为什么自家做出来的茶叶就不能像其他人一样卖出好价钱呢?

2009年虽然廖龙华的高考成绩可以选择读其他更热门的专业,但他仍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茶学。上大学后,廖龙华犹如进入了一个知识的天堂,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他如饥似渴。“他是一个谦虚的人,勤学好问、虚心好学。”他总是能将自己之前的所见所闻与老师课堂所讲知识相结合。当遇到两者相冲突的地方,或者他不理解的地方,他就会在课后积极与老师展开探讨。因此,他的专业知识十分扎实,他对专业理论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即使毕业后,廖龙华依旧和学校老师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曲鹏说,“他喜欢研究茶叶制作,经常会将自己制作的茶叶带回学校与老师探讨其好坏。有空时,他也会下到茶厂与做茶师傅交流制茶工艺。”

曲鹏现在也在认真学习红茶与岩茶的经营之道。雄心勃勃的他们对还未开拓的北方市场十分看好。与此同时,他们也开展了网店营销,目前已经完成了网店的注册,这也给他们的公司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创业维艰勤用心

选择做茶业生意是件十分辛苦的工作。每当茶季来临,各地茶商便会蜂拥而来,纷纷打电话来要茶。他们可能需要在同一时间为好几个客户提供茶叶、安排寄送。这时,店里便会格外忙碌。“有时候我们甚至会忙得忘记吃饭。”曲鹏无奈地说。同时他们还要亲自到各地茶厂收购茶叶,常常在福州、安溪、南平等地来回奔波。

每一个季节开采时廖龙华都要自己到茶厂做茶,确定自己所要的品质与成本控制,这样做出来的茶叶才会比较好销售。这时很多外省的客户都会来,廖龙华还需要接待他们。客人多时,泡茶都忙不过来,晚上又要忙着发货、发样板,有时候中午两三点吃午饭,晚上八九点才能吃晚饭。(www.xing528.com)

在茶叶淡季,廖龙华他们也没有闲着,他们不仅要联系老客户,而且也到全国各地跑业务,不断地开拓客户市场。随时把握市场行情,适时调整营销策略也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他们还积极地去各地的茶叶市场进行调研,了解市场行情。夏天是淡季,天气炎热,他们依旧每天出去跑业务,到9月时每个人都被晒得黝黑。对于各地举办的茶博会、会展交流等他们也积极参与,与同行业商家相互交流学习。2013年安溪秋茶茶季刚做完,他们得知武夷山茶博会可能对公司的发展很有好处,便匆忙去联系,申请摊位参展,最后好不容易才得到别人转租的一个小摊位。那次的参展让更多的买家知道了他们的产品,也和茶商们进行了更多的交流,寻得了更多的合作伙伴。

资金困难一直是创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因为做茶叶要投入的成本比较高,做茶叶批发生意更注重的是销量和资金的周转。茶叶是快消品,具有时节性。大量生产茶叶时,资金的投入成本高,一次交易大多在十万元以上,因此资金的流转显得格外重要。每个茶季,他们都在不停地进行茶叶的购进与卖出。资金的筹集是一件比较棘手的事情,所以生意只能慢慢做,没法做到迅速扩张。他们也通过和大厂一起合作来减轻压力。

刚出来时,认识的人不多,只能点对点地去和客户联系,遇到拖欠款的客户就很难办。因此,他们也在一次次的经验教训中学会判断客户的性格和为人。他们所采取的经营模式为专业连锁批发模式,现在有三个店,专业批发茶叶。

廖龙华对业务的勤奋用心也深为大家所津津乐道。为了更好地在学校与茶店两地往返,廖龙华很早就买了电动车。令人惊讶的是,大学四年期间他竟硬生生骑坏了一辆电动车。原来,除了周末,平时课余时间廖龙华也会到店里打理生意。做这行靠的是人脉,为了更好地寻找客源,他经常骑着电动车穿梭在福州市区的大街小巷。“他就像一个活地图,无论哪儿他都知道,还能给你一一细说。”曲鹏这样说。凭借着他的勤奋与努力,他在五里亭海西茶城也成了一个小有名气的人,很多人都知道他。

勇敢的心

第二次采访,笔者终于见到了廖龙华本人。他戴着一副眼镜,长得很文静,谈吐也很斯文。从初中开始,廖龙华学习就很勤奋,家里人从不担心他。廖龙华大一的学费是家里出的,余下三年学费都是生源地贷款,生活费则是自己赚的。当他决定要开店时,家人都支持他,这给了他莫大的精神支持。

像许多在校大学生一样,刚入大学的他也处在一个相当迷茫的阶段,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能做什么。有时跑业务也会累到什么都不想去做,心里萌生放弃的念头。但因为这是自己选择的路,又是自己感兴趣的,他就只能告诉自己继续走下去。经过磨砺,更加独立的他既不用家里人替他操心,还能为家里减轻一些经济负担。

廖龙华从大一的暑假就开始跑业务,这期间的艰辛他深有体会,“有时我在路上开电动车都快睡着了,只好半路停下休息几分钟再开。”他无奈地说。做业务本身便很耗体力,喝茶又促进消化,加上食量大,因此他每天都要吃五餐。就这样辛苦地坚持了两三年,他终于看到自己努力付出后获得的成果,心中的想法越来越清楚,路也越走越开阔。

对于他的同学来说,如果要用一句话形容他,那就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由于忙于跑业务、开拓市场,他需要花许多的时间与精力在校外奔波。周末或不用上课时,他经常大清早六七点就得起床出门,而晚上九十点才能看见他拖着疲惫的身躯从校外归来。平时不出去跑业务时,他便会带上自己收集的茶叶样品和同学交流,互相探讨茶道,畅谈,因此,他和同学的感情十分好。

大学期间,他积极阅读与茶叶相关的书籍,补充学识。四年下来,图书馆和茶有关的书他几乎都看过。“做自己感兴趣的事,便会主动地去了解它。”目标确定后就必须坚持走下去,不去想太多别的,自己为了创业所做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因为这是为了理想而奋斗。他认为缘分是一种很奇妙的东西,大家能聚在一起是很不容易的,要彼此珍惜。“人的想法没办法统一,只能统一目标。”目前团队很团结,大家都比较合得来,有着共同的理想目标,平时也不会计较那么多,心胸都很开阔。他说他们的初衷是希望能够提供一个平台,让爱茶之人有发挥空间,实现自己的理想。

创业路上,廖龙华一直保持着激昂、乐观的心态,他笑着说:“自己团队的创业道路,走得还算是比较稳的。”他认为,一切都要往好的地方去想,只要自己有一个好的想法,好好努力,坚持做下去,一切便会好起来。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能够最终克服,时间会淡去过往的艰难。“年轻就是资本,不要害怕失败,勇敢尝试。有很多人羡慕我们,因为他们也曾经年轻过;有很多人嫉妒我们,因为在他们年轻的时候没能抓住机会,没有多去尝试。”

“如果二十年后我们再回想当年,一定不要让自己后悔。至少那时我是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且也看到了越来越多的收获。”他对自己的选择十分坚定。

当提到对现在在校大学生创业有什么意见时,他鼓励大家多去尝试,不要贪图安逸的生活,不要浪费青春。“创业挺好的,无论成功与失败,都是一种很好的经历。经历多了,自己模糊的想法就会越来越清晰,就会渐渐清楚自己这一生想要的是什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