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青年马克思与青年毛泽东的相似之处》

《青年马克思与青年毛泽东的相似之处》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马克思和毛泽东,都是在17岁走出故乡求学的。从人格气质上讲,青年时代的马克思和毛泽东都拒绝平庸苟世,看重精神生活,注重培养崇高的心灵志向,彰显出自信、豪迈、明快和奔放的个性风采。无独有偶,青年时代的马克思和毛泽东有影响的政治活动,都是从办报开始的。从思想转变的历程上讲,马克思和毛泽东也有明显相似的轨迹,都是在分析比较各种社会思潮后,创立和确定自己的理想信念的。青年毛泽东的探索心路,同样迅疾。

《青年马克思与青年毛泽东的相似之处》

马克思毛泽东,所处时代、成长背景和家庭出身全然不同,走过的人生道路、面临的时代课题也不一样,可他们都成了影响社会历史进程的大思想家和大革命家。如果把他们青年时代的思想探索过程放在一起考察,不难发现一些绝非偶然的相似之处。

马克思的青年时代,大体指他28岁,即1846年和恩格斯完成《德意志意识形态》之前,原因是他们在这本书中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这一新的世界观。毛泽东的青年时代,则以1921年参加组建中国共产党为结束的标志,那年他也恰好28岁。他们在向这个目标迈进的过程中,都彰显出鲜明生动的人生追求和思想个性。

马克思和毛泽东,都是在17岁走出故乡求学的。少年时代的境遇差别,没有阻止他们踏上异曲同工的精神寻觅之路。从知识储备和文化旨趣上讲,他们在学校读书期间,对文史哲都有罕见的兴趣和相当深入的研究。

青年马克思曾沉湎于诗人之梦,留下诗作《人生》和《查理大帝》。上大学后,为自己设定的目标是“左右诗歌艺术”,并围绕这一目标来安排自己的诗歌创作和学习、社交。他还打算出版一个戏剧评论杂志,亲自编订自己写的四本诗册。毛泽东就读湖南一师时,诸科之中尤重文学,宣称“文学乃百科之源”。《诗经》《楚辞》《昭明文选》及韩愈散文,都是他熟读深研之作。与同学好友之间吟咏唱和,更是常事。在罗章龙、萧三的回忆中,有不少毛泽东和他们的唱和联句。毛泽东的早期诗词作品,完整保存下来的有《五古·挽易昌陶》《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虞美人·枕上》三首。(www.xing528.com)

从人格气质上讲,青年时代的马克思和毛泽东都拒绝平庸苟世,看重精神生活,注重培养崇高的心灵志向,彰显出自信、豪迈、明快和奔放的个性风采。马克思在高中毕业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的名言,人生的宗旨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过得完美”。毛泽东在读《伦理学原理》批语中的表达是,“至人之急、成人之美与履危蹈险、舍身救人”。这些美德善事,应该发自内心去做,“盖吾欲如此,方足以安吾人之心”。

无独有偶,青年时代的马克思和毛泽东有影响的政治活动,都是从办报开始的。马克思大学毕业不久便主编《莱茵报》,在该报上发表的关于出版自由、书报检查令、林木盗窃法、政教分离等一系列政论文章,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毛泽东从湖南一师毕业时,就业志愿之一就是当新闻记者,曾参加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五四运动后,他在长沙创办《湘江评论》,主编《新湖南》,所发表的《民众的大联合》等文章,得到新文化运动领导者的赞赏。

从思想转变的历程上讲,马克思和毛泽东也有明显相似的轨迹,都是在分析比较各种社会思潮后,创立和确定自己的理想信念的。马克思从23岁大学毕业到28岁开始创立新的世界观,只用了五年时间,所以恩格斯称他在思想领域“不是在走,不是在跑,而是在风驰电掣地飞奔”。青年毛泽东的探索心路,同样迅疾。他25岁走出校门,28岁参加创建中国共产党,只用三年的时间便实现了世界观的转变。马克思创立新的世界观后,仍然及时地通过分析、比较和批判各种思潮,去丰富、完善和发展他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毛泽东在确立起自己的信仰以后,也是通过及时地分析、比较和批判各种思潮,去实践、调整和发展中国革命建设的理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