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虞美人:内容分析和分析错误

虞美人:内容分析和分析错误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相传虞美人花与美人虞姬有关。虞姬血染之地,长出了一种鲜红的花,后人把这种花称作“虞美人”。“虞美人”因以逐渐成为词牌名。6.下列对《虞美人》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本词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今昔对比,表现作者的情感。7.下列对《虞美人》的内容解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春花秋月何时了”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感慨美好已逝,喜悦中透露着惋惜之情。

虞美人:内容分析和分析错误

要点展播

一、字词

1.字音

雕阑(lán) 玉砌(qì) 不堪(kān)回首 李煜(yù) 虞(yú)美人

2.词义

(1)春花秋月何时:了结,完结。

(2)故国不回首月明中:能够。

(3)雕阑玉应犹在:台阶

(4)小楼昨夜又东风:名词作动词,刮起东风。

二、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李煜(937—978),字重光,25岁嗣位南唐国主,39岁国破,为宋军所俘,囚居汴京三年,被赐药毒死。今存词30余首。相传后主于生日(七月七日)晚,在寓所命歌妓作乐,唱《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命秦王赵廷美赐牵机药,将他毒死。所以这首词是后主的绝命词。

2.文体知识

“虞美人”是词牌名。相传虞美人花与美人虞姬有关。楚汉相争,西楚霸王兵败乌江,听四面楚歌,自知难以突出重围,便劝所爱虞姬另寻生路。虞姬执意追随,拔剑自刎,香消玉殒。虞姬血染之地,长出了一种鲜红的花,后人把这种花称作“虞美人”。后人钦佩美人虞姬节烈可嘉,创制词曲,就常以“虞美人”三字作为曲名,诉一缕衷肠。“虞美人”因以逐渐成为词牌名。

三、主题思想

这首词,围绕一个“愁”字,在时间与空间上,将故国的衰亡与天地的变化、人事的无常与天地的运行联系在一起,运用反衬的方法,以宇宙时空的永恒与无情,衬托出家人生的短暂与可悲。最终将一个亡国之君的自我悲情酝酿成人类的悲情,蓄势而发,如一江春水,毫无节制,盘旋往复,波浪起伏,不顾一切,奔腾而下,一泻千里,而又深广无尽,令人无法不扼腕而叹。王国维说:“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四、写作特色

1.虚实结合,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眼见为实,回忆设想为虚),三度对比,隔句照应。选取“春花秋月,小楼东风,雕阑玉砌”这些无情之物,和“往事,故国,朱颜”有限的生命,来对比宇宙之永恒不变与人生短暂无常,如此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将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曲曲传出。

2.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愁”是一种抽象的感情,作者用跌宕起伏的笔法把这一感情表达得让人似乎能身临其境,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要表达物是人非之愁,作者用了一个“又东风”和“不堪回首月明中”就完成了。

再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江水比喻愁多,用东逝之水比喻愁源源不断,一个抽象的概念至此变得非常具体。

难点聚焦

起伏跌宕的笔法

一开头是发问,写眼前实景。接着是感叹,表明作者已然沉入回忆之中,这又成了虚写。虚写后又立即回到实景上来——“小楼昨夜又东风”,而登楼遥望后又回到了虚写——“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下片一开始也是虚写,是作者想象中的故国,把“雕阑玉砌”和“朱颜”对照着写,有物是人非之感。最后把笔力全集中到一个“愁”字上来,把一己之愁化成了人类的悲情。全篇波澜起伏,跌宕生姿。

热点演练

一、基础练习

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组是 ( )

A.(yù)美人 (yǎo)窕 惊(zhé)

B.漫(sù) 庐(zhǒng) 雕阑玉(qiè)

C.(jié)鼓 不(kān)回首 (qiǎo)然

D.(pāng)沱 (guǐ)怪 深思(shèn)取

2.下列诗句中的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春花秋月何时了:了结,完结

B.雕阑玉砌应犹在 雕阑玉砌:指所在的羁押处

C.小楼昨夜又东风东风:春风

D.问能有几多愁 君:你

3.下列对词的有关知识的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早期的词,本是一种配乐的歌词,可以歌唱,所以称为“曲词”或“曲子词”。

B.词逐渐与音乐分离后,成为诗的别体,称为“诗余”,又因为句子长短不齐而称为“长短句”。

C.词还有别的名称,如“乐章”“歌曲”等,《东坡乐府》中的“乐府”也是词的别称。

D.词牌指词调的名称,一首词,可以只有词牌,没有词题,也可以只有词题,没有词牌,还可以词牌词题同时出现。

4.下列对李煜《虞美人》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春花秋月”写的是良辰美景,但已为阶下囚的李煜见了尤其心烦。

B.“又东风”三个字抒发了词人对昨夜风景的一丝喜悦又怀念的情绪。

C.词人将万千感慨凝结为一个“愁”字,形象地比作“一江春水”,永无止境

D.整首词虚设问答,在问答中回首往事,感慨今昔,抒发了词人的伤感情怀。

5.下列对《虞美人》表现手法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www.xing528.com)

A.这首词写景虚实结合,上阕写景就是由虚写到实写。

B.本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C.“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一句是实写,用了对比手法。

D.“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一句是虚写,运用比喻把抽象的愁具体化。

6.下列对《虞美人》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

A.本词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今昔对比,表现作者的情感

B.本词为李煜被俘后的亡国之叹,上阕的“往事”表现出他对昔日生活的留恋。

C.“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采用反问的形式,运用比喻突出愁思的绵长无尽。

D.本词在情景关系的处理上很巧妙,同时他善于把自己的生活感受,同高度的艺术概括力结合起来,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7.下列对《虞美人》的内容解析,错误的一项是 ( )

A.“春花秋月何时了”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感慨美好已逝,喜悦中透露着惋惜之情。

B.“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他将故国的衰亡与天地的变化联系在一起,以一个失国之君的口吻,直抒亡国之恨。

C.“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这是李后主遥望金陵的想象与慨叹,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

D.“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将故国的衰亡与天地的变化、人事的无常与天地的运行联系在一起,以宇宙时空的永恒与无情,衬托出家国人生的短暂与可悲。

8.下列对《虞美人》中相关词语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春花秋月何时了”,一个疑问代词“何”,写尽了春花秋月带给李煜的伤痛,写出了李煜怕见春花秋月的心情

B.“小楼昨夜又东风”,一个副词“又”,承“何时了”而来,意为东风又来,春花又开,呈现了时间飞逝,新旧不断变化,让词人感受到事物的蓬勃生机。

C.“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一个范围副词“只是”,突现了物是人非的凄凉。

D.“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作者把笔力全集中到一个“愁”字上,把一己之愁化成了人类的悲情。

二、课内阅读

阅读李煜的《虞美人》,完成9—11题。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9.“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诗人为什么把“雕阑玉砌”和“朱颜”对照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它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外阅读

阅读李煜的《相见欢》,完成12—13题。

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12.下列对词句比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以“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比喻自己帝王生活结束之快。

B.以“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比喻国亡家破,是由于外力的打击。

C.以“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比喻帝王生活一去不复返,企其重来之不可再得。

D.以“水长东”比喻自己的愁苦将会像东流水一样滚滚而去,这样自己就能摆脱忧愁,自由生活了。

13.下列对词作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词的上阕,描写在寒雨急风的摧残之下,林花凋谢,春去匆匆。字里行间,寄寓着词人因感到人生短促、好景不长而产生的极度哀伤之情。

B.词的下阕,抒写好景不再的哀愁和人生痛苦的怨恨。整首词的结句是主题特别深刻之处。

C.这是一首即景抒情的小词。词人通过描绘春残花谢的自然现象,抒写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它是李煜早期词作的代表作之一。

D.这首小词语言清新、情调哀怨、意味深长。词人把自己的主观感情灌注于自然景物之中,情景交融,物我一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