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明代复古音乐思潮:从礼乐到演剧的发展

明代复古音乐思潮:从礼乐到演剧的发展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相应,从沈汉因嘉靖初李福达之狱而断然弃官以来,至其子孙沈嘉谋与沈侃,三代人的出处选择直接影响了沈璟。或者,以沈璟为主体,发明汤沈时代,即嘉靖万历时期的政治变动,以进一步了解汤沈二人何以最终都选择了曲学作为精神寄遁的场所,并形成不同的曲学观念,是为第一步。

明代复古音乐思潮:从礼乐到演剧的发展

嘉靖以来,君权的嚣张,阁权的更迭,其结果是一步步加剧了士大夫的离心;而万历朝的政局更为诡谲多变,以至于百官相互攻讦,门户之祸大起,可以说,当时言官与政府势同水火,其根本原因已不在于具体事件与具体个人,而在于整个体制的崩坏。相应,从沈汉因嘉靖初李福达之狱而断然弃官以来,至其子孙沈嘉谋与沈侃,三代人的出处选择直接影响了沈璟。沈璟在父辈期许下,少年登科,因立储疏而名满天下,又因卷入顺天府试案而弃官家居,在历尽宦途风波,深感才高受嫉、是非难明下,沈氏最终滋生出一种彻底的绝望。他的以词(曲)为隐,一方面,试图以重构曲学来重新接续诗文复古的精神;另一方面,却以寄遁曲学消解了复古诗文之道;最终,又以了断尘缘消解了曲学之道。从今天来看,沈氏考音定律的意义更在于学术本身,他的复古尚元实际上是用治史的方式,而且是考据(源)的方式来治曲,《南九宫十三调曲谱》的出现,也正是晚明博学考据之风渐次兴起的表征之一,而成为晚明曲学独立的标志之一。

汤显祖与沈璟无疑是晚明曲坛最引人瞩目的人物,无论王骥德所勾勒的汤沈之争,其事实真相如何,所谓一主“格律”一主“才情”,这其间所隐寓的曲学内涵及其衍变,直接成为我们重构晚明曲学的关键所在。长期以来,研究界扬汤而抑沈,因此,重新发明沈璟的曲学意义,进而重考汤沈之争,是为当务之急。问题在于,如果从一开始,王骥德等人对汤沈曲学的解读就已经有所偏差,那么,我们今天如何联系当时士林精神与文学思潮的大变局,重新抉发汤沈曲学意义及其所隐喻的精神内涵?或者,以沈璟为主体,发明汤沈时代,即嘉靖万历时期的政治变动,以进一步了解汤沈二人何以最终都选择了曲学作为精神寄遁的场所,并形成不同的曲学观念,是为第一步。(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