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选择顾问标准及去美上高中

选择顾问标准及去美上高中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听多了之后仔细想想又觉得不对,为什么宣传的总是那几个“牛娃”的案例呢?听了若干名校录取案例里孩子的情况,更是发现,那些孩子根本不是我家乐乐能学来的。可毕竟多数孩子还是像乐乐一样的“普通娃”,找一个能够帮助乐乐在这些普通孩子中脱颖而出的顾问才是我们的目标。

选择顾问标准及去美上高中

留学顾问理论上讲是一个服务行业,但又是一个特殊的服务行业:第一,服务的效果和水平很难准确衡量;第二,被服务的机会是一次性的,钱可以重新花,但孩子的申请季可能这辈子就这一次。因此,选择顾问就成了乐乐申请开始前我的一个重要任务。

从3月份确定出国开始,乐乐在忙着准备标化考试,我就开始忙着找顾问了。我尽可能地上网查阅、向别人打听各种公司,打电话或者上门去沟通。只要他们举办介绍会、交流会,我都尽可能参加。听得多了,也大概对这个行业有所了解。前些年,申请美国高中是一个比较小的市场,主要是一些申请美国大学的顾问顺带做的副业,甚至有些移民机构也顺带做走读学校的申请。随着这几年美国高中申请越来越热,特别是寄宿高中申请的难度越来越大,开始出现了一些专门做寄宿高中申请的公司,也出现了一些专门的独立顾问。根据我的理解,申请寄宿高中主要需要的是顾问而不是中介(关于“顾问”和“中介”的区别请见“干货分享”部分的介绍),而顾问又有个人顾问和顾问公司两种形式,后面暂且把这些顾问公司称为“公司”,把独立顾问或公司中的具体顾问称为“顾问”。

3月10日美高寄宿学校集中发榜的前后,也正是各家公司展示自己的时候,各家公司都通过各种渠道发布自己在刚刚结束的申请季的闪亮成果。

刚开始,我和很多家长一样,看到有些公司发布的录取学校名单上都是30名以后的学校,马上就会把这家公司排除在视线之外。但是如果看到某公司发布了类似于菲利普安多福这样数一数二的学校录取后,立刻会心潮澎湃,难以抑制向往之情,仿佛看到了自己孩子光明的未来。在各家公司的介绍会上,名校录取的案例介绍环节之后,往往还有“今天当场签约费用优惠”的活动,每次都会看到有家长当场立即交钱签约。

我最初也是每次听完都觉得“这家公司真是很厉害”,恨不得立马签约。但听多了之后仔细想想又觉得不对,为什么宣传的总是那几个“牛娃”的案例呢?那大多数普通的学生又是怎样的结果呢?

甚至有一次,我在某公司的宣讲会上看到一个进入顶级名校的案例竟然和另一家公司的案例一模一样,再仔细看,发现介绍案例的顾问也见过,原来上次听宣讲会的那家公司的顾问跳槽到了这家公司,于是案例也就成了这家公司的宣传材料了。再仔细看发现那个案例的录取时间已经是两年前了。我想,这两家公司都宣传自己每年有几十甚至上百名孩子申请,两三年来,两家公司总计就有好几百名孩子通过申请,却只能拿这一个案例说事,可见其并不具有普遍性。

听了若干名校录取案例里孩子的情况,更是发现,那些孩子根本不是我家乐乐能学来的。人家的在校成绩往往位列年级顶尖,还学有余力地参与各种活动,在活动中也有各种亮眼成绩,思想成熟有想法,说起话来有内容有层次。而且常常是要么从小在国际学校上学,英语接近于母语水平,同时课外还按公立学校标准补习数理化;要么在公立学校上学,拿着数理化各种全国竞赛奖,又从小在课外补习英语,甚至小学就能看大部头英语小说。相比之下,我家孩子的基本条件差得太远,找了这家曾有过名校录取案例的公司难道就能进入名校吗?

我想,那些具备能进顶尖美国名校条件的“牛娃”,恐怕不管找到哪家公司、哪个顾问,录取结果都差不了。这样的孩子找到哪家公司是他们公司的幸运,不见得能体现公司的申请水平。

我此时有些清醒了,认识到虽说一个太差的顾问有可能会耽误一个孩子,但一个再好的顾问也不能让我家的“青蛙”拼过那些“牛娃”,基本条件在那里摆着呢。可毕竟多数孩子还是像乐乐一样的“普通娃”,找一个能够帮助乐乐在这些普通孩子中脱颖而出的顾问才是我们的目标。选择顾问不应该只看结果,而应该看他们在这个过程中能做什么,换句话说,就是看他们如何为孩子的基础条件“增值”的。

这样我再和公司谈就有了目标,直奔我关注的与乐乐相关的部分——那些占大多数的普通孩子的申请情况:你们公司今年总共多少人申请?你们公布的那些录取,除去那些一人拿到多个offer(录取)的“牛娃”,最终还有多少人申请到了寄宿学校?那些孩子的基础是怎样的?能不能给我看几个和我家乐乐条件差不多的孩子的具体案例,他们最后申请到了什么样的学校?(www.xing528.com)

然而,多数公司以“资料保密”为由,拒绝给我提供更详细的情况,有的公司的顾问甚至在被问到“你们公司今年有多少人申请”时也含糊其辞,说不清楚。有些公司的顾问对于申请的了解程度甚至还不及我。通过侧面了解才知道这家公司出名是因为之前有几位很有经验的顾问,可人家现在出去单干了,现在的顾问大多都是新招的,边学边干,我们就成了他们用来练手的对象。

我最后选择的是一家当时还不太有名的公司。这让周围的朋友们都有些意外:为什么不选择一家知名度高的公司?我得承认,当时确实是惴惴不安地冒险选择了这家公司。正如同我考察别的公司时一样,对他们我也有一些不满意的地方,但之所以敢于冒险签约,是有这样几件事打动了我。

第一,是它作为顾问公司的定位和发挥的作用与我的预期相符。很多公司只拿着名校录取的结果说事,似乎这些孩子进入名校都是自己公司的作用,甚至有的明确夸海口说,只要你花多少钱选择我们的首席顾问,就肯定能进前多少名的学校。而我选的这家公司却很明确地说,进什么档次的学校最主要的因素还是孩子的基本条件,所以我们没法保证孩子进什么样的学校。但我们能做的,是帮助孩子把基本条件之外的影响录取的那些因素,比如文书、面试等做到最好,让孩子得到自身条件下最好的录取结果。这种承诺在我看来更切合实际。

第二,比较实在,并没有夸大自己的作用。在这家公司组织的一次座谈会上,一个家长吐槽说朋友的孩子去年在另一家公司申请的事情:孩子很喜欢某所名校,在学校面试时面试官非常欣赏他,热情地邀请孩子一定要去他们学校,可是最后却没有收到这所学校的录取。家长怀疑因为他的孩子提前收到了其他学校的录取,所以这家顾问公司就鼓动这所名校把该名额让给了他们公司负责申请的另一个孩子,以提高公司的整体录取率。

对于影响孩子前程的事情家长们是不能容忍的,座谈会上的家长们都愤愤不平。由于参加过很多次公司介绍会,我知道当一个公司听说竞争对手的问题时,正是推荐自己公司的好机会,我猜想接下来主持座谈会的这家公司的老总肯定会说:“他们怎么能这么做呢?我们公司就不会这样,我们一般会怎样怎样做,确保不会怎样怎样。”然而出乎我的意料,这位老总却对那位家长说:“不要相信美高学校当面对你表示好感就认为有机会录取,那个孩子没有被录取一定是学校比较后的决定,公司或顾问是不可能影响学校的录取的。一个顾问不可能告诉学校你应该录取谁或不录取谁,学校也不会听他的。他们公司做不到,我们公司也做不到。顾问和学校关系好会有一定作用,但不可能那么大。”

第三,很痛快地给了我录取数据。在以往我参加的顾问公司的宣讲会上,我拿到的宣传资料中的数据基本都是“××学校(基本按学校知名度排列),(录取了本机构的)××同学”这样的格式。从这样的成绩单上,我得到的信息仅仅是“这家公司今年有录取××学校的学生”,但我既不知道被这些名校录取的学生的实际水平,也不知道这张录取名单里到底是很多人都拿到了理想的录取结果,还是几个“牛娃”拿到多个学校录取的结果。我看不出这家公司的水平,也就是对于孩子的“增值”那部分做得怎样,所以对于我选择公司没有什么参考价值。

而在这家公司的介绍会上,我第一次看到了附有学生基本水平的成绩单,格式是这样的:“(我公司今年)SSAT____%分数段有____位学生,(这些学生)被____学校录取”。这里既有成绩顶尖的学生的录取结果,也有成绩非常低的学生的录取结果。这样的成绩单,一方面对于我来讲是一份有参考价值的数据资料,我可以看出每一个分数段的学生能够录取的冲刺校是什么,保底校是什么。对比这个单子上的数据,以乐乐当时的现有成绩,我大概可以推测能录取到什么层次的学校。另一方面,在此之前,我已经尽可能地从不同渠道收集了一些学校录取学生的分数,并挑选了几所我比较关注的学校,对比这份表格,我发现他们公司的学生录取分数明显低于整体录取分数,反过来说,同样的分数,这家公司的孩子录取到了更好的学校。

第四,孩子和顾问的匹配度。在签约之前,我带着乐乐去这家机构,让乐乐和这家机构的顾问谈了一次。谈完之后,乐乐告诉我她很喜欢这个顾问。这点我觉得还是很重要的。毕竟申请过程中主要还是孩子和顾问的合作沟通,如果不匹配,孩子不喜欢顾问,或者谈不来,势必会对申请产生影响。短短半小时的谈话后,顾问能比较准确地给我讲出孩子的主要优点和可能存在的问题,这也给我留下了好印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