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英语词汇教学研究概览

英语词汇教学研究概览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中国学习英语,英语既是第二语言,也是外语。本章将通过重要文献的介绍,重点探讨在中国的英语学习环境下,英语词汇习得的目标、过程和方法,以及在此基础上,英语词汇教学合理的方法和策略。

英语词汇教学研究概览

中学英语学习中,有些学生存在词汇量不足的问题,他们感到英语单词数量太多,难以记忆。有的学生抱怨,记住了单词的拼写和意义,在听和读中却辨认不出,在说和写中不知如何使用。为什么会这样?对于英语教师来说,英语词汇教学并非易事,因为对于中国的学生来说,他们是在学习一种外语词汇。外语词汇习得与母语词汇习得是不一样的,有自身独特的规律。因此,我们需要了解有关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词汇习得和词汇教学的研究,把握英语词汇教与学的基本规律,这对帮助学生解决词汇习得问题会起到关键的作用。在此,有两对基本概念的含义需要阐明。

首先,“习得(acquisition)”“学习(learning)”都可以用来描述语言学习者从无到有地掌握词汇的过程,但这两个概念有何不同之处呢?一般来讲,习得指语言能力在交际情境下,在自然使用的过程中渐变的发展(Yule,2000: 191)1;学习指一个有意识地积累语言的词汇和语法知识的过程(Yule,2000: 191)2。然而,这两个概念的界定却让我们观察到了一些复杂的现象。首先,在很多具体的语言学习的思维过程中,很难说清学习者具体使用的是“习得”还是“学习”的思维过程。例如,对于“通过上下文学会生词”来说,学生既可以通过广泛的阅读不知不觉地领会一些词汇的意义,也可以参考单词在文章中的语境有意识地对其意义进行猜测,通过这种方式学会自己不认识的词。另外,虽然对于不同的学习阶段以及不同年龄段的学习者,会有“习得”和“学习”两者之一占主导的情况,但这两种思维过程极少不是同时进行的。比如,对于一位想提高听力水平的学习英语的中国大学生,每天抽出一段时间听一会儿BBC广播,一段时间以后,可能会发现自己不但学会了抓住说话者讲话的一些关键词,而且对广播的语音、语调和语速更加适应了。抓住讲话中的关键词是一个有意识的思维过程,是“学习”;而对听力语音特征的适应是无意识的、渐变的,是“习得”。这两个概念的区分在20世纪80年代曾经很受关注,但由于其带来的一些争议,如今该分类并不被普遍接受(Ortega,2009: 5)。在二语习得领域中,也有些学者把“学习”和“习得”当作近义词,可以交替使用。

其次,“第二语言”“外语”这两个概念有什么差别3?与“第二语言”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第一语言”,“第一”和“第二”是针对学习语言的时间顺序而言的。一个人出生后所习得的第一门语言叫做第一语言。一般来讲,在第一语言之后学会的语言都被称为第二语言。而“外语”是针对“母语”而言的,指的是所学的语言是外来语种,并非本国家或本民族官方指定的通用语言。在中国学习英语,英语既是第二语言,也是外语。但“第二语言”和“外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也有些学习者的第二语言不是外语,比如,随家庭移民到英语国家的华侨儿童,英语虽然是他们的第二语言,但在其所处的国家却不是外语。(www.xing528.com)

本章将通过重要文献的介绍,重点探讨在中国的英语学习环境下,英语词汇习得的目标、过程和方法,以及在此基础上,英语词汇教学合理的方法和策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