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明代厂卫设置概览

明代厂卫设置概览

时间:2023-05-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厂卫”是后人所称,锦衣卫的设置在先,所以也先行论述。(二)东厂、西厂及内厂的设置东、西厂是由宦官管理的特务机关,专门从事侦查。《明史·刑法志》解释了东厂设置的原因。按《明史·刑法志》,司礼监掌印,其属称之为宗主,而东厂提督为督主。

明代厂卫设置概览

一、厂卫的设置

厂卫的设置分为锦衣卫的设置及东厂、西厂及内厂的设置两部分。“厂卫”是后人所称,锦衣卫的设置在先,所以也先行论述。

(一)锦衣卫的设置

明史·职官志五·京卫》记载,洪武、永乐、宣德间,设“上直卫亲军指挥使司,二十有六”。“名亲军,以护宫禁,不隶五都督府”。锦衣卫为二十六卫之首,其官职与其他京卫相同。有指挥使一人,正三品;指挥同知二人,从三品;指挥佥事四人,正四品。而锦衣卫因主巡察、缉捕、理诏狱,以都督、都指挥领之,“盖特异于诸卫焉”[3]

按《明史·兵志一》记载,洪武十五年(1382年)罢府及司,置锦衣卫。所属有南北镇抚司、千户所十四所,所隶有将军、力士、校尉,掌直驾侍卫、巡察、缉捕。锦衣所隶将军,初名“天武”,后改称大汉将军,共一千五百人。设千、百户,总旗七员。其众自为一军。“月糈二石,积劳试补千、百户,亡者许以亲子弟魁梧材勇者代,无则选民户充之。”[4]按《明史·职官志五·京卫·锦衣卫》记载:锦衣卫,洪武十五年(1382年)置,统有千户所十七个,“恒以勋戚都督领之,恩荫寄禄无常员”[5]。按《明史·世宗本纪》记载,正德十六年(1521年)六月“革锦衣卫冒滥军校三万余人”。七月,“革锦衣卫所及监局寺厂司库、旗校、军士、匠役投充新设者,凡十四万八千余人”[6]。此一记载虽未明言其中革除锦衣卫所旗校、军士的具体数目,但也足以反映其人数众多。

《明史·兵志》解释了锦衣卫参与刑狱的原因:“太祖之设锦衣也,专司卤簿。是时方用重刑,有罪者往往下锦衣卫鞫实,本卫参刑狱自此始。文皇入立,倚锦衣为心腹。”[7]按《明史·职官志五·京卫·锦衣卫》记载:洪武二十年(1387年),因治锦衣卫者多非法凌虐,乃焚刑具,出系囚,送刑部审录,并诏内外狱均归三法司,罢锦衣狱。成祖时复置。[8]按《明史·太祖本纪》记载,焚锦衣卫刑具在洪武二十年(1387年)春正月癸丑。[9]《明史·刑法志三》亦有所记述:“太祖时,天下重罪逮至京者,收系狱中,数更大狱,多使断治,所诛杀为多。后悉焚卫刑具,以囚送刑部审理。”而诏“内外狱毋得上锦衣卫,大小咸经法司”,则是在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申明其禁”。之所以“申明其禁”可能因为在洪武二十年(1387年)至二十六年(1393年)仍有内外狱上锦衣卫之事。《明史·刑法志三》认为,永乐锦衣卫复典诏狱是因成祖“幸纪纲,令治锦衣亲兵”。而“纪纲遂用其党庄敬、袁江、王谦、李春等,缘借作奸数百千端”。后来,纪纲因罪被处以族刑,“锦衣典诏狱如故,废洪武诏不用矣”[10]。按《明史·成祖本纪》记载,锦衣卫指挥使纪纲有罪伏诛在永乐十四年(1416年)七月乙巳。[11]纪纲之事参见下一节。

按《明史·兵志》,锦衣卫所属南北两镇抚司,“南理本卫刑名及军匠,而北专治诏狱。凡问刑、奏请皆自达,不关白卫帅”[12]。设北镇抚司有洪武、永乐两说。按《明史·刑法志三》,镇抚司职理狱讼,初止立一司,与外卫等。“洪武十五年添设北司,而以军匠诸职掌属之南镇抚司,于是北司专理诏狱。”[13]按《明史·职官志五·京卫·锦衣卫》:成祖“增设北镇抚司,专治诏狱”。按《明史·神宗本纪》,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三月辛未,镇抚司缺官,狱囚久系多死,大学士方从哲等以请,不报”[14]

按《明史·宪宗本纪》,天顺八年(1464年)二月“丙寅,毁锦衣卫新狱”[15]。此事亦见《明史·刑法志三》,“初,卫狱附卫治,至门达掌问刑,又于城西设狱舍,拘系狼藉。达败,用御史吕洪言,毁之”[16]

(二)东厂、西厂及内厂的设置

东、西厂是由宦官管理的特务机关,专门从事侦查。而其管理者司礼太监,参加会审。(www.xing528.com)

1.东厂的设置

按《明史·成祖本纪》载,永乐十八年(1420年),“始设东厂,命中官刺事”[17]。《明史·刑法志》解释了东厂设置的原因。“初,成祖起北平,刺探宫中事,多以建文帝左右为耳目。故即位后专倚宦官,立东厂于东安门北,令嬖昵者提督之,缉访谋逆妖言大奸恶等。”弘治元年(1488年),员外郎张伦请废东厂。不报。[18]

按《明史·职官三·宦官》,东厂设于司礼监,司礼监为宦官十二监之首。有提督太监一人,掌印太监一人,秉笔太监、随堂太监、书籍名画等库掌司、内书堂掌司、六科郎掌司、典簿无定员。提督掌督理皇城内一应仪礼刑名,及管理长随、当差、听事各役,关防门禁,催督光禄供应等事。掌印掌理内外章奏及御前勘合。秉笔、随堂掌章奏文书,照阁票批朱。提督东厂,有掌印太监一人,掌班、领班、司房无定员。贴刑二人,掌刺缉刑狱之事。旧选各监中一人提督,后专用司礼秉笔第二人或第三人为之。其贴刑官,则用锦衣卫千百户为之。司礼监权力极大,“掌印,权如外廷元辅;掌东厂,权如总宪。秉笔、随堂视众辅”[19]

按《明史·刑法志》,司礼监掌印,其属称之为宗主,而东厂提督为督主。东厂无专官,掌刑千户一人,理刑百户一人,亦谓之“贴刑”,皆锦衣卫官。其隶役悉取自于锦衣卫,“最轻黠狷巧者乃拨充之”。役长曰档头,专主伺察。其下番子数人为干事。[20]按《明史·兵志》,“东厂太监缉事,别领官校,亦从本卫拨给,因是恒与中官相表里”[21]

2.西厂、内厂的设置

《明史·宪宗本纪》记载了成化年间西厂两度置废。成化十三年(1477年)正月己巳,“置西厂,太监汪直提督官校刺事。夏四月,汪直执郎中武清乐章,太医院院判蒋宗武,行人张廷纲,浙江布政使刘福下西厂狱。五月甲戌,执左通政方贤下西厂狱。丙子,大学士商辂、尚书项忠请罢西厂,从之。六月甲辰,罢项忠为民。庚戌,复设西厂。丁巳,商辂致仕”。十八年(1482年)三月“壬申,罢西厂”。十九年(1483年)“六月乙亥,汪直有罪,调南京御马监”。十九年(1483年)八月“壬申,谪汪直为奉御,其党王越、戴缙等贬黜有差”[22]。再罢西厂为阁臣万安之故,详见《明史·刑法志》:

至宪宗时,尚铭领东厂,又别设西厂刺事,以汪直督之,所领缇骑倍东厂。自京师及天下,旁午侦事,虽王府不免。直中废复用,先后凡六年,冤死者相属,势远出卫上。会直数出边监军,大学士万安乃言:“太宗建北京,命锦衣官校缉访,犹恐外官徇情,故设东厂,令内臣提督,行五六十年,事有定规。往者妖狐夜出,人心惊惶,感劳圣虑,添设西厂,特命直督缉,用戒不虞,所以权一时之宜,慰安人心也。向所纷扰,臣不赘言。今直镇大同,京城众口一词,皆以革去西厂为便。伏望圣恩特旨革罢,官校悉回原卫,宗社幸甚。”帝从之。尚铭专用事,未几亦黜。[23]

据《明史·刑法志》记载:正德元年(1506年)杀东厂太监王岳,以丘聚代之,又设西厂由谷大用提督。刘瑾又改惜薪司外薪厂为办事厂,荣府旧仓地为内办事厂,自领之。刘瑾被诛,西厂、内行厂俱革,独东厂如故,张锐领之,与卫使钱宁并以缉事恣罗织。厂卫由此著称。[24]按《明史·武宗本纪》,立内厂于正德三年(1508年)八月。[25]另请参见下节“厂卫司法的历史分期”相关部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