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优秀领导如何运用曾国藩用人术?

优秀领导如何运用曾国藩用人术?

时间:2023-07-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西夏王元昊的心腹爱将野利王、天都王多次率兵侵犯宋朝边境。他估计王嵩另有书信,向他索要。没有无用的下属,只有不会用人的领导。其实,用人之长,去人之短,历代宏论颇丰。如上用人宏论,或许有些有志之老板在用的时候研究过,有些可能学以致用了,而有的则不得要领。其实,这在相当的情况下属于用人态度问题。在这种危难的关头,只有选用有才能的人来扭转危局。丰田家族的当事人选中了当时在公司内作中层的“外人”石田退三。

优秀领导如何运用曾国藩用人术?

曾国藩认为,有不能打仗的将领,没有不能打仗的士兵;有百战百胜的将领,没有一定打胜仗或者一定不能打胜仗的士兵。

人有百种,有智谋的人喜欢建功立业,勇敢的人喜欢实现自己的志向,贪婪的人则钻营于功名利禄。有能力的领导应根据他们不同的性情抓住他们品质个性的优点,根据每个人的专长,安排他们的工作,做到人尽其才,而无能的领导则只会埋怨手下无人可用。

西夏王元昊的心腹爱将野利王、天都王多次率兵侵犯宋朝边境。掠夺财物,宋朝守边大将种世衡想设计除掉这二人,但一时之间也想不出什么办法来。论武艺,种世衡手下大将无一人是二王对手,硬拼肯定不行,那么只能借元昊的手杀了他们了。种世衡突然想到一个叫王嵩的和尚,为人坚忍厚道,佛学高深,可以任用,于是便劝他还俗,又奏表让朝廷授给官职,并借助职务之便替他办了家中之事。

王嵩很感激种世衡对自己的知遇之恩,一心希望能有机会报答这位恩人。忽然有一天,种世衡因事审讯拷打王嵩,打得极其残酷,但王嵩始终说自己是被冤枉的,一点也不为酷刑屈服。

种世衡便对王嵩说:“我知道你是冤枉的,拷打你,只是试试你的忍耐力。我想让你去完成一件大事,要你保守秘密,可能比刚才所受的拷打还要痛苦,你能始终坚持下来吗?”

王嵩忍痛说道:“卑职早就想报答大人的恩情,愿以死相谢。”

于是,种世衡写了一封给野利王的信,用膏蜡裹了,让王嵩封藏在衣裳里。

种世衡叮嘱说:“这封信不到死的时候不能泄漏。如果必须泄漏时,得说自己辜负了恩情,不能完成将军之事。”

接着,种世衡又取出一幅画着龟的画和一筐红枣,要王嵩赠给野利王。

王嵩到了野利王那里,就把种世衡吩咐的都做了。

野利王笑着说:“我一向很看重种将军的人品和胸怀,现在怎么有这种小儿女的见识呢?”

他估计王嵩另有书信,向他索要。王嵩假装用眼睛看看左右,回答道:“没有。”

野利王不敢隐瞒此事,就把龟图和红枣封好连王嵩一起献给西夏王元昊。

元昊召见王嵩,问种世衡的信在哪里。王嵩说没有信。元昊下令用刑。

王嵩被酷刑折磨得死去活来,但仍说没有信。

过了几天,元昊又召见王嵩,严厉地说:“如果再不说出信在哪里,就杀了你。”

王嵩还是回答“没有”。元昊大怒,命人将他拉出去杀了。

王嵩被杀前,大叫道:“原先将军派我送信给野利王,要我不得随便泄漏,现在不幸要死了,没有完成将军所托之事,我对不起种将军!”

说完,他解开衣裳,拿出信,献给了元昊。

元昊从此怀疑野利王不忠,便暗中派爱将假充野利王的使者,到种世衡处探听虚实。(www.xing528.com)

种世衡知道这是元昊派来的,假装不知,就大骂元昊,说野利王有心归顺大宋,并备了丰厚的礼物送给使者,并说:“替我对你们的王爷说,快点下决心,不要优柔寡断了。”

使者回去后不久,王嵩被放了回来,报告种世衡说野利王已被元昊处死了。

接下来,种世衡又想离间天都王,就在边境上祭祀野利王,在祝版上写了悼念的文字,文中多处提到野利王与天都王的暧昧联系,还说什么两王有意归顺宋朝,谁想野利王中道却先去了,可惜可叹!把祭文杂在纸钱里,等看到敌人出现,立刻烧掉。

祝版上的字不能很快消失,被敌军得到献给元昊。

于是,天都王也开始被元昊怀疑,终被治罪。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种世衡手下兵将如云,皆不入法眼,偏选了一个和尚,大概是凡为和尚皆有能忍人之所不能忍的精神吧!

正是王嵩的作用,才使得此反间计不废一兵一卒而能一石二鸟地获得成功。

可见任何人在某些方面都有其所长,人无庸人,关键在于如何用人。

没有无用的下属,只有不会用人的领导。在现实生活中,也经常听许多老板讲,企业里缺少二件:硬件缺资金,软件缺人才。人们不禁要问,老板你会用人才吗?

俗话说“没有没用的人,只有不会用人的人”。大概就是说关键是你如何用人了。在这方面,大家都经常引用汉高祖刘邦的用人之道。《史记•高祖本记》记载:刘邦获天下之后,大宴群臣,席间,刘邦问及:“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占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曾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这句话经常被人引用,但是,有许多老板们未必能从一定的高度理解用人之理。其实,人各有其长,又各有其短。据《泾野子内篇》记载,一老头有五子,老大质朴,老二聪慧,老三目盲,老四背驼,老五足跛。试看这位用人“高手”的神奇安排:老大务农去,老二经商去,老三按摩,老四搓绳子,老五纺线。真乃神来之笔。

其实,用人之长,去人之短,历代宏论颇丰。司马光说;“夫人之材,各有所宜,虽周孔之材不能偏为人之所为,况其下乎?固当就其所长而用之。”唐太宗李世民也说:“明主之任人,如巧匠之制木。直者以为栋梁,短者以为拱角,无曲直长短,各种所施。明主之任人亦由是也。智者取其谋,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怯者取其慎,无智愚勇怯兼而用之,故良将无弃才,明主无弃士”真是高论。

如上用人宏论,或许有些有志之老板在用的时候研究过,有些可能学以致用了,而有的则不得要领。其实,这在相当的情况下属于用人态度问题。有些国营企业用人之毛病自不必说,而有些私营企业在用人问题上,又担心“放权”太多会导致“私有财产流失”。总之用而疑之。还有些老板对人才的理解有问题。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是一个工种,那么也就不可能只需要一种人才。而是各种各样的人才。这样也就导致人才的分工与协作。老板的任务就是在分工和协作中起协调的作用。

日本丰田公司也是因此而任用有才能的人,而辞去不擅职之人。

1950年,丰田公司内部的劳资纠纷,使得丰田喜一郎辞去了社长的职务。在这种危难的关头,只有选用有才能的人来扭转危局。丰田家族的当事人选中了当时在公司内作中层的“外人”石田退三。

石田退三实际上没有任何专业知识,但是,在他早期的经商活动中,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没有什么专业知识的石田退三,之所以被选为丰田家族产业的总管,这主要是因为他有两个方面的优势:其一,是他的务实的精神。相比较而言,丰田的前两位创业者,对技术和机械的着迷,使他们身上多少都有些浪漫主义的色彩,他们是按照理想来经营丰田的。但是商业通用的却是扎实的、甚至是冷酷的务实主义。而石田身上正具备这种品质。其二,是石田对丰田家族的忠实、可靠。正是这一点,使得石田获得了丰田家族的充分信任。

其实,石田退三有足够的才能来创建自己的产业。所以在石田退三退休之后,他曾不无后悔地说:“在我一生中,最遗憾的是,没有建立起一份以石田为名的事业。”但他却为丰田这份事业尽了自己一生的责任。事实上,在石田作总管的十几年间,他确实掌握着丰田的实权,尽管有创造自己事业的念头,却从没有想过要把丰田集团据为已有。石田从一开始起,就确认为,以丰田汽车为中心的丰田集团是丰田家的产业,他自己只不过是个“总管”。在这里石田也表现出了一种真正的企业精神;企业的发展是公,而自己的利益只是私,公私一定要分明。

后来,事实证明,选择石田退三来管理公司,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丰田公司这个家族从石田退三以及其他“外人”身上获得极大的实惠。

石田以其独有的务实精神,来管理丰田汽车公司,把1950年还只是刚刚起步的丰田汽车业一步步,稳扎稳打地树立为“世界丰田”。他的务实管理是相当成功的。到1961年石田退三为会长时,丰田汽车已是国内的佼佼者,并已走向世界。这十几年间,丰田的另外一个最重要的业绩,就是在他的“总管”之下,丰田家族内部没有任何“内讧”。这与他自己强有力的管理有关。他对丰田家族里的人也使用,但必须根据他们的才能来使用。如果没有什么管理才能,即使是丰田家的人也同样被降职。因此,有评论认为:“丰田集团公司从一个地方企业,发展成世界性规模的大企业,虽说仍是一个家族企业,却始终没有出现家庭内讧,其中,大总管石田的存在,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