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学生血压偏高拉响警报,家庭学校社会共同面临挑战

中学生血压偏高拉响警报,家庭学校社会共同面临挑战

时间:2023-07-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学生血压偏高的比例超过一半,高中生超过了60%。这一组组数据触目惊心。专家认为,造成中学生体质下降的因素很多,但主要原因涉及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毛振明等体育教学工作者指出:首先,中学阶段身体素质和身体机能的下降会危害人们一生的健康。再次,未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整体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精英阶层的竞争力。

中学生血压偏高拉响警报,家庭学校社会共同面临挑战

材料一 2005年,浙江省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显示:初中、高中和大学各阶段近视率分别达到78.55%、90.0%和86.64%,分别比全国水平高约10个百分点。

材料二 北京学生身高、体重、胸围等形态发育指标持续增长,但是,肺活量、速度、力量等体能素质持续下降。中学血压偏高的比例超过一半,高中生超过了60%。学生肥胖率比5年前增长了50%。

材料三 依据全国范围抽样调查的数据推测,目前,在我国学龄儿童少年中,糖尿病患者达59万人,空腹血糖受损者达70万人,血脂异常儿达563万人,高血压患者达1790万人。

材料四 目前,我国约有3000万青少年存在不同的心理问题。其中,中小学生中有心理障碍者为21.6%~32%;大学生中有心理障碍者为16%~25.4%,而且,呈现上升趋势。

这一组组数据触目惊心。你很难相信,在中考现场,一个考生在进行握力测试时突然晕倒;一些女生做仰卧起坐的测试,仅能做10多个,有的甚至只能做1~2个;男生立定跳远测试,有的只跳出1米多。然而,这确是事实。目前,我国学生体能素质呈明显下降趋势,学生身体素质存在“一高三低”问题,即在学生身高和体重增加的同时,视力水平降低,生理机能大幅降低,身体体能素质持续降低。北京师范大学体育运动学院院长毛振明一直从事青少年体质的研究工作。他把现在青少年的体质用硬、软、笨来概括。硬,即关节硬;软,即肌肉软;笨,即长期不活动造成的动作不协调。

专家认为,造成中学生体质下降的因素很多,但主要原因涉及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

原因之一,社会进步了,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如果不注意饮食科学就会养出营养过剩的“肥胖儿”。加之中国的许多家长认为,自己小时候吃的苦太多,现在条件好了,尽量别让孩子吃苦,甚至觉得孩子什么都不干就是享福。又由于目前这一代城市学生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小心翼翼地养育孩子,生怕孩子受到意外伤害。孩子不劳动又缺乏体育锻炼,吃得好活动却少了,身体素质岂能不滑坡?(www.xing528.com)

原因之二,学校对学生的体育课重视不够。有调查显示,北京市中小学生平均每天上课8节以上,超过国家规定课时50%,教师还占用课间、午休时间集体补课。成绩是家长关注的焦点,升学压力大,体育课只好靠边站。每周仅有的那两节体育课,又大多变成自由活动,课堂活动质量不高,大多数学生、特别是中学女生的体育锻炼时间普遍不足。

忽视中学生体育锻炼,实际上是一种思想认识上的误区。一些学校和家长的普遍想法是,人才的竞争就是知识的竞争,学生的培养就是文化素质的培养。有的体育教学以应付体育比赛和培养少数尖子运动员为目标,而违背了面向全体学生“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还有一些教育部门对学校教育质量的评判以文化课考试成绩为核心,以升学人数多少排位次,从而导致了学校体育教学既缺位又缺量。要改变这一状况,必须走出思想认识的误区,抓好中学生体育锻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原因之三,社会大环境存在的问题。由于居住条件的变化,以及家长对孩子用功学习的要求,使得儿童户外活动和锻炼的机会越来越少,而“静”的活动则明显增多,比如看电视、上网、做作业等,这些都是如今儿童的主要生活内容。北京医科大学季成叶教授认为,中国儿童的生活方式“由动到静”的改变是造成近视、肥胖的重要原因。

不仅仅是身体素质滑坡的问题,更为重要的问题还有目前我国青少年学生存在着相当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

学生体质、心理存在的问题看似影响的是个体,实则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整体素质,影响到国家的竞争力。我们不能不质疑:作为祖国的未来,这些中学生有承受建设祖国所需的体力、精力和心理吗?

毛振明等体育教学工作者指出:首先,中学阶段身体素质和身体机能的下降会危害人们一生的健康。其次,可能诱发心理的“亚健康”。再次,未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整体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精英阶层的竞争力。而这些人中的大部分在学生时期属于成绩优异者。如果在学生时期忽视了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培育,那么,在未来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他们可能没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去应对竞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