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消费心理:消费者权益保护与影响因素

消费心理:消费者权益保护与影响因素

时间:2023-07-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消费者心理受到消费环境、消费引导、消费购物场所等多个方面因素的影响。消费心理是消费者进行消费行为的强大心理作用力。企业往往通过对消费者心理的影响,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攀比心理其实是一种面子消费,这种消费心理不可取。求名心理,指某些消费者希望借助名牌商品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的心理倾向。一般说来,大专以上学历的人消费比较“大方”,而高中文化程度及以下的群体消费特征为“比较仔细”。

消费心理:消费者权益保护与影响因素

消费心理,简而言之,就是消费者进行消费时产生的心理活动,是指消费者在寻找、选择、购买、使用、评估和处置有关商品和服务时所产生的心理活动,包括消费者观察商品、搜集商品信息、选择商品品牌、确定购买方式、使用商品、向生产经营单位提供信息反馈等等心理行为。

心理过程分为七个阶段:产生需要、形成动机、搜集商品信息、做好购买准备、选择商品、使用商品、对商品使用的评价和反馈。消费者心理受到消费环境、消费引导、消费购物场所等多个方面因素的影响。消费心理是消费者进行消费行为的强大心理作用力。企业往往通过对消费者心理的影响,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

综合学者们的研究,一般的消费者主要有四种消费心理,分别是:从众、求异、攀比、求实。

(一)从众心理

指个体在社会群体的无形压力下,不知不觉或不由自主地与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社会心理,通俗地说就是“随大流”。通常情况下,多数人的意见往往是对的。从众服从多数,一般是不会错的。但缺乏分析,不做独立思考,使从众心理具有仿效性、盲目性。消费是否该从众,要具体分析。盲目从众不可取。

(二)求异心理

这是与从众心理相反的一种心理现象,追求一种与社会流行不同的消费倾向。求异心理的特点是追求标新立异、与众不同。利在于可以推动新工艺与产品出现,而弊在于展示个性不但要考虑社会认可,还要考虑代价。为显示与众不同而过分标新立异,不值得提倡。

(三)攀比心理

也叫同步心理,即相同的社会阶层,在消费行为上有相互学习的倾向。攀比心理其实是一种面子消费,这种消费心理不可取。

(四)求实心理

消费者在选择商品时往往考虑很多因素,但总体上追求实惠,根据自己需要选择商品,这是一种理智的消费心理。

此外,消费者其他的主要消费心理类型大致还有:(www.xing528.com)

从俗心理,即入乡随俗,消费行为上的趋同心理。

求名心理,指某些消费者希望借助名牌商品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的心理倾向。

好奇心理,指某些消费者对市场上不常见的产品的追求。

偏好心理,指某些消费者对某些特殊消费活动的执着追求。

便利心理,指消费者主要从功能便利的角度选择商品的心理现象。

选价心理,指顾客在选择商品时,对价格的特殊关注。

求美心理,指在消费过程中追求美好事物的心理倾向。

这些心理类型并不分属于不同的人,而是不同程度地存在于每一个消费者的心中。当一种产品满足了顾客某一类心理需求时,就会诱发他的购买动机

[引例1-5]消费心理在各类人群及各年龄段的表现不同

阅读材料:据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参与完成的一项调查统计显示,各类人群及各年龄段有如下心理特点:(1)女性花钱爱算计。女性中花钱特别仔细的占12.4%,比较仔细的占49.8%,花钱不太仔细的占20.7%,花钱很不仔细的占2.9%,不一定的占14.2%。(2)年龄越大手越紧。40岁以上年龄段消费者花钱都“比较仔细”,并且表现为年龄越大越仔细。其中60岁以上的消费者近乎“特别仔细”。相对而言,20~29岁年龄段的消费者花钱最不仔细。(3)学历越高,职位越高,花钱越不仔细。一般说来,大专以上学历的人消费比较“大方”,而高中文化程度及以下的群体消费特征为“比较仔细”。(4)从消费者职业和身份特征上分析,花钱最细的要数离休人员,其次依次是农民、军人、企业职工、科教文卫人员。花钱相对最不仔细的是私营业主、个体劳动者、企业管理人员、高校学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