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内蒙古苏尼特地区长途运输的历史与组织

内蒙古苏尼特地区长途运输的历史与组织

时间:2023-07-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长途运输,蒙古语称之为“阿音经”。近代史上,苏尼特地区骆驼运输的组织者,是内地大商号及其在各地区的商铺掌柜和代表。除此之外,当地王公贵族、寺庙吉萨,也组织骆驼运输。平民百姓也自愿组合,进行一些短途骆驼运输。一个长途运输队至少由3个人组成。民间运输、寺庙运输,采用年迈喀尔喀式较为普遍。在当时长途运输的脚夫们,无疑是个繁重体力劳动者。

内蒙古苏尼特地区长途运输的历史与组织

长途运输,蒙古语称之为“阿音经”。关于苏尼特地区古代骆驼运输,史书上尚无发现文字记载,但是,在苏尼特地区岩画,可以作为古代生活在这一地区的人们驯养骆驼,广泛用于驮运的有力依据。它完全证明,骆驼运输是蒙古人古代交通运输的主要形式。

近代史上,苏尼特地区骆驼运输的组织者,是内地大商号及其在各地区的商铺掌柜和代表。除此之外,当地王公贵族、寺庙吉萨,也组织骆驼运输。平民百姓也自愿组合,进行一些短途骆驼运输。

大商号组织的骆驼运输,是指由北京、张家口、归化城(今呼和浩特)运往大库伦(今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的“绿箱子”和普通货物(亦称大路货。蒙古语称之为“Har Baraa”)。当地王公贵族雇人组织的骆驼运输,主要是把当地资源土特产、畜产品,如羊毛羊绒、牲畜皮张、猎物皮张以及当地产的湖盐等驮运到张家口、多伦淖尔、乌兰花、土木尔台、张北,以此来换回米面、布料、烟酒茶糖、点心果子等日常用品。寺庙吉萨的骆驼运输,也是拉上畜产品和湖盐,换回寺庙用的米面、烟酒茶糖、点心果子等日常用品以及寺庙建筑、修理用的木料等建筑材料。平民百姓左邻右舍、浩特艾力的人们自愿组合的骆驼运输,也是把各家各户的为数不多的骆驼凑起来,再从寺庙或从富裕人家雇上部分骆驼,驮运畜产品、湖盐和猎产品(主要是拉盐的多),去上边所提到的一些地方,换回少量的米面、布料、砖茶等生活必需品。新中国成立之前,苏尼特牧区所有生活用品的运输,都是通过这种骆驼驮运和勒勒车运输的形式进行的。

自1949年以来,由旗、努图格(人民公社)、嘎查(生产队)统一组织长途运输,驮运日用商品、生产资料、粮食、饲料等,直到20世纪70年代,随着修通四通八达的公路,骆驼运输逐步被汽车运输所替代,“叮咚”驼铃声早已成为遥远的回忆。

苏尼特地区骆驼运输,一般一个驼夫(亦称脚夫)牵10峰骆驼,每峰脚驼驮载150~200公斤货物。一个长途运输队至少由3个人组成。平常日行程80~100公里。有时因气候变化,临时变更日行距离,或延长,或缩短,短则日行30~40公里,长则日行100~140公里。

长短途拉脚,采用喀尔喀式和喀喇沁式拉脚两大类。喀尔喀式拉脚也分为少壮式、年迈式以及喀尔喀式与喀喇沁式相接的方法,是根据行程距离长短、出发时间和宿营时间不同而区分。

喀喇沁式拉脚:半晌午驼运队出发,日夜兼程,直到三星西沉时宿营,喝茶吃饭,除了值日,其他人稍作休息。太阳升起之后,整理检查驮运的东西,放牧骆驼吃草。半晌午,人们吃饭喝茶之后,把骆驼抓回来,装载货物,按惯例出发,如此周而复始进行。喀喇沁式拉脚方法,也分“呼和喀喇沁式”和“乌都太喀喇沁式”各具地区特色的拉脚方法。还有“喀尔喀式与喀喇沁式相接”的拉脚方法,这个方法,较之其他方法行程距离更远些。(www.xing528.com)

喀尔喀式拉脚:一整夜行走,即吃完晚饭,太阳落山便出发,赶夜路直到次日中午卸载,人吃饭休息,脚驼放牧吃草。等到傍晚按惯例出发,如此周而复始进行。有时候,路途艰险或遇盗匪猖獗,喀尔喀式改做白天行进,即日出前出发,行进一整天,太阳落山便宿营休息,次日凌晨再出发,如此周而复始进行。喀尔喀式拉脚分少壮式、年迈式以及“喀尔喀式与喀喇沁式相接”的方法。

少壮式,指日夜兼程地行进,多在远途运输中或天气不好的时候采用,即晚上太白金星升起时吃完饭出发,第二天晚上太阳一竿子高的时候宿营。蒙古脚夫多采用“少壮式”方法,有时候还倒换着使用,或白天或黑夜行进。脚驼膘好,脚夫年强力壮,且路段无艰险,则主要采用“少壮式”。

年迈喀尔喀式,是指脚夫喝茶吃饭,黎明时分出发,近黄昏宿营休息。民间运输、寺庙运输,采用年迈喀尔喀式较为普遍。

喀尔喀式与喀喇沁式相接的方法多见于蒙古脚夫长途运输和远途运输,即黎明时分出发,日夜兼程,途中只有趁骆驼撒尿的工夫,牵驼人可以整理一下驮子,或者休息片刻,喝口茶、吃点干粮 ,连续几天几夜行进不停。这样一走一个行程100~150公里。天气不好的时候多采用这个方法。

蒙古脚夫行走在异地他乡,时刻要注意了解掌握所经过之地的山势水情、戈壁、草地、沙漠的牧草生长以及气候变化,随时调整路程和速度。对脚夫们来说,掌握时间最为重要。在歇息打尖的时候,他们并排放上三颗马粪蛋儿,用火镰从一头点燃,当这三颗驼粪蛋儿烧完,他们就得上路了。这就是传统的计时方法,白天看日头,夜晚按马粪蛋儿燃烧来计算时间。

驼夫的工钱也不尽相同。从张家口到大库伦的长途拉脚,工钱相对多一些,能得到银元宝。而为王公贵族、寺庙吉萨拉脚,工钱很少。长途拉脚条件非常艰苦,体力消耗大,而且工钱很低。在当时长途运输的脚夫们,无疑是个繁重体力劳动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