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通古尔盆地中世纪哺乳动物化石:发现和研究成果

通古尔盆地中世纪哺乳动物化石:发现和研究成果

时间:2023-07-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外生物学家根据通古尔盆地的化石群,研究证明了“迄今为止在我国发现的最重大哺乳动物群是内蒙古通古尔动物群”。此次收获最大的是小哺乳动物化石。中外生物学家认为:“通古尔盆地,是中世纪新生时代的地球史近代重要层型地点,是表现哺乳动物发展史的快速变化转折的化石宝库。”1996年,通古尔盆地被列为内蒙古自治区古生物化石保护区。

通古尔盆地中世纪哺乳动物化石:发现和研究成果

以哺乳动物化石产地之一而遐迩闻名的通古尔盆地,位于苏尼特左旗赛汉高苏木所在地东北12公里处。它于1929年被发现,迄今已有90余年。中外生物学家根据通古尔盆地的化石群,研究证明了“迄今为止在我国发现的最重大哺乳动物群是内蒙古通古尔动物群”。国际上被确定为“中上新统阶层”的标准地点。

这里就是闻名世界恐龙化石产地。现在此地建有恐龙博物馆。早在7000多万年以前的中生代,这里曾是地球上最大的爬行动物——恐龙的王国。从恐龙之乡出土的这些较完整的各类恐龙骨骼化石,包括恐龙蛋化石和鳄鱼化石等,为人们了解这种早已灭绝的动物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据分析,距今7000万年前,通古尔曾树木葱郁,湖泊广布,是一个爬行动物的王国。随着地球的剧烈变迁,山崩地裂,天翻地覆,在这里生存了一两千万年的恐龙和许多爬行动物灭绝了,这里便成了世界著名的动物化石宝库,通称为“通古尔”高地、“恐龙墓地”。

早在19世纪初叶,通古尔就吸引不少国家的考察队和探险队。据专家介绍,内蒙古是马的故乡,在距今1000多万年前,通古尔盆地就已生活着马的始祖三趾马了。迄今为止,在通古尔一带已发现的恐龙化石有亚洲似鸟龙、欧洲式阿莱龙、姜氏巴克龙、蒙古满洲龙等。从1959年开始,中国的地质考古古生物学工作者在这里发掘出较完整的鸭嘴龙类“巴克龙”骨架以及小型食肉恐龙化石。最近几年又发现了一些重要的化石标本,堪称世界罕见的珍品。近年来在苏尼特右旗境内的查干淖尔碱矿附近挖掘出一具完整的恐龙化石,是目前亚洲最大、最为完整的恐龙化石。经专家鉴定,这具恐龙化石属蜥脚类,是恐龙家族中最大的一种,身长21米,高6米,体重近百吨,现已定名为“查干淖尔恐龙”。

现在,通古尔的含义是泛指整个通古尔地层分布区域,一个西北部高出于周围地面的一个平台,向东和向南该平台逐渐和周围地表融合,通古尔组地层不再出露,仅在其东、南角,因有一盐湖形成陡壁再现通古尔组地层,平台的西北部高出周围地表40余米,形成陡壁出露很好,这也是化石最集中的地区。

1986年,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锡林郭勒盟文物保护管理站联合组成了内蒙古通古尔考察队,以中年知识分子、著名教授邱占祥为队长(现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1959年中苏考察团成员)对达布哈尔、准乌古尔南、敖尔森查布、曼德琳查巴、墨尔根、呼尔郭拉金三角架西北约2公里及郭尔呼拉金敖日格勒进行了发掘考察。(www.xing528.com)

此次收获最大的是小哺乳动物化石。美国第三中亚考察团和中苏古生物考察团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大哺乳动物的采集上,小哺乳动物化石收获甚少,只发现6种而且材料不多。内蒙古通古尔考察队通过应用筛选法采集了近3吨砂样,发现了大量的牙齿,计近2000件标本,将原有的6种又增加了22个新种类,其中最少有3种在我国尚属首次发现。

通古尔盆地范围内包括“哈日点”“满都拉点”“乌拉干点”“俄罗斯点”“都热根忽都噶点”等13个点,上述动物化石均发现于这些点。

中外生物学家认为:“通古尔盆地,是中世纪新生时代的地球史近代重要层型地点,是表现哺乳动物发展史的快速变化转折的化石宝库。”

1996年,通古尔盆地被列为内蒙古自治区古生物化石保护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