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银行开放与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提升

银行开放与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提升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上文已有阐述,在中国外资银行比本土银行有着更强的技术、服务、产品创新和管理经验,当外资银行与本土银行在同一平台竞争时,这些新技术、新理念和新产品等会产生“溢出效应”,特别是当外资银行进入采取合资或是战略联盟的形式时,他们会将其先进的管理知识和经验更好地“溢出”给国内银行。

银行开放与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提升

上文已有阐述,在中国外资银行比本土银行有着更强的技术、服务、产品创新和管理经验,当外资银行与本土银行在同一平台竞争时,这些新技术、新理念和新产品等会产生“溢出效应”,特别是当外资银行进入采取合资或是战略联盟的形式时,他们会将其先进的管理知识和经验更好地“溢出”给国内银行。本土银行可通过更快地改进其自身技术、产品,以更好地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

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过程事实上就是国外直接投资进入新兴市场东道国金融体系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溢出效应的内容包括:外资银行的母行直接使用它在过去运营中形成的管理模式,对中国的下属行进行管理,从而使中国的外资银行管理在一个高起点上运行;外资银行的母行对于其下属行的技术人员和管理团队进行培训和直接的技术传输,外资银行也可以引入高技能的雇佣者管理本地银行业务的运行,并对培训当地雇员进行投资;外资银行的母行直接将其中国的下属行纳入其金融电子化业务平台;外资银行引入更加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以及信贷评估技术;外资银行引入品种丰富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推动银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外资银行从母国获得的技术外溢收益,会通过外资银行与本地其他银行之间的竞争,外溢到东道国的其他银行。溢出作用渠道的主要表现如下:

(一)产权结构溢出效应

如麦金农和肖所提出的,许多中国的银行业产权不明晰,泛行政化色彩浓厚,这是造成金融资源抵消配置及银行业竞争力低下的深层次原因。[9]外资银行大多数是境外的上市公司,产权明晰,法人治理结构相对完善。本土银行与外资银行在同一平台竞争时,本土银行的体制改革和产权结构的多元化将会更加全面、深化,从而真正建立起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银行经营更能面向市场。外资银行通过参股或并购方式进入中国,更有助于实现该国银行业产权结构的多元化,还有助于银行和国际接轨,迅速提高该国竞争力。

(二)银行业员工素质溢出效应(www.xing528.com)

外资银行的竞争优势不可能完全在技术、设备上物化,其在中国投资项目的有效运行必然配合着当地人力资源的开发,诸如派驻跨国公司总部的专家指导当地的技术及管理人员开展工作;让当地技术人员参与对产品技术、工艺流程的改进甚至研发工作,这就必须在中国招聘员工,为其提供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培训机会,使得员工有机会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知识。由于人力资本具有外部效应,且可以互相传递,在上述过程中中国银行系统可以获得相关技能和诀窍,也会迫于压力更加重视人才的培养和激励,从而提高员工素质。

(三)先进的经营管理知识溢出效应

如上文所述,外资银行具备先进的经营管理知识。当与外资银行在同一平台竞争时,本土银行会意识到与外资银行在技术或者管理方面的差距,从而会主动了解跨国银行经营理念、管理方式、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和信贷风险定价技术、新产品开发和金融创新,进行积极模仿与借鉴。在人员流动的基础上,外资银行的这些先进的经营管理知识发挥着示范和带动作用。比如,外资银行雇用了中国的员工,当这些员工学习了国际银行的经营方式和技术之后,会回流到本土银行,并带来先进的管理经验。再比如,当外资银行通过参股和并购方式进入中国时,直接带来了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提供了新的金融产品、技术以及优质的服务。

从总体上讲,溢出效应将通过新管理、新技术、新平台、新产品、新服务等渠道,提高中国银行业运行的水平和效率,与获得这种正收益相关的因素包括:东道国与母国的技术水平差距,这种技术差距越大,技术提高后的福利意义越强;东道国的政治经济法律环境与这些新技术的相容性,如果东道国的经济、政治、法律制度与这些新技术之间存在对立和抵触,那么这种技术也不可能被有效利用;东道国外资银行的新技术学习吸收能力,只有东道国银行有相应的学习吸收能力,才可以将相关技术消化吸收为现实的可以进入应用的技术。[1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