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加强监管银行业对外开放,提升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

加强监管银行业对外开放,提升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对外资银行的监管中,要注重对金融衍生产品的监管。实证分析显示银行对外开放,尤其是外资银行进入对中国银行业的流动性是负面影响,因而应对外资银行建立引进标准,保持适当的引入外资银行的程度和速度,并要加强对外资银行的监管,以保持中国银行业的流动性。

加强监管银行业对外开放,提升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

前文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银行业现实的对外开放对中国银行业流动性能力均产生了显著的负面效应,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国内银行业的稳定性。从保证银行业的安全角度提高银行业竞争力是非常必要的。

(一)建立并严格遵守外资引进标准

通过建立以资本充足率、资本质量、清偿能力、贷款集中度、外汇风险、表外业务风险和国家风险为主要内容的监管指标体系以及实施综合监管,提高以风险为核心的审慎监管能力。对银行对外开放的监管首先要控制外资银行的进入,吸取世界其他国家引进外资银行的经验,如菲律宾、新加坡等都对引进外资银行的档次、资本金数额有较高要求,对业务范围也有严格限制。因此,中国也同样不能降低标准,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引进一些有实力、管理规范的外资银行,最大限度地发挥外资银行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控制负面影响。

(二)保持恰当的外资银行引进的程度和速度

在竞争效应下,外资银行进入速度过快,使国内银行盈利能力下滑,导致银行有冒更大风险的动机。因此,监管当局应当采取适度引进原则,以降低外资银行大量涌入对中国银行的冲击,加强对中资银行的监控,稳定中资银行的盈利水平,防止中资银行由于盈利能力下降而采取冒险行为,这是监管部门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www.xing528.com)

(三)加强对外资银行的监管

外资银行由于一般都是实力雄厚的大型银行,技术成熟,人力资源丰富,一般都开发了许多复杂的金融衍生产品。在对外资银行的监管中,要注重对金融衍生产品的监管。既不能过多干预和限制,适当支持和鼓励银行业的金融创新,又要加强对金融期货期权等衍生金融产品的风险监管,在加强管理的前提下放宽管制。此外,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三个监管部门应就监管分工合作方面的事宜签订备忘录,明确各自在金融监管方面的职责,促进三部门协调配合,避免监管真空或重复监管,提高监管效率

实证分析显示银行对外开放,尤其是外资银行进入对中国银行业的流动性是负面影响,因而应对外资银行建立引进标准,保持适当的引入外资银行的程度和速度,并要加强对外资银行的监管,以保持中国银行业的流动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