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化心理学:特殊文化中的沟通方式和意义

文化心理学:特殊文化中的沟通方式和意义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跨文化沟通与交流中,我们要了解这两种沟通方式在特殊文化中的特殊意义。言语沟通分为口头和书面两种,在跨文化沟通中也不例外。如果事先有所准备,我们在沟通中就能避免让文化上的错误认知影响意思的表达。因此在跨文化沟通中,除非交流对象已经在该文化中生活了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否则我们应当尽量避免过度的口语化,以免造成不解和误会。双方在沟通时应具备相应的敏锐性,才能保持良好的沟通。

文化心理学:特殊文化中的沟通方式和意义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一般通过两种基本途径来实现:一种是言语沟通,另一种是非言语沟通。在文化沟通与交流中,我们要了解这两种沟通方式在特殊文化中的特殊意义。

1.跨文化言语沟通

言语沟通是人际沟通的重要途径,主要指通过言语来进行人际交流。言语沟通分为口头和书面两种,在跨文化沟通中也不例外。首先我们来讨论一下跨文化的口头言语沟通。

(1)跨文化口头言语沟通。

口头言语沟通应当遵循感情真诚、表达清晰、避免歧义的原则。有效的口头言语沟通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及时释义与反馈。有这样一个小游戏:预备一张图。这张图由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构成。一个人先看着图当“发言人”,即由他来向大家描述这幅图,而其他人边听边在纸上画,画的同时不许提问,不许和“发言人”有任何交流,只能根据“发言人”的描述按照自己的理解去画。接下来第二名“发言人”上台。程序和前面一样,唯一不同的是这次画画的人可以向“发言人”提问,而“发言人”可以根据大家的提问予以反馈。在大多数情况下,第二次画的效果要比第一次好很多,原因就在于第一次游戏仅仅是由“发言人”一个人描述,没有反馈,没有交流,是一种无效的沟通,所以会导致糟糕的结果;而在第二次游戏中,“发言人”和画画的人有了有效沟通,使得错误的认知、想法在询问与解释中就得到了及时纠正。在跨文化的沟通中,及时地释义与反馈能够最大限度地理解对方所讲的话,避免普遍性假设过多地发挥作用。

②适当的态度、语调和用词。有效的言语沟通需要合适的态度、语调、用词等。同一句话用不同的态度可以表达不同的情绪,例如“你真坏”既可以表达亲密,也可以表达厌恶。在跨文化的沟通中,我们首先要保证感情真挚。友好与真诚虽然不能更快地加快双方对彼此意思的理解,但是有助于营造积极的沟通氛围,是让沟通得以继续的基础。其次,我们要保持文化的敏感性。越了解对方文化背景中的一些细节,沟通起来就会越容易。例如,在有的文化中,头部是身体中神圣的部分,因此随便摸别人的头是不可取的;在有的文化中,左手被认为不洁,握手时切忌用左手;还有的文化忌讳情侣当众牵手;等等。文化禁忌各有不同。如果事先有所准备,我们在沟通中就能避免让文化上的错误认知影响意思的表达。再次,在跨文化沟通中保持幽默感也很重要。我们应当有自我解嘲的能力,允许自己有犯错误的时候,这样才有助于我们保持轻松、开放的交往心态,不至于出现不该有的心理防御。

语调包括音量、音速等要素。音量适中、语速放慢、发音清晰是跨文化沟通中让对方听见所发出信息的保证。如果使用母语与外国人沟通,那么适当放慢语速,发音尽可能准确相当重要,因为任何人在运用母语交流时都会显得格外熟练,往往会“假设”对方和自己一样熟练,但此时对方可能会因为语速太快或听不清而反应不及时。

在跨文化交流的用语上,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避免理解障碍、歧义和误会。缩略语、俚语及一些玩笑话是造成这些沟通障碍的“罪魁祸首”。在绝大多数的外语教学中,书面、正式的语言是教学主流语言,而口语等很多语言,包括缩略语、俚语、一些玩笑等,由于其流行性、暂时性和本土性,很难为学习该种语言的外国学生所知。而且有的俚语在一些特定的环境下可能还带有攻击性、侮辱性的特点。因此在跨文化沟通中,除非交流对象已经在该文化中生活了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否则我们应当尽量避免过度的口语化,以免造成不解和误会。例如awesome一词,其本意是令人敬畏的、可怕的,但近年来美国人经常用它来当感叹词,大大抒发内心的喜悦与赞美,表示“太棒了”。此外,neat是整洁的意思,但是如果美国人大叫“That's so neat!”,那么他并非在对周边的环境的整洁程度表示满意,而是在表示“很好”“美妙极了”这个意思。

(2)跨文化书面言语沟通。

书面言语沟通的主要形式一般是信函。跨文化信函中要注意的问题一般有以下几点。

①信函的格式正确。格式的背后隐含着一种文化的信息组织方式和逻辑推理方法。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组织信息的风格迥异。例如在西方,尤其在美国文化中,信件中的信息要求简洁、清晰、具体,避免冗余、复杂和抽象,常使用的是主—谓—宾句式。而在另外一些文化中,信函的开头往往会有一段看似无用的景物描写或对收信者及其家人的祝福,因为在这些文化中,良好关系的培养、责任的模糊化等是重要的命题。在这些文化背景下写出的信函,强调的是委婉、隐喻,尽量避免直接切入主题。

字符拼写正确。拼写正确更多反映了严谨、尊重的态度,而不仅仅是文化水平。

③数字、日期的书写正确。一些文化在数字和日期的书写格式上有着非常大的差异。例如,在一些国家,书写数字会用逗号(“,”),从右往左,第一个逗号表示千位,第二个表示百万位,第三个表示十亿位;而在中国,书写数字会使用小数点,但不会用逗号。在日期方面,英国和美国的表达方式是有差别的。如1996年3月2日,英国人习惯写为“2nd March,1996”,而美国人则习惯写为“March 2,1996”。并且在美式写法中,1st,2nd,3rd中的st,nd,rd是不使用的。全部用数字表达日期时,英国和美国也有差别。如1998年5月6日,英国人将之写成6/5/98,而美国人将之写成5/6/98;01.08.1998是英国式的1998年8月1日,按照美国的表达方式却是1998年1月8日,而美国的1998年8月1日应写成08,01,1998。因此,使用数字来表示日期可能会产生误解,在商务活动中必须谨慎。

2.跨文化非言语沟通

沟通的另一种途径是非言语沟通。行为心理学家多年的研究发现,面对面沟通时,文字、声音和肢体语言对沟通效果的影响比率分别为7%、38%和55%。这里的肢体语言就是非言语沟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研究指出,人类的肢体语言传递了近60%的人际交往信息。比如,男性和女性在疑虑、不确定或说谎的时候,都会做出很多用手去碰触脸部的动作,包括揉眼睛、摸鼻子、扯耳朵和整衣领等。(www.xing528.com)

非言语沟通是指通过身体语言或物理空间等途径来传递信息。交流双方的距离、坐姿、手势、握手方式、面部的微表情等都包含着丰富的信息。双方在沟通时应具备相应的敏锐性,才能保持良好的沟通。非言语沟通的构成要素归纳起来主要有空间语言、表情和动作三大类。

(1)空间语言与文化。

空间语言主要指人们使用物理空间来传递信息。人类学家Edward Hall(爱德华·霍尔)通过研究动物的领地行为,指出人类的周围空间有4个区域,并且在交流中各有不同的意义:

①亲密区域:小于15英尺(约05米)的区域,属于亲密关系(例如情侣和夫妻)的交流范围。

②个人区域:15~4英尺(05~12米)的区域,通常是亲朋好友之间交流的范围。

③社交区域:4~12英尺(12~37米)的区域,是在工作环境中的正常交流范围。

④公共区域:12英尺(37米)以上的区域,是在社会公共场所如街区中的交流范围。

各种因素影响着我们和身旁的人坐着或者站着的距离,而这个距离通常受到社会和文化标准的影响。文化标准对人们决定如何利用交流中的个人空间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拉美阿拉伯以及法国文化属于触摸文化。在这样的文化中,人们的自我空间极限离身体很近,因此触摸他人的行为一般会被认为是很正常的行为。而日本德国以及美国文化则属于非触摸文化,因此人们不容易接受交流时彼此挨得太近或有身体上的触碰等。英语中的一条谚语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Good fencesmake good neighbors(有好篱笆才有好邻居)”。人与人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在这样的文化中举足轻重。在了解空间语言之后,我们就会更容易明白为什么当一个美国人和一个阿拉伯人谈话时双方的位置会不断地移动了:美国人为了保持个人空间距离会越来越向后退,而阿拉伯人为了保持他认为正常的交际距离会越来越向前靠近。双方都不是因为无礼而做出这样的行为,他们只不过是根据自己文化中有关空间的习惯,做出了一种无意识的空间调整。

(2)面部表情与文化。

在跨文化人际沟通中,差异最大的当属眼神接触的规则。例如,在和美国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时,礼貌的做法是,说话者不时看着对方的眼睛,而听话者看着对方的嘴;但如果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社会地位低者说话时直视社会地位高者的眼睛被认为是不礼貌的,甚至带有敌意、挑衅的含义。一般来说,自我空间极限距离越小的文化越注重说话时眼神的接触,而在自我空间极限距离较大的文化中,如在日本,人们对直接的眼神接触会感到局促,而保护自己的隐私是大家更为看重的东西。

人类的基本面部表情有愉快、惊奇、悲伤、愤怒、厌恶和惧怕等。它们具有先天性和共同性的特性,即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这六种表情的表现形式是基本一致的,但是在使用频率、使用强度等方面还是有文化之间的微妙差别。一般来说,在自我空间极限距离越小的文化中,面部表情越明显、越强烈;在自我空间极限距离越大的文化中,如在中国、日本等国家中,人们的面部表情相对较平静,情绪较隐蔽。

(3)动作与文化。

人们在交流中不仅要合理有效地使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还要注意锻炼解读他人肢体语言的能力。章志光等主编的《社会心理学》一书中展示了一幅图。这幅图画的是一些简单的身体姿势(见图11-1)。这些身体姿势传达了不同的信息。

在不同的文化中,肢体语言的使用频率是不相同的。与面部表情一样,自我空间极限距离越小,人们的肢体语言越丰富。美国人交流时的肢体语言多于日本人的肢体语言,而阿拉伯人交流时的肢体语言比美国人的还多,他们几乎每说一句话都会伴随相应的手臂姿势和动作。除此之外,一些肢体语言在不同的文化中还表示着截然不同的含义。在大多数文化中,点头表示费同,摇头表示反对。但是,在印度南部一些地区,摇头并不代表反对;在保加利亚,摇头则表示同意。如果我们不清楚这些,在交流时就会闹南辕北辙的笑话。

图11-1 身体姿势蕴含的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