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御制北京广宁门外石道碑,石刻艺术博物馆导赏

御制北京广宁门外石道碑,石刻艺术博物馆导赏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清世宗胤禛御制,碑文满汉合璧,记载了广宁门外至小井村修铺石道1500丈工程事。出广安门十里,有一小井村,在路北原建有碑亭和广宁门新修石道碑,现碑亭已毁,亭中碑刻藏于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广安门外石道修成后,极大便利了往来的行旅。广宁门其必由之路。

御制北京广宁门外石道碑,石刻艺术博物馆导赏

雍正九年(1731年)七月一日立

碑首身通高500厘米 宽183厘米 厚64厘米

龟趺长374厘米 宽192厘米 高144厘米

原址在丰台区广安门外小井村

现藏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

螭首龟趺,下铺海墁,额篆“御制”,首题“广宁门外石道碑文”。清世宗胤禛御制,碑文满汉合璧,记载了广宁门外至小井村修铺石道1500丈工程事。

广宁门位于京城西南隅,是北京外城城门,道光元年(1821年)以后,为避讳道光帝名字旻宁中的“宁”字,改称“广安门”。出广安门十里,有一小井村,在路北原建有碑亭和广宁门新修石道碑,现碑亭已毁,亭中碑刻藏于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www.xing528.com)

清朝经顺治、康熙两朝的治理,至雍正时,国家经济已得到恢复,国力日渐强大,京师成为四方会归、万国朝宗之地。广安门虽处京城西南隅,但天下十八省官员进京朝觐见,商贾往来,举子赴京赶考,多从此入京。此路日久天长,车轧人踩,道路已高低不平,渐成深洼,尤遇雪时,道路泥泞不堪,更难行走。雍正帝有感路人行走困难,同时认为该路临近京城,有失国体,于是命修石道。石道自广安门至小井村长1500丈,宽2丈(约合今长4.8千米,宽6.5米),皆填洼为平,砌以巨石,道修成后费银8万余两。雍正皇帝撰文立碑,以记此事。

广安门与广渠门相对,为外城唯一向西开的门。当年在外城,有着两条用石板铺砌的道路,一条是连通永定门与正阳门,为皇帝去天坛先农坛祭祀而铺设的御道;另外一条则是由城外通往广安门的道路。由于辽南京城、金中都城的城址都在广安门地区,所以自古广安门大街便是外省进出的门户。清代,雍正皇帝决定在河北修建皇陵,下令修筑了这条从广安门到宛平城的石板路。对于当时耗费巨资铺设的石路,北京人用“一尺道路五两三”来形容。那时仅从广安门到小井村长1500丈的路段就花费了白银八万两,平均每修一尺长的道路就要花去白银五两三钱三分。广安门外石道修成后,极大便利了往来的行旅。因行者甚众,石道毁损,至乾隆时重修,并又增修石道477丈(1.53千米),完工后乾隆帝撰文立碑于小井村。雍正、乾隆两朝对京城道路的建设较为重视,两条石道建于雍正时期,至乾隆时期又予重修,可见两条石道对京师是十分重要。

广安门车站是京张铁路的起点,在北京与各地之间的铁路、公路修通之后,广安门的重要地位逐渐下降,1956年,广安门以“年久失修、阻碍交通”的理由被拆除。

附:广宁门外石道碑文

周礼,地官小司徒令野修道,遂师廵其道修,秋官野庐氏掌达国道路,至于四畿。礼,月令季春之月命司空循行国邑,周视原野,修利堤防,道达沟渎,开通道路,毋有障塞。是知古先圣王经国理民之方,纤悉备具。至于道涂之间,咸所加意焉。京师为四方会归,万国朝宗之地。我国家幅员广大,文轨所同,廓于无外。梯山航海者联镳接轸,络绎而交驰。广宁门其必由之路。门外通逵,轮蹄所践,岁月滋久,渐至深洼。时雨既降,潦水停注,则行旅经涉,淹蹇泥淖之中,朕甚悯之。乃命奉宸苑相度修治,自广宁门至小井村,长一千五百丈,皆填洼为高,砌以巨石,其广二丈。凡费户部帑金八万两。工既竣,司役之臣请纪其事。朕宵衣旰食,勤求治理,凡可以济人利物者,惟恐智虑之未周,而施行之不力。念兹国门之外,辐辏之区,稽于经籍,王政所重,宜以时修治,且期坚固永久,使仕宦商旅,车马往来,胥游于荡平正直之路,朕心慰焉。爰濡笔而记之。诗曰:周道如砥,其直如矢。以是达之天下,庶冀经国理民之方莫不备举云尔。

雍正九年七月朔日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