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科学史与公众:科普作品的形式和分类

科学史与公众:科普作品的形式和分类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科普作为从科学共同体和科普工作者向公众普及科学信息的单向传播活动,需要有一定形式的载体。科普作品形式多样,有多种分类方式。无论是严格意义上的科普作品,还是拓展意义上的科普作品,最主要的作品形式都是科普图书。随着科普观的变化,我国科普图书的种类和重点也在发生变化。出版界将这类科普图书称为“大科普图书”。近年来,一些文化性、思想性、趣味性强的“大科普图书”,在出版界和读者中都受到普遍的好评。

科学史与公众:科普作品的形式和分类

科普作为从科学共同体和科普工作者向公众普及科学信息的单向传播活动,需要有一定形式的载体。科普活动大多以科普作品作为载体来实现科学信息传播的目的。

科普作品形式多样,有多种分类方式。按普及手段划分,可以分为科普图书、科普杂志、科普报纸、科普戏剧、科普电影、科普电视、科普美术、科普音乐等;按科普对象划分,可以分为儿童科普作品、青少年科普作品、成人科普作品等;按科普作品的层次划分,可以分为低端科普作品,中端科普作品,高端科普作品,等等。

本研究倾向的一种分类方式是:按照科普作品创作目的的不同,将科普作品分为传统型科普作品和拓展型科普作品。传统型科普作品是指以普及科学为目的的科普作品,即严格意义上的科普作品;拓展型科普作品,即指本身不以或不主要以科普为目的,但其中包含与科学相关的内容,客观上起到了普及传播科学作用的科普作品。

传统型科普作品的现实形态主要是科普读物,诸如科学知识普及类图书、科学故事、科学家传记,也包括直接以科普为目的的科普影视作品等。拓展型科普作品包括大量不直接以科普为目的但涉及科学题材的大众读物,诸如科幻小说、科学漫画、科学散文,也包括涉及科学内容的非严格科普指向的科学戏剧、科学电影等。

无论是严格意义上的科普作品,还是拓展意义上的科普作品,最主要的作品形式都是科普图书。在所有的大众媒介中,图书的历史最悠久,发挥的作用也最大。科普图书作为科普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反映了科普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无论从理论的角度看,还是从实际的功用看,图书一直是最重要的媒介。本章主要以科普图书为例来讨论科学史对科普作品的影响。

科普图书,在我国出版界有很多不同的分类。其中,比较主流的一种分类方式是依据科普图书的内容和读者的情况,把科普图书分为三类。(www.xing528.com)

第一类,少儿科普类,以少年儿童为读者对象。

第二类,知识普及类,以介绍浅显的科学知识为主,以中学生及普通教育层次的成人为主要读者。

第三类,科学文化类,对读者的文化水平要求较高。该类书重视最新科学成就和科学前沿课题的介绍与传播,注重对科学本质的思考,注重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哲学的结合,不仅有助于人们从人文的角度理解科学,帮助读者了解最新的科学进展,还能帮助读者享受到科学思维的乐趣(陈桃珍,2009)。

随着科普观的变化,我国科普图书的种类和重点也在发生变化。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科普图书还主要以知识普及类图书为主。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开始出现了大量科学文化类图书,这些图书具有较高的思想性,体现了关注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科学本质的理念。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国内科普出版界兴起了“科学文化风”,大量科普图书开始不再以简单地普及科学知识为主要目的,而是将科学知识作为背景,重点讨论科学的历史或社会学意义。出版界将这类科普图书称为“大科普图书”。近年来,一些文化性、思想性、趣味性强的“大科普图书”,在出版界和读者中都受到普遍的好评。

为便于讨论,本研究借鉴科普图书的分类方式,在上述传统型和拓展型两类科普作品的基础上进行细分,将科普作品分为知识普及型科普作品、科学文化型科普作品和拓展型科普作品三种类型来进行案例研究。其中,知识普及型科普作品主要以普及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为主;科学文化型科普作品大多也包含科学知识的内容,但其传播的重点是科学的历史和相对系统化的科学观;拓展型科普作品主要指涉及科学题材,或包含一定的科学内容,但不直接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思想和科学观念的作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