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中语文教师的课堂意识培养策略

高中语文教师的课堂意识培养策略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语文教师的课堂开放意识培养“开放意识”意味着教师要树立这样一种意识,即课堂不再全部由教师主宰,教学内容不再完全是教师预设的内容,课堂的流程也不再是按照预设的程序按部就班地进行;而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去讨论,去探究,去实践,让课堂上生成的问题或意外推动课堂的发展,让学生自主地完成课堂学习的一切活动。

高中语文教师的课堂意识培养策略

1.语文教师的课堂生成意识培养

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有生成意识,不要拘泥于预设的教案,不能让课堂成为教案的“搬演”,教师要认识到课堂中随时会出现意料不到的情况,在课堂学会及时捕捉并充分利用生成的资源,要根据课堂的变化运用自己的教学机智,及时调整预设的教学目标、教学流程、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等。如教学《孔雀东南飞》一文,我引导学生分析刘兰芝性格即将结束时,一个学生突然提出一个观点:“刘兰芝有点冲动。”这是我在备课时未曾想到的,原本即将进入下一个环节,引领学生探讨“刘兰芝的婆婆为什么非要休了她”这个问题,我意识到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随即调整授课思路,让学生展开讨论:“刘兰芝有点冲动”这种说法是否有道理?文本中有无依据?经过学生积极的讨论,不仅全面而又辩证地认识刘兰芝其人,而且水到渠成地进入原本预设的下一环节的探讨,教学环节的衔接比预设的更加无痕;同时,对刘兰芝的被休产生了新的认识,即刘兰芝自身的性格缺陷,缺少隐忍、忍让的一面。

2.语文教师的课堂开放意识培养

“开放意识”意味着教师要树立这样一种意识,即课堂不再全部由教师主宰,教学内容不再完全是教师预设的内容,课堂的流程也不再是按照预设的程序按部就班地进行;而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去讨论,去探究,去实践,让课堂上生成的问题或意外推动课堂的发展,让学生自主地完成课堂学习的一切活动。开放意识既包括教师要有课堂开放的心态,要善于在课堂上倾听学生不同的声音,悦纳学生不同的见解,对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不回避,不搁置;也包括课堂的教学内容是开放的、灵动的、不固定的,教学过程和教学形式是变化的、不拘泥于预设的;也包括学生的课堂学习是主动的、活跃的,积极参与的,能够在师生、生生互动氛围中,动态生成很多始料不及的课堂资源。如下面教师执教《兵车行》的这个案例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原则。

案例:

师: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三个教学环节,“读出问题”,同学们展开思维,看看课文中还有哪些问题值得我们开展新一轮的探索。

生6:那么多人被抓去当兵,杜甫为何能够幸免于难呢?

师:对这个问题,同学们有什么高见?

生7:杜甫是当官的,不需要当兵。(www.xing528.com)

师: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有这样的诗句“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由此可以认定杜甫是官员,是免兵役和租税的。

生8:杜甫既然那么反对战争,自己又是个当官的,那他为什么不去阻止这些人抓壮丁呢?

师: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们一起来研究。

生9:从文章开头和结尾的两处哭声来判断,当时战争很惨烈,形势危急,兵员缺口很大,所以根本无法阻止“点行频”。

生10:杜甫是一介书生,所谓的官也是职位很低的,人微言轻,即使去阻止也没人听,说不定还会被抓起来。

生11:杜甫是个文弱书生,但他用自己的方式做了抗争,反对战争,反映民生疾苦。

师:杜甫在众多的诗歌中用史家的笔法,写出了战争的血腥与残酷,但如果据此认为杜甫就是单纯地反对战争,则有失偏颇。我始终认为,杜甫以自己独特的文人的方式来表达对社会的深刻忧虑。在唐代,战争是开拓疆土、建功立业的重要手段,甚至是唯一手段,而这正是一个爱国诗人必须奋力去讴歌的事情;但面对战争会给人民带来的巨大伤痛的残酷现实,他对战争陷入了一个“是也不是,非也不是”的两难境地,他的内心非常痛苦。——这正是杜甫的发现,也是他深刻的内心矛盾的展现,是诗歌首尾两处哭声的弦外之音,是杜诗“沉郁顿挫”风格的又一体现。[1]

这个课例中,教师的课堂是开放的,用学生课堂生成的一个小问题,接着带出一个较有价值的小而深的问题,教师即时发现了这一问题的价值,利用这个问题将课堂生成到深化点题的高度,在生生和师生对话中推动了课堂的发展和学生理解的深入,让课堂结论自然而然、水到渠成,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领略到杜诗“沉郁顿挫”之大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