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政策和措施不可持续

政策和措施不可持续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女童教育的挑战和进展评估中缺乏性别平等指标,有效管理拥有2亿中小学生的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系统也面临着社会所带来的种种挑战。同样,中国社会性别主流化与发展过程中的复杂社会问题交织在一起。例如,中国第11个五年规划指出“继续实施性别平等的国策”,保障“妇女进入学校的权利”,但是并未制定与性别相关的预算或成果。因此,应该借鉴国内外优秀实践,推动社会性别主流化,并增强其在政策实施中的一致性和可持续性。

政策和措施不可持续

女童教育的挑战和进展评估中缺乏性别平等指标,有效管理拥有2亿中小学生的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系统也面临着社会所带来的种种挑战。同样,中国社会性别主流化与发展过程中的复杂社会问题交织在一起。虽然《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和《儿童发展纲要儿童发展纲要》都强调要使女童接受平等的教育,性别平等原则和理念在教育课程标准中得到体现,但是这些性别平等内容往往原则性较强,缺乏程序性的配套法规,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几乎难以落实。例如,中国第11个五年规划(2006)指出“继续实施性别平等的国策”,保障“妇女进入学校的权利”,但是并未制定与性别相关的预算或成果。因此,应该借鉴国内外优秀实践,推动社会性别主流化,并增强其在政策实施中的一致性和可持续性。

国家政策重心转移、决策和管理者轮换、项目试点工作结束以及课题工作经费限制等因素容易对女童教育所取得的成果带来不利的影响。处境不利状况长期受多种因素影响,仅靠某个项目、局部试点难以带来根本改变。项目运作方式受时限性制约,仅仅关注能在短期内见效的指标,而未必能兼顾长远目标并产生促进持续发展的作用。既定的实施方式容易制约必要的调整和创新。在受援群体的发展上,对女童发展的连续性和制度因素关注不够。参与式培训方法的使用虽然有助于引发内在改变,但是学校和教师的工作失去了外在支持和激励,也很难长效地保持和推广项目成果。因此,只有长期的、综合的教育革新才能产生积极影响。

除了构建性别平等的教育机制,还迫切需要通过制定政策和实施项目,转变体制结构,消除不平等的社会规范。尽管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农村妇女发展的基础,但是经济的发展并未能直接带来农村地区的性别平等。国家需要普及和提高社会性别敏感性;建立社区支持;发展伙伴关系,扩大男性的参与和对话,使男女两性相互尊重特长和贡献。只有这样,才能应对女童教育与性别平等所面临的深层次挑战,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模式。(www.xing528.com)

【注释】

[1]2000年在达喀尔世界教育论坛上发起了联合国女童教育倡议(UNGEI),一个致力于促进女童教育的合作伙伴组织,旨在缩小教育中的性别差距,让女童平等接受各级各阶段教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