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际交往指南:接近吸引律的关键

人际交往指南:接近吸引律的关键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接近吸引律,是指交际双方存在着诸多接近点,比如时空、职业、兴趣爱好等等,这些接近点能够缩短彼此之间的时间距离和心理距离,因此,彼此之间容易相互吸引,并继而成为知已。兴趣、态度接近在人际交往中,如果双方志趣相投、性格特长相似、态度观点一致或价值取向相同,就容易相互吸引,结成“知己”。职业背景相近专业、职业、民族、经历相接近的人,易找到共同的语言,缩短相互的距离,因而相互吸引。

人际交往指南:接近吸引律的关键

接近吸引律,是指交际双方存在着诸多接近点,比如时空、职业、兴趣爱好等等,这些接近点能够缩短彼此之间的时间距离和心理距离,因此,彼此之间容易相互吸引,并继而成为知已。

时空接近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草木早逢春”,此话不假,的确,一个人喜欢的人大多是与自己时空距离比较近的人。

南史》记载,一个叫宋季雅的人,用十分昂贵的房价买了一幢房子。有人说太贵,宋季雅却说:“不贵,一点也不贵,这一百万是买房屋,那一千万是买邻居。”看来,这位宋季雅很懂人际关系,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有了好邻居,无疑给自己增添了左膀右臂。

美国心理学家费斯廷格的实验,就更具体、更耐人寻味,1950年这位心理学家对麻省理工学院17幢已婚学生的住楼进行了调查。这是些二层楼房,每层有5个单元住房。住户住到哪个单元,纯属偶然。哪个单元的老住户搬走了,新住户就搬进去。因此,实验是随机性的。调查时,所有住户的主人都被问道:在这个居住区中和你经常打交道的、最亲近的邻居是谁?调查结果表明,居住距离越近的人,交往的次数越多,关系越密切。在同一层楼中,隔壁的邻居交往的机率是41%,和隔一户邻居交往的机率是22%,和隔三户邻居交往的机率是10%,多隔几户,实际距离增加不了多少,但其亲密度则大不相同。

另外一些学者,在其他大学做过类似的研究,结果几乎相同。

社会心理学认为,人与人之间,由于时空距离接近,如同座位,办公室邻座的同事,居住的邻居等,或由于工作的需要,相互接触交往频率高,如医生与护士、主任与秘书等,一方面容易形成共同的经验、话题、感受,另一方面,容易获得有对方的某些信息,了解对方,相处安全,所以人际关系密切,相互吸引力增强。尤其是在陌生人交往的早期阶段,更是如此。

兴趣、态度接近 在人际交往中,如果双方志趣相投、性格特长相似、态度观点一致或价值取向相同,就容易相互吸引,结成“知己”。我们平时说的“情投意合”、“惺惺相惜”、“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等都说明了相似的人易结交成友。

社会心理学家组科姆,于1961年用现场实验法,对态度相似程度与吸引力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他以17个不相识的大学新生为研究对象,先测定他们对社会现象的态度、价值取向以及个性特征,然后,将相似与不相似的7个学生混合安排在几个寝室里。在16周的交往里,定期测定他们对上述有关社会问题的看法与态度,并让他们评定室内成员,喜欢谁,不喜欢谁。结果表明,在相处的初期,时空距离决定他们的吸引;到了后期,则态度、价值观相似的学生相互间吸引越大,要求住入同一寝室。(www.xing528.com)

为什么观察态度,个性相似的人易相互吸引呢?

费斯性格的社会比较理论解释为,人人都具有自我评价的倾向,而他人的认同,是支持自己评价的有力依据,具有很高的酬偿和强化力量,因而产生很高的吸引力。也就是说,如果人们发现彼此之间“英雄所见略同”,便会油然而生“好汉爱好汉的情感。”

俗话说,一个巴掌打不响,人际吸引如此,人们心理渗透和人际行为合拍亦如此。俗语又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彼此相吸的近似点健康、积极、则相吸便起互为促进作用;反之,如果彼此相吸的近似点不健康、消极、则相互吸引导致互为促退,成为“同恶相济”,沆瀣一气。

职业背景相近 专业、职业、民族、经历相接近的人,易找到共同的语言,缩短相互的距离,因而相互吸引。古诗中“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表达的就是这个意识。

歌德席勒,都是德国近代史上的著名文学家。他们从1790年起开始了欧洲文学史上令人称道的“十年合作”时期。在这十年中,他们一起生活,一起写作,各自完成了一些重要著作,两人合写了批判当时社会的《警句》。后来,歌德回顾他们的交往时,写道:“像席勒和我这样的好朋友,多年结合在一起,兴趣相同,朝夕晤谈,互相切磋,互相影响,两人如同一人,所以关于某些个别思想,很难说其中哪些是他的,哪些是我的。有许多诗句是我俩在一起合作的,有时意思是我想出的,而诗是他写的,有时情况正相反,有时是他作第一句,我作第二句,这里怎么能有你我之分呢?”像歌德和席勒这样“两人如同一人”的人际吸引,显然是他们的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即志趣相同的结合。

再如,我们到外地出差办事,在谈公务时偶然知道彼此曾同住过某地,或认识同一朋友,或同参加过某一活动等等,双方立刻就会感觉亲近多了。这就给我们一个启示:在与他人交往时,应多谈些双方感兴趣的话题,努力寻找双方的接近点和共鸣点,以深化关系,促进交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