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精准定位:吸引注意力的关键

精准定位:吸引注意力的关键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精准推送的营销宣传模式,不仅能提高用户流量变现为经济效益的成功率,也能大大减轻企业的经营负担。对于用户而言,精准推送是一种非常友好的用户体验。大量实践表明,商家的精准推送同样存在事与愿违的风险。归根结底,精准定位是吸引用户注意力的关键。只有持续不断地精准推送用户最感兴趣的内容,才能持续获得其注意力。

精准定位:吸引注意力的关键

关键词:用户需求定位;精准推送

划定自己的细分市场,就相当于成功了四分之一。只有做好用户需求定位的基础工作,才算是成功了一半。打个比方,划定细分市场相当于发现目标,用户需求定位相当于锁定目标,击中目标的弹药就是你的营销推广内容。许多做电子商务的企业好不容易发现了目标,却没法锁定目标。到头来,用户还是大量流失,留不住他们的注意力与金钱。至于那些已经完成用户需求定位的企业,也容易陷入一个误区,那就是不能精准推送信息,从而招致用户的反感。

曾经有位演说家定期到会堂开讲座。谁知这一天,他走进会堂时,里面只有一位牧民。

他犹豫了一下,便问那位牧民是否愿意一个人听讲座。牧民回答:“先生,假如我看到马厩里只有一匹马,也会毫不犹豫地给它喂草料的。”于是演说家很高兴,口若悬河地讲了3个小时。谁知他讲完后,牧民并没鼓掌,他便问原因。牧民答道:“先生,事情是这样的。假如我发现马厩里只有一匹马,只会喂它数量合适的草料,而不会把所有马吃的草料都硬塞给它。”

什么是精准推送?

就像这位机智的牧民说的那样,只给一匹马喂一匹马的草料。也就是说,企业推送营销宣传内容时,不能搞狂轰滥炸式的战术,而应该精准推送用户感兴趣且信息量合适的内容。这样做其实对企业与用户都方便。

新媒体营销看似四两拨千斤,但改变的只是投放广告的形式,同样要耗费相当规模的资源。

企业投送推广信息也是要花时间、精力、资金、人力的。当推送对象不固定时,就会变成粗放的广撒网模式。砸进去的资源虽多,但命中率低,回报率也不高。在这个张扬个性的互联网时代,企图讨好所有人等于是谁都没讨好。平均用力、没有重点、缺乏个性,又怎么可能从每天成千上万的更新信息中脱颖而出,让用户一眼相中呢?

所以,精准推送的营销宣传模式,不仅能提高用户流量变现为经济效益的成功率,也能大大减轻企业的经营负担。而且选定了主攻方向后,新媒体的营销可以深耕细作,把这个领域做出鲜明的特色。特色越突出的品牌形象,越有望成为某个网络标签的代表,从而更容易被用户搜索到。这便是滚滚而来的注意力资源。

对于用户而言,精准推送是一种非常友好的用户体验。

信息过剩是造成注意力资源分散的直接原因。所以,用户为了避免接受过量的信息,会主动屏蔽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相对于半封闭的微信,微博的开放性非常强。这意味着用户可以获取更多不易搜集的碎片信息与冷门知识。但也正因为微博具有极强的传播力,用户能关注的首页信息太多、太杂,反而促使他们把关注对象集中在一到几个比较固定的领域。除此之外的信息,他们并不太关心。

比如,前段时间在网上非常火爆的某部韩剧,严格地说只是在这部剧的受众中非常火爆。粉丝天天在自己的微博上刷屏,以表达自己对这部剧的喜爱。但与他们相互加了关注的网友,未必喜欢这部电视剧。这些网友会把电视剧名、男女主人公名字和男女主演的名字都设置为屏蔽关键词。这样就能自动屏蔽所有带上述关键词的微博,以免自己浏览首页时满屏都是这些“干扰信息”。

同样道理,在用户眼中,企业的不精准推送也是一种“干扰信息”。他们只会关注自己感兴趣的品牌的官方微博,或者从自己好友发的推荐信息中做出购买决策。除此之外的各种推广信息,都属于被过滤和屏蔽的对象。如果不注意内容的匹配性,新媒体营销只不过是把街头小广告发在了互联网上而已。

换个角度看,消费者为了节约自己的注意力资源而绞尽脑汁。表面上,他们只是凭一时兴趣和意气来选择关注的信息,并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实际上,减少信息过载压力是所有人的本能,不需要精确算计就可以自发行动。(www.xing528.com)

综上所述,精准推送营销内容,可以让企业和用户实现共赢,是一件皆大欢喜的事。但是,如果不用心去做好细节的话,反而会比粗放的推送更让用户讨厌。

大量实践表明,商家的精准推送同样存在事与愿违的风险。这主要是由于对用户特征理解不透彻所致的失误。

企业通常是运用某种算法来采集用户数据,再根据反馈结果来调整信息分类标签。但这并不一定会被广大用户认同。比如,新浪微博会根据用户浏览网页的情况统计出相应的关键词,然后再根据该关键词来推介相关的文章、视频、热门话题、自媒体大V和营销号。

可是,这种看似精准的推介,反而招致很多网友的不满。你关注的微博用户再少,都能找到几个抱怨新浪微博越来越不好用的人。

其实原因并不复杂。商家与用户对同一标签的理解差别很大。比如,商家做“历史文化”这个标签时,捆绑的往往是名人信息,而不全是专业人士信息。且不说专业人士内部差异很大,爱好者关注的对象也存在分门别类的情况。商家更常见的手法是根据市场中的畅销历史读物作者来捆绑人气。尽管这可以赢得不少粉丝的关注,但可能会得罪另一群粉丝。尽管他们表面上都属于“历史文化爱好者”这个群体,实则口味差别很大。

打个比方,“豆腐脑爱好者”至少可以分为“甜党”、“咸党”、“辣党”和“兼爱党”四类,但除了“兼爱党”,前三类粉丝的偏好是相互抵触的。你把关于咸豆腐脑的专题连载推荐到甜豆腐脑粉丝那里,只能起反效果。故而很多用户都对企业根据标签“精准推送”的内容感到莫名其妙。

可见,精准推送好用,但要慎用。最关键的是,要用心调查,用心制作内容。那种靠临时跟风讨好用户的做法,很容易弄巧成拙。归根结底,精准定位是吸引用户注意力的关键。事与愿违的唯一原因是对用户的定位不够准确。

为此,新媒体营销运营者应该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营销团队要深入群众,彻底摸清用户的兴趣爱好、关注焦点、“雷点(01)”。也就是说,做新媒体的人要学会像目标用户一样思考问题,这样才能产生同理心,准确把握真正能赢得用户好感的东西。

第二,分析用户行为时,不能只看干巴巴的数据,还要观察具体的原始言行记录。因为数据是抽象化概况的信息,必定会过滤原始记录中的某些细节,里面说不定就有没被分析到的重要情报。

第三,在确定内容后反复推送,并与用户反复互动,根据反馈情况及时调整营销策略。注意力资源虽有限但是可再生。只有持续不断地精准推送用户最感兴趣的内容,才能持续获得其注意力。此外,一个好的推送内容,只有在互动中才能扩大影响力,在更多用户中产生共鸣感。但需要警惕的是,新媒体运营者在互动中不要得意忘形,做出一些可能让用户不快的举动。用户是很实在的,你做的东西有趣,他们就喜闻乐见;但你的态度有一丝轻浮傲慢,他们就会果断和你说“再见”。再好的推送内容,都挽救不了新媒体运营者的低情商表现。

总之,精准的用户需求定位是做好精准投送内容的前提,而紧密围绕用户需求定位来提供推送内容与服务,是赢得目标用户群体青睐的不二法门。只有把这两个环节做精做细,精准营销才不会沦为纸上谈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