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全面建设天人合一思想的现代转化

全面建设天人合一思想的现代转化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天人合一”最深刻的含义之一,就是承认自然界具有生命意义,具有自身的内在价值,这方面道家思想尤为显著。将改造自然与遵循自然规律结合起来的天人协调说,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学说中最有价值的思想成果。“天人合一”要对人类未来有所贡献,需要完成现代转化,这就是要把它从前现代性的“天人合一”转化为现代性的“天人合一”。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应该经过现代转化朝向后现代的生态文明。

全面建设天人合一思想的现代转化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生态思想的哲学基础,天人合一不同层面的含义,都对反思工业文明和科技文明所产生的负面效应——人与自然的疏离,人对自然的征服、统治,生态环境的破坏,重新建立人与大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有不同程度或不同方面的现代意义。

“天人合一”最深刻的含义之一,就是承认自然界具有生命意义,具有自身的内在价值,这方面道家思想尤为显著。换句话说,自然界不仅是人类生命和一切生命之源,而且是人类价值之源。正因为如此,所谓“究天人际”的问题才成为中国哲学不断探讨、不断发展的根本问题,就是承认自然界是生命之源。因此,开发利用时要以爱护和尊重自然界为前提。这虽然是讲农业社会的事情,但是在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这个基本问题上,对于任何社会都是适用的,尤其是对于工业社会而言,就更具有说服力。因为工业社会无论从哪方面说,对于自然的开发与利用,都远远超过了农业社会。如果把社会凌驾于自然之上,以社会性高于自然性而自居,且把自然性仅仅理解为生物性,这本身就是“忘本”。[3]我们所追求的应该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天人和谐”的境界。这就需要我们一方面批判地继承我国古代的“天人和谐”思想,另一方面批判地总结西方工业社会改造自然的得与失的经验,并重视合理地运用这些科学技术,真正通过改造自然的积极有为活动达到“天人和谐”。

中国古代道家学派蕴藏的生态智慧和环保思想资源,是中国环境哲学的重要思想营养。20世纪以来,许多迹象显示,中国古代道家思想正在急速复活、变异和生长,有可能成为救治现代文明异化的一个要素。如果说道家的自然观的影响过去只限于中国,那么在人类文明交汇的今天,它便具有了世界性的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

儒家经济及物欲的看法,即限度和节欲的观念,在现代社会对环境保护仍有重要价值。农业文明时代也有一个“强本节用”、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问题,所以在中国古代也产生了积极改造自然的思想。将改造自然与遵循自然规律结合起来的天人协调说,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学说中最有价值的思想成果。

同时从现代性的视角,我们也要看到“天人合一”思想的局限性。我们应当客观看待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缺陷,它是前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产物,要承认其科学理性不足这一事实。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无论是儒家还是道家,都不注重人与我、人与物、内与外之分,不注重考虑人如何作为主体来认识外在之物的规律以及人如何改造自然,其结果必然是人受制于自然,难于摆脱自然对人的奴役。儒家思想促使社会上最优秀、最聪明的那一部分人的视线和精力朝向人文道德修养,用梁漱溟先生的话说,它主要是“向内用力”,而不是“向外用力”,不是朝向科技与经营。其实,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大都只注重一门学问:做人的学问,都只主张读圣贤的书,如四书五经之类,而不像西方近代的哲人那样,也孜孜不倦地读自然这本大书。过于浓厚的道德主义色彩使主流的天人合一观不重视对自然的实际变革和改造,不利于甚至阻碍了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中国传统的“万物一体”“天人合一”的思想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只是一般性地为二者间的和谐相处提供了本体论上的根据,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追寻到了一种人所必须具有的精神境界,却还没有为如何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找到一种具体途径及其理论依据。

“天人合一”要对人类未来有所贡献,需要完成现代转化,这就是要把它从前现代性的“天人合一”转化为现代性的“天人合一”。说中国传统天人合一观完全没有受到过“主客二分”与主体性思想的洗礼有点过于绝对,中国古代不但有“明于天人之分”的思想,而且也不乏区分“能知”与“所知”的认识论思想,但从总体上说,儒家传统天人合一观过分注重人伦道德而忽视对自然的认识,过分注重整体性而忽视人的个性,因而缺少一个以主客二分和主体性思想为主导原则的阶段,则是符合历史实际的。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把“天人合一”的正确思想原则与发展现代科技结合起来,才能为解决生态危机、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作出切实的贡献。如果只是陶醉于古代“天人合一”思想的高远境界,而不做长期艰苦的现代转化工作,那是根本谈不上什么“拯救人类”的。(www.xing528.com)

“天人合一”“万物一体”思想虽然蕴含着极其深刻的生态智慧,但是在宇宙论上,我们需要将这种朴素的整体论同当代生态学和复杂性科学的理论成果相结合,从而尽可能提供一种科学的自然观;在论证方法上,将个体的直觉体验同科学的分析和实验相结合;在实践层面上,将知识的普遍性和个人性相结合,使中国传统智慧和当代科学成果共同为生态危机的解决和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服务。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应该经过现代转化朝向后现代的生态文明。

【注释】

[1]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188.

[2]方克立.“天人合一”与中国古代的生态智慧[J].社会科学战线,2003(4):207-217.

[3]蒙培元.中国的天人合一哲学与可持续发展[J].中国哲学史,1998(3):3-1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