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现代性危机:艺术探索荒野

现代性危机:艺术探索荒野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假如现实的都市文明已经完全被物质主义和拜金主义所统治,那么不愿充当物欲追求、技术崇拜和市场宰制之现代文明奴隶的人,也就当然向往远离现代化生活中心的荒野之处和荒古历史。文明与野蛮、都市与荒野之间的传统价值色彩发生了戏剧性的逆转。巴荒以她改名和她的书名《阳光与荒原的诱惑》,都在告诉人们,她在这场价值转换运动中的立场和态度。

现代性危机:艺术探索荒野

学院中的人文教育被忽略被排挤被割舍了,但是人文之魂却不会无家可归。对于人文素质缺失和人性片面化的异化,敏感的艺术家率先意识到其危机,并且以明确的反现代性立场,通过自己的画笔来进行寡不敌众的抗争。下面要分析的几位画家——巴荒、朝戈、丁方,就是市场社会大潮中逆流而上的叛逆者,也是文化寻根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坚定守护者

巴荒这个笔名同她的作品一样,对于沉溺于都市文明和物质享受的人有一种冲击力。

理解巴荒及其作品的思想线索无须远求,就潜存于作者为自己精心选择的笔名之中。试析如下:

“巴”可以说是作者对自己的血缘和祖籍之历史根脉的一种上溯和自觉认同。《废墟辉煌》这部书最后的文字“作者简介”中有清楚的表白:

巴荒,父为闽南渔民后代,母为巴人后代。50年代在成都……度过梦幻般的童年[3](www.xing528.com)

稍加考释可以知道,巴人指的是古代巴国之人,位于今四川重庆一带,与成都一带的蜀国人合称为“巴蜀”。这两个字的共同点是都暗含着一种“虫—蛇”的意象。《说文解字》释“巴”字云:“虫也,或曰食象蛇。”《山海经·海内南经》有“巴蛇食象”一说。“巴”字小篆写法像蛇形。能够吞食大象的蛇该是什么样子呢?人们不难想象。古代中原的造字者对南方这个地方和人名的命名中显然包含着妖魔化的旨意。“蜀”字从虫,《说文解字》释为“葵中蚕”,联系到古蜀国又叫“蚕丛”,可知蜀字原指能够变形的蛾蝶类幼虫。按照古人的分类原则,蛇是长虫、大虫,蚕是短虫、小虫。二者实为同类。蚕和蛇皆被看成爬行动物,又都有周期性的变形特征。今日福建简称“闽”,这个字也从虫,似乎不是巧合。因为这些代表地名和国名的字都含有中原中心主义价值观对南方少数族群的蔑视和鄙视。所谓“南蛮”这一泛指南方人的妖魔化称谓可以为证。“蛮”字不也是从虫会意的吗?闽人也好,巴人、蜀人也好,都是蛮的一种。巴荒正是综合了自己母系的祖籍和父系的祖籍,才给自己改姓“巴”的吧。这一改动中有意无意地突出了对南蛮族性的认同。如果说文明与野蛮是相互依存的一对概念,那么只有对文明现实有所失望,才会向与之相对的“蛮”的一方加以认同。

再来看“荒”。如果说我对“巴”这个姓氏符号的解释有穿凿之嫌的话,那么了解到与之相配合的“荒”这个概念的价值蕴涵,就不会显得太穿凿了。以“荒”为自己命名是需要一些胆量的,也是意图鲜明的。假如现实的都市文明已经完全被物质主义和拜金主义所统治,那么不愿充当物欲追求、技术崇拜和市场宰制之现代文明奴隶的人,也就当然向往远离现代化生活中心的荒野之处和荒古历史。《哲学走向荒野》这样的书名,出现在有识之士普遍开始怀疑西方现代性的合法性和负面效应的当今,已经不会让人感到惊奇了[4]。文明与野蛮、都市与荒野之间的传统价值色彩发生了戏剧性的逆转。褒义的变成了贬义的,贬义的变成了褒义的。巴荒以她改名和她的书名《阳光与荒原的诱惑》,都在告诉人们,她在这场价值转换运动中的立场和态度。这部图文并茂而且充满诗情画意的《废墟辉煌》是她进一步向文明人展示“阳光与荒原的诱惑”以及这种诱惑的重要性的后续之作。它从神圣冈底斯的神山景观开始,到古格的黄昏日落为止,表面上好像叙述的是(如副标题所说的)西藏自治区阿里古文明之旅,实际上却在以“荒远”“荒绝”之美,召唤一种超凡脱俗的精神净化的朝圣之旅。换言之,它在更深的层次上向世人昭示着一种与追求现代化的主流的生活方式完全不同的另外一种可能的生存方式,那是一种轻物质而重精神的生存方式,它和重物质轻精神的现代市场社会在生命样态方面、在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关系方面都截然有别。究竟哪一种生命样态更理想,更符合大自然的生存法则呢?我想看了这部书的每一个有心人都会有这样的联想和思考。巴荒在“第扎达的世外桃源”一节曾以一个城市文化人的口吻对底雅乡人感慨地说:“你们这儿好,我们那儿不好。”这似乎不加掩饰地透露了作者对此问题的答案。她还这样发问说:

现代人看来,80年代末的底雅,历史无疑是无情地把它遗忘了。但底雅人却没有深深的不安,在缓慢的自然经济中依然保留着他们对自然的原始而淳朴的感情。这正是人类渴望保护的美德。也正是被视为宝贵的人类精神和情感遗产的部分。难道只有保留一种经济方式才能保留一种生命特色,保留一种文化与艺术吗?[5]

从这里不难看出,作者为了给都市文明人的生存方式提供参照和警示,把远在边荒的藏族山民村落看成是“世外桃源”,这显然是将“文明”的对立面“蛮荒”之地乌托邦化了。巴荒为什么要如此情有独钟地追寻她的异域异族理想国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