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全球化与文化产业:理论实践

全球化与文化产业:理论实践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全球化推动人口的流动,无论是移民、游客还是难民都导致不同国籍、地区和种族的人口及其携带的文化于异国相遇,这使得以生活方式来区分人口变得更加困难。围绕全球化与文化的议题不仅是理论家关注的焦点,也是国家和城市治理、文化政策、文化与传媒产业三者间交叠的问题。

全球化与文化产业:理论实践

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也是全球化的进程,尤其是现代以来,货币经济的兴起,个体可以在远离自己出生地的地方积累财富交通通信技术的不断创新进一步推动个体移动到达陌生之地,并不断扩大对世界的认知。“全球化”(globalization)一词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并流行,最早来自营销和管理研究领域,如哈佛商学院前教授西奥多·莱维特(Theodore Levitt)和日本管理学大师大前研一。这与当时美国和日本等国家鼓励企业到海外扩展市场、争取更大的利润空间有关。他们都预言了商业的全球化趋势,即消费者的品味和行为日益相近,民族国家边界变得模糊,跨国企业可以将同一种产品销售到世界各地。当然,跨国企业乃至全球企业的实践已经证明,因社会和文化环境因素的影响,消费者的偏好差异依然影响着企业经营和产品的生产与销售,世界并没有成为一个统一的大市场。这也令我们意识到,全球化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有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的诸多面向。全球化推动人口的流动,无论是移民、游客还是难民都导致不同国籍、地区和种族的人口及其携带的文化于异国相遇,这使得以生活方式来区分人口变得更加困难。文化产品和服务在全球贸易中的份额持续增加,全球化的传媒业和娱乐业不仅与其他跨国企业合作,尤其是在广告和营销领域,其自身的价值和对世界结构的能力也凸显出来。世界范围的观众通过大众媒体认知世界和他者的生活,甚至定义和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与身份。美国的哲学家理查德·罗蒂(Richard Rorty)曾说过:“小说电影和电视节目已经缓慢但却稳固地取代了布道与论著,成为道德变迁与进步的主要载体。”[1]全球化在新自由主义经济意识形态中被描述为乐观和积极的,但显然,它在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层面会引发外来者和本地人之间的竞争和冲突,尤其是对文化身份和地方的生活方式构成冲击,并引发焦虑与担忧。围绕全球化与文化的议题不仅是理论家关注的焦点,也是国家和城市治理、文化政策、文化与传媒产业三者间交叠的问题。(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