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全球城市文化发展对比

全球城市文化发展对比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表2伦敦、纽约、巴黎和上海文化设施相关指标统计表资料来源:世界城市文化论坛官方网站,《上海市统计年鉴》,大部分为2017年数据相比于数量,文化设施的使用情况更能反映不同城市在文化发展方面的优势项。

全球城市文化发展对比

上海相似,伦敦纽约巴黎都是著名的国际文化都市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城市,也是本国经济实力最强的城市。这四座城市都拥有强大的金融业和先进的生产性服务业,是世界级的生产要素配置中心。其中,纽约和伦敦的人口都接近900万人,大巴黎地区人口约为1200万人,上海则达到2400万人以上;它们的人口结构比较接近,劳动人口占比都在60%至75%之间,劳动力资源充足。这四座城市的居民普遍接受过较好的教育,其中伦敦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占比高达60%,纽约、巴黎和上海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也在1/3以上;与之相应的是,三座城市的人均年收入都明显高于本国的平均水平,其中以伦敦(38537美元)最高,上海(22473美元(2))最低(见表1)。

当然,这四座城市间也存在差异。从建设历史来看,伦敦作为英格兰首都,繁荣贸易城市的历史超过500年,是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名城;与之相似的是巴黎,这座城市从6世纪开始成为法兰西王国首都;而纽约和上海都比较年轻,分别只拥有约300年和200年(3)的兴建历史。从国内首位度来看,伦敦和巴黎分别是英国和法国国内无可比拟的第一大经济体,而纽约和上海则各自有数量不等的国内竞争对手。

表1 伦敦、纽约、巴黎和上海基本情况统计表

资料来源:世界城市文化论坛官方网站(4),《上海市统计年鉴》,大部分为2017年数据

从文化设施的保有量上来看,上海已接近且部分超越了伦敦、纽约和巴黎等世界顶级文化大都市的水平。其中,上海市在艺术类设施方面处于劣势,博物馆剧院、大型音乐厅等八项统计指标中的三项落后于其他三个对标城市;在公众文化类设施方面则优势明显,公共图书馆数量与伦敦相当,书店数量则领先于三个对标城市。有趣的是,上海在视频游戏厅以及夜总会、迪斯科及舞厅的数量上大大超过其他三个对标城市,体现出上海在较为现代文化设施方面的优势(见表2)。

表2 伦敦、纽约、巴黎和上海文化设施相关指标统计表

资料来源:世界城市文化论坛官方网站,《上海市统计年鉴》,大部分为2017年数据

相比于数量,文化设施的使用情况更能反映不同城市在文化发展方面的优势项。在博览方面,伦敦均以微弱优势超过巴黎,二者排名前五的博物馆或艺术画廊接待游客数量分别为2596万人次和2480万人次,也高于纽约的1600万人次和上海的931万人次;在电影方面则正好相反,巴黎以5520万人次略胜伦敦的4064万人次,近年来电影市场急速扩张的上海以8306万人次的数据显示出远超二者的电影市场规模。在戏剧方面,上海同样正迎头赶上,剧院年入场人次达到1034万人次,已经超过巴黎[1]

在文化设施的使用上,上海在以电影院和图书馆为代表的公众化设施方面,使用效率多高于对标城市。最典型的例子是公共图书馆的使用。上海的公共图书馆数量(312处)略低于伦敦(353处),约为巴黎(1100处)的27%,但上海公共图书馆借出书籍数量达到了8724万册,远高于伦敦的3120万册和巴黎的2840万册(见表3)。

表3 伦敦、纽约、巴黎和上海文化设施使用情况统计表(www.xing528.com)

数据来源:世界城市文化论坛官方网站,《上海市统计年鉴》,大部分为2017年数据

从文化活动的数量来看,纽约在音乐、出版、舞蹈等方面均表现得最为活跃。巴黎拥有最多的电影节和节庆活动,伦敦则仅在电影发行方面占优势。

不论从数量还是质量来看,上海的文化活动与世界顶级文化城市还有差距。与伦敦、纽约和巴黎相比,上海在音乐、出版、舞蹈、电影、节庆活动等方面的文化活动在数量上,均处于劣势:上海每年音乐表演数量仅有伦敦的1/4,纽约的1/6,巴黎的1/5;舞蹈演出数量仅有伦敦的1/10,纽约的1/24,巴黎的1/6。最有趣的反差体现在电影领域,上海在电影院和银幕数量略逊于伦敦和巴黎,远超纽约,且在电影市场行情火爆的情况下,每年公映的电影数量仅为伦敦的1/3左右,巴黎和纽约的1/2左右;电影节数量仅为2个,远逊于伦敦(53个),纽约(57个)以及巴黎(190个)(见表4)。

表4 伦敦、纽约、巴黎和上海文化活动数据统计表

数据来源:世界城市文化论坛官方网站,《上海市统计年鉴》,大部分为2017年数据

伦敦、纽约、巴黎和上海都有文化设施集聚区,且该类集聚区通常分布于市中心,是城市的标志性名片。在空间布局方面,四座城市的文化设施均呈现出“带状”或“带状+中心”聚集的态势。

伦敦的文化活动机构整体呈组团式分布,其主要文化设施多沿泰晤士河沿岸“带状”聚集(见图1);巴黎的主要文化设施沿“凯旋门卢浮宫—巴士底歌剧院”的城市轴线和塞纳河“带状”聚集(见图2);没有河流穿越的纽约在曼哈顿岛中心的中央公园周边形成了文化设施高度聚集地区(见图3),在环中央公园约12平方公里区域内,聚集了大量博物馆、剧院、美术馆和图书馆;其他主要文化设施沿纽约百老汇大街“带状”聚集。上海也表现出类似的特征,但与伦敦、巴黎这两座同样有河流穿越城区的城市不同,上海的文化设施并未沿黄浦江两岸聚集,通过历次总体规划逐步确立的,由浦西的“人民广场—南京东路”轴线和浦东的“世纪大道—新上海国际会展中心”轴线组成,垂直于黄浦江的城市主轴线,才是上海市重要文化设施聚集的轴线[2—4](见图4)。

有趣的是,尽管空间布局方式十分相似,但若排除人为归纳的因素,事实上只有巴黎和上海的文化设施确实是沿事先设计的城市轴线布局的。伦敦和纽约的文化设施,尽管的确呈现出聚集态势,但其围绕的所谓轴线或中心,却非人为设计的城市轴线——泰晤士河是自然产物,百老汇大街也很难说比第五大道更像城市轴线。这两座城市的文化空间,更像是市场选择的产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