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与能力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与能力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管哪一类型的导入设计都要有针对性和可接受性。可接受性就是问题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深浅适中,既不使学生感到高不可攀,也不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一)针对教学目的和内容导入必须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第五单元《三角形》为例,阐述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三种不同课型的不同导入方式。以“乘法的初步认识”为例,在两次磨课的过程中就可以看出针对学生实际进行导课的重要性。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与能力

不管哪一类型的导入设计都要有针对性和可接受性。针对性是指导入设计要根据教学目的而确定,围绕教学重点难点来设疑,而不能跑题,不要脱离具体的教学内容去摆噱头。可接受性就是问题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深浅适中,既不使学生感到高不可攀,也不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

(一)针对教学目的和内容

导入必须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针对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采取恰当的导入策略,选择恰当的导入方法,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只有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都兼容的导入才是最好的导入,体现因地制宜的理念。

因地制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同类型的课要采取不同的导入策略,选择不同的导入方法。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实验课等不同类型的课由于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不同,所采用的导入也会有所区别;二是即使是同种类型的课,也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导入策略。如果课堂导入不能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学生是很难进入角色的。

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第五单元《三角形》为例,阐述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三种不同课型的不同导入方式。

1.新授课导入:探究三角形的特性

出示主题图(如图3-4),情境引入。

图3-4

教师:同学们,这个画面你们熟悉吗?

教师:从图中你发现三角形了吗?

(学生看到金字塔表面有很多三角形)

教师:生活中有很多三角形,你还能举出一些吗?

学生:红领巾、交通标志篮球架、三角板……

教师:真会观察。三角形的奥秘非常多,它在生活中究竟有什么作用?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走近三角形,来研究三角形(板书:三角形)。

新授课导入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本节课我们要探究的对象是什么。通过生活中的三角形图片,以直观的形式把学生带入一个新知识探究的世界中。

2.练习课导入:运用三角形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师:同学们,今天数学王国的三角形家族要举行一次盛大的联欢会,你们想去参加吗?瞧!它们还邀请了小精灵做联欢会的主持人。

课件显示小精灵,同时配加画外音)(www.xing528.com)

小精灵:同学们别着急,如果你们能顺利闯过数学王国的四个关口,就会进入三角形乐园和它们一起联欢,你们有信心吗?(板书课题:三角形联欢会)

练习课的目的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与强化。设计一节有主题的练习课,一开始就带领学生进入联欢会的情境和氛围中,这样的导入把枯燥的练习课化为生动的闯关,“玩中学,乐中悟”,创设了和谐的课堂氛围。

3.复习课导入:梳理三角形的知识

教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三角形的知识。谁能说说我们应该复习哪些内容?每个内容下包括哪些知识?(板书课题:三角形知识的复习与整理)

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注意整理学生的问题,归纳为以下几点: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的内角和等。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本节复习课的开始,教师就将学生推到主体的地位,变“接受式”为“探究式”,自己梳理知识,构建知识结构,培养了学生对所学单元知识的整理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复习热情。

(二)针对学生实际

针对学生的实际主要指针对学生生理、心理发展水平和知识储备的情况来制定导入策略。在以人为本的学习理念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导入的效能要通过学生才能体现,因此无论采取什么策略导入,都应该考虑学生的接受度。

现在的学生学习渠道拓宽了,他们的学习准备状态有时远远超出教师的想象,因此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找准教学起点尤为重要。以“乘法的初步认识”为例,在两次磨课的过程中就可以看出针对学生实际进行导课的重要性。

第一次教学导入:乘法的初步认识

新课导入时课件出示人教版二上教材中的主题图。

教师: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每个游乐项目共有多少人?

(学生回答)

教师:这三个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相应板书三个连加算式)

教师在板书三个加法算式时,下面有好几个同学在窃窃私语,暗示用加法做太麻烦了,可以用乘法算。而教师没有预设到这种情况,没有做出干预,继续按自己的教学预设下去。忽视学生的起点,导致后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第二次教学导入:通过谈话形式导入

教师:关于乘法,你已经知道了哪些内容?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还想知道什么?

学生提出了有争议的问题,教师暂时不做表态,而是把问题依次在黑板上进行板书(轻松的几句对话,就让学生的知识底先亮了亮,后面的教学活动就有的放矢,顺次展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涨)。

因此,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情况,针对学生实际,找准教学起点进行导课非常重要,事关整堂课的教学氛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