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爸爸的教育责任被忽略,班会课助力重建父子女情感

爸爸的教育责任被忽略,班会课助力重建父子女情感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设计初衷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爸爸对于孩子的教育来说越来越重要。但爸爸因为忙于工作,或者把教育责任都给了妈妈,而忽视了孩子的教育。孩子逐渐长大,爸爸的陪伴越来越少。从课程的整体来看,设计得较完整:以沙画《父爱如山》来唤起孩子对爸爸的美好回忆,再以“与爸爸的合影照片”实录来强化父子(女)两代人的交往记忆和情感牵连。

爸爸的教育责任被忽略,班会课助力重建父子女情感

福田区荔园外国语小学(西校区)六年级 赵月华

学习目标

增进父亲与孩子的感情,了解父亲的教育对于建立孩子原则意识的重要性。

学习要点

感受亲子之间美好的情感

设计初衷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爸爸对于孩子的教育来说越来越重要。但爸爸因为忙于工作,或者把教育责任都给了妈妈,而忽视了孩子的教育。希望通过本课增进孩子与爸爸的情感联系,让爸爸意识到父爱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

活动过程

1.激趣导入

沙画欣赏《父爱如山》。

2.症结陈述

收集学生跟爸爸的合影:小时候爸爸陪着一起去公园玩耍、爸爸教孩子打篮球……孩子逐渐长大,爸爸的陪伴越来越少。

3.群策群力

给爸爸写一封信,回忆儿时与爸爸的快乐时光,提出一个愿望,也可以表达对爸爸的感谢。

邀请爸爸到现场,坐在屏风后听孩子读给爸爸的信。读完信后,请爸爸说一句话,表达内心的感受。

4.合作探究

邀请爸爸来学校参加亲子活动,在亲子活动中增进感情。

活动一:爸爸在哪里?

学生被蒙住眼睛,通过摸手猜猜谁是自己的爸爸。

活动二:心有灵犀。(www.xing528.com)

主持人提问,父子(女)分开同时作答,答案一致的得分。

问题1:爸爸最喜欢吃什么菜?

问题2:写出三位孩子好朋友的名字。

问题3:爸爸的生日是什么时候?

问题4:孩子最喜欢什么颜色?

5. 点评分享

爸爸和孩子之间因为陪伴才会了解,因为了解才更加互相体谅。

6. 总结深化

鼓励多维尝试、大胆实践。

播放音乐《父亲》,齐唱歌曲。

即刻反思

1.预设与生成情况的表述

以《父爱如山》沙画欣赏导入课程,达成亲子情感的触动和共鸣;孩子给父亲写信,提供一种亲子沟通的方式;“心有灵犀”,增进亲子了解。课堂生成与预设基本一致。

2.课堂调整

增加一个“真情对话”环节,读完信后请爸爸谈感受,可以跟孩子互动,亲子间进行温情对话。

3.课后建议

可以增加父亲工作环境或者承担家庭责任时的视频,让学生了解父亲的不易,理解父亲肩负的责任和所承受的压力

有一个段子这样说:妈妈在家里是孩子最贴心的人,孩子在家交流最多的人是妈妈。有一次,孩子终于跟爸爸说话了,说出的话是:“爸,我妈在哪儿?”是啊!爸爸这个角色在家里虽然举足轻重,但却往往因为沟通不畅,很难走进孩子的心里。这当然有做爸爸的责任,但孩子能否做得更好些,与爸爸顺利沟通呢?本课就是基于这个问题来设计的。从课程的整体来看,设计得较完整:以沙画《父爱如山》来唤起孩子对爸爸的美好回忆,再以“与爸爸的合影照片”实录来强化父子(女)两代人的交往记忆和情感牵连。当把爸爸唤回到面前后,再以一封书信的方式,引导孩子把想说而没有说出的话“当面”呈现出来,表达自己的心声。然后,再以亲子活动来印证父子(女)连心,一方面让孩子更贴近爸爸,另一方面让爸爸认识到自己的责任,百忙中要多关心孩子的健康成长。家庭是一条船,妈妈是桨,爸爸是帆,要想乘风破浪,必须齐心协力。这样的课,对孩子、对家长都很重要。

简要点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