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师问卷结果分析及年级管理实践

教师问卷结果分析及年级管理实践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子分析结果与理论设想有出入,但其筛选出的题目能概括课堂教学的大部分内容;且对于教师来说,相较于课程而言,教学是他们更能直接感受的、控制的,分析结果简练,因而接受分析结果,且将该领域的名称改为“教学”。

教师问卷结果分析及年级管理实践

1.项目分析

首先对教师问卷第二部分的199题进行项目鉴别度分析。对高低二组被试在问卷每题上的得分进行平均数差异检验,发现高分组与低分组的被试在9、10、33、52、134、141、175和189题上的得分无显著性差异(t=-1.860,P=0.064;t=-0.184,P=0.855;t=-0.246,P=0.806;t=0.397,P=0.602;t=1.047,P=0.297;t=0.220,P=0.826;t=1.283,P=0.201;t=0.213,P=0.832),在其余各题上的得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问卷除9、10、33、52、134、141、175和189题外均具有一定的鉴别度,能鉴别出不同被试者的反映程度,删去9、10、33、52、134、141、175和189题。计算剩余各题与总分的相关,各相关p值均小于0.01,说明各题目有一定的区分度。

2.因子分析

(1)学生与同伴关系。学生与同伴关系领域参与因子分析的变量共19个,对变量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考察数据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根据Bartlett球形检验,KMO的值为4061.306,显著性水平达到0.000,说明变量间可能有共同因子,适合进行因子分析。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在依次删去69、68、71、75、74、19题后,得到2个因子,累计解释率为57.894%。此时,领域一的题目数量仍然过多,为保证该领域题目的质量,对每个公共因子之下的题目进行进一步的筛选,使每个因子保留下来的题目测查的是同一内容下的不同观测点,依次删去73、79、101和65题后,进行因子分析得到2个公共因子,累计解释率为64.525%。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第一个因子下的题目主要涉及学生与同伴关系的积极表现,将其命名为“积极同伴关系”;第二个因子下的题目主要涉及学生关系的不良表现,将其命名为“不良同伴关系”。在理论构想中,学生与同伴关系主要通过同伴关系、对学校学习的态度、自律自主三个维度体现。在探索性因子分析过程中,三个维度都有题目保留下来,与原理论构想基本吻合;将同伴关系划分为“积极同伴关系”和“不良同伴关系”,结构更加简洁,因此接受其分析结果。

(2)师生关系。师生关系领域参与因子分析的变量共32个,对变量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考察数据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根据Bartlett球形检验,KMO的值为6575.943,变量间可能有共同因子,适合进行因子分析。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在依次删去17、11、12、7、132、18、5、8题后,提取出4个公共因子,累计解释率为60.250%。此时,领域二的题目数量仍然过多,且很多题目测查的是同一观测点的内容,为保证该领域题目的质量,对每个公共因子之下的题目进行进一步的筛选,使每个因子保留下来的题目测查的是同一内容下的不同观测点,依次删去176、3、129、23、26、128、135、22、136、137、133、16、140、127题后进行因子分析得到3个公共因子,累计解释率为68.640%。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第一因子下的题目主要涉及教师与学生关系的整体状况,将其命名为“一般师生关系”;第二因子下主要涉及教师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支持情况,将其命名为“支持学生全面发展”;第三因子下主要涉及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情况,将其命名为“师生沟通”。理论构想中,师生关系主要通过师生关系一般状况、师生沟通、学生全面发展得到支持、每个学生得到关注四个维度体现。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师生关系一般状况与每个学生得到关注两个维度合为“一般师生关系”;“支持学生全面发展”“师生沟通”与理论构想吻合。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符合理论构想,且更加简洁,因此接受分析结果。

(3)课程与教学。课程与教学领域参与因子分析的变量共49个,对变量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考察数据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根据Bartlett球形检验,KMO的值为14065.276,变量间可能有共同因子,适合进行因子分析。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在依次删去174、183、105、172、173、163、31、152、167、165、166题后,提取出的5个公共因子,累计解释率为64.415%。此时,领域三的题目数量仍然过多,很多题目测查的是同一观测点的内容,且因子数目过多,依次删去138、114、89、32、111、92、87、95、107、113、24、112、28、106、116、88、103、91、96、97、21、109、153、99、108、102、104题后进行因子分析,得到3个公共因子,累计解释率为67.317%。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第一因子下的题目主要涉及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表现,将其命名为“学生主体”;第二因子下的题目主要涉及学校教师教学的一般状况,将其命名为“教学一般状况”;第三因子下的题目主要涉及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将其命名为“课堂师生交流”。理论构想中,课程与教学由课程适切度、课程选择性、课程与培养目标一致性、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与支持、教学秩序和教学评价导向七个维度的题目体现,其中课程适切度、课程选择性、课程与培养目标一致性的题目数量过少,在探索性因子分析中都被删去;其余四个维度的内容被分成“学生主体”“教学一般状况”和“课堂师生交流”三个方面。因子分析结果与理论设想有出入,但其筛选出的题目能概括课堂教学的大部分内容;且对于教师来说,相较于课程而言,教学是他们更能直接感受的、控制的,分析结果简练,因而接受分析结果,且将该领域的名称改为“教学”。(www.xing528.com)

(4)管理。管理领域参与因子分析的变量共51个,对变量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考察数据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根据Bartlett球形检验,KMO的值为13525.641,变量间可能有共同因子,适合进行因子分析。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在依次删去44、154、40、184、160、20、182、39、170、185、181、122、41、61、177、60题后,因子分析提取出4个公共因子,累计解释率为67.422%。此时,领域四的题目数量仍然过多,很多题目测查的是同一观测点的内容,依次删去34、151、149、42、45、48、180、148、142、54、38、58、159、56、143、186、55、178、186、43、144、161、63、145、57、78题后进行因子分析,得到3个公共因子,累计解释率为77.366%。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第一因子下的题目主要涉及学校对师生的管理状况,将其命名为“师生导向”;第二因子下的题目主要为教师间合作协调关系的一般状况,将其命名为“合作协调”;第三因子下的题目主要涉及教师之间独特的关系,将其命名为“我与同事的关系”。理论构想中,管理领域的内容由师生导向、沟通畅通、民主管理、合作协调四个维度构成;在探索性因子分析中,这四个维度的题目在“师生导向”“合作协调”“我与同事的关系”中均有体现。虽然分析结果与理论构想不同,但并不矛盾,且维度划分更加简洁,因此接受因子分析结果。

(5)资源。资源领域参与因子分析的变量共29个,对变量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考察数据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根据Bartlett球形检验,KMO的值为6779.077,变量间可能有共同因子,适合进行因子分析。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在依次删去125、124、59、168、70、83、164、117、53题后,提取出2个公共因子,累计解释率为58.061%。此时,领域五的题目数量仍然过多,很多题目测查的是同一观测点的内容,依次删去58、62、84、169、123、191、195、155、192、193题后进行因子分析得到2个公共因子,累计解释率为64.219%。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第一因子下的题目主要关于学校资源,将其命名为“资源利用与效益”;第二因子下的题目主要关于学校安全及管理状况,将其命名为“学校安全氛围”。理论构想中,资源领域主要包含资源利用与效益、社会资源、学校安全氛围三个维度。在探索性因子分析中,资源利用与效益和社会资源的内容被抽取为1个因子,学校安全氛围被抽取为1个因子。分析结果与理论构想一致,接受因子分析的结果。

(6)文化。文化领域参与因子分析的变量共10个,对变量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考察数据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根据Bartlett球形检验,KMO的值为2236.972,变量间可能有共同因子,适合进行因子分析。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出2个公共因子,其累计解释率为65.034%。此时,领域六的部分题目测查的是同一观测点的内容,为保证该领域题目的质量,对每一个公共因子之下的题目进行进一步的筛选,使得每一个公共因子下的题目测查的是同一内容下的不同观测点,依次删去51、30题后进行因子分析得到2个公共因子,累计解释率为69.454%。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第一因子下的题目主要涉及学校整理价值观状况,将其命名为“文化外显”;第二因子下的题目主要涉及教师个人对学校文化的感受,将其命名为“共同价值观”。理论设想中,文化领域包含共同价值观、文化外显两个维度的内容。探索性因子分析的结果与理论假设吻合,接受分析结果。

3.信度检验

在因子分析后,进一步考察问卷的可靠性,进行信度检验,使用Cronbachα系数和分半信度系数作为检验问卷信度的指标,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各领域、各因子的Cronbachα系数均大于0.5;除学生与同伴关系中的“不良同伴关系”、师生关系中的“师生沟通”、教学中的“课堂师生交流”以及资源中的“学校安全氛围”,其余各领域、因子分半信度系数均高于0.5;由于“不良同伴关系”“师生沟通”“课堂师生交流”和“学校安全氛围”都只有3题,其分半信度系数也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说明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较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