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生问卷结果:年级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学生问卷结果:年级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生与同伴关系领域参与因子分析的变量共23个,对变量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考察数据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根据Bartlett球形检验,KMO的值为33599.529,变量间可能有共同因子,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因此接受因子分析结果,且将该领域的名称改为“教学”。

学生问卷结果:年级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1.项目分析

首先对学生问卷第二部分的题目进行项目鉴别度分析,求出所有学生问卷总分,并按总分高低进行排列,依临界点分数将观察值在量表的得分分成高低两组,用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被试在每个题项的差异,计算各题与总分的相关。对高分组和低分组二组被试在问卷每题上的得分进行平均数差异检验,发现高分组与低分组在学生问卷各题得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问卷各题均具有一定的鉴别度,能鉴别出不同被试者的反映程度。计算各题与总分的相关,各相关p值均小于0.01,说明各题目有一定的区分度。

2.因子分析

(1)学生与同伴关系。学生与同伴关系领域参与因子分析的变量共23个,对变量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考察数据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根据Bartlett球形检验,KMO的值为33599.529,变量间可能有共同因子,适合进行因子分析。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特征值以1为标准,旋转采用正交的方差最大法旋转;每次因子分析后,删去其中因子负荷低于0.4及双高载荷的题目,每删除一题重新进行因子抽取,保证每个因子至少包含三个项目(此后因子分析均采用此标准,不再赘述)。领域一在删去因子负荷低于0.4的34题之后,得到5个因子,累计解释率为62.443%。此时,领域一的题目数量仍然过多,为保证该领域题目的质量,对每个公共因子之下的题目进行进一步的筛选,使每个因子保留下来的题目测查的是同一内容下的不同观测点,筛选主要依据各题的:第一,因子负荷;第二,题总相关;第三,题目表述;第四,前期理论构想。每删除一题仍重新进行因子抽取,保证每个因子至少包含三个项目(此后均采用此标准进行题目筛选,不再赘述)。根据以上标准依次删去152、99、94、95、31、26、28、23、29、33、32和30题后进行因子分析,得到3个公共因子,累计解释率为62.290%。第一个因子下的题目主要涉及学生与同伴关系的积极表现,将其命名为“积极同伴关系”;第二个因子下的题目主要涉及学生关系的不良表现,将其命名为“不良同伴关系”;第三个因子主要涉及学生对学校学习的整体态度,将其命名为“对学校学习的态度”。在理论构想中,学生与同伴关系主要通过同伴关系、对学校学习的态度、自律自主三个维度体现。在探索性因子分析过程中,自律自主维度的3道题目都被删去,同伴关系被分为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体现,与原理论构想基本吻合,接受其分析结果。

(2)师生关系。师生关系领域参与因子分析的变量共45个,对变量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考察数据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根据Bartlett球形检验,KMO的值为80195.554,变量间可能有共同因子,适合进行因子分析。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在依次删去141、149、125、124、51、52、53、54、144、146、150、137、55、56、47、98、48、49题后,提取出3个公共因子,累计解释率为56.337%。此时,领域二的题目数量仍然过多,且很多题目测查的是同一观测点的内容,为保证该领域题目的质量,依次删去156、37、155、148、50、57、154、159、46、199、147、45、162、160、153、151、38题后进行因子分析,得到2个公共因子,累计解释率为70.481%。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第一因子下的题目主要涉及教师与学生自己的关系,将其命名为“教师与我的关系”;第二因子下主要涉及教师与所有学生的关系,将其命名为“一般师生关系”。理论构想中,师生关系主要通过师生关系一般状况、师生沟通、学生全面发展得到支持、每个学生得到关注四个维度体现。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这四个维度的题目在“教师与我的关系”和“一般师生关系”均有出现,虽然与理论构想不同,但是分析结果与理论构想并不冲突,且更加简洁,因此接受因子分析结果。

(3)课程与教学。课程与教学领域参与因子分析的变量共67个,对变量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考察数据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根据Bartlett球形检验,KMO的值为117157.324,变量间可能有共同因子,适合进行因子分析。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在依次删去93、68、73、128、113、71、163、44、135、76、75题后,提取出的8个公共因子,累计解释率为56.337%。此时,领域三的题目数量仍然过多,很多题目测查的是同一观测点的内容,42且因子数目过多,依次删去109、108、72、179、191、111、62、167、192、190、110、192、73、195、66、67、193、70、59、64、63、61、123、132、120、105、69、134、11、102、136、13、107、140、122、138、104、194、101、129、121、131、103、112、116、114、106题后进行因子分析,得到3个公共因子,累计解释率为62.136%。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第一因子下的题目主要涉及教师积极的课堂教学方式、行为及管理,将其命名为“积极课堂教学”;第二因子下的题目主要涉及学生自己的学习表现,将其命名为“我的学习情况”;第三因子下的题目主要涉及教师不良的教学行为,将其命名为“不良课堂教学”。理论构想中,课程与教学由课程适切度、课程选择性、课程与培养目标一致性、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与支持、教学秩序和教学评价导向七个维度的题目体现,其中前三维度的题目数量过少,在探索性因子分析中都被删去;后四个维度的内容被分成教师积极及不良的课堂教学行为,以及学生自己的学习情况三个方面。因子分析结果与理论设想有出入,但其筛选出的题目能概括课堂教学的大部分内容;且对于学生来说,相较于课程而言,教学方面的内容是他们更能直接感受的、体现学校氛围的领域。因此接受因子分析结果,且将该领域的名称改为“教学”。(www.xing528.com)

(4)管理。管理领域参与因子分析的变量共40个,对变量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考察数据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根据Bartlett球形检验,KMO的值为82242.860,变量间可能有共同因子,适合进行因子分析。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在依次删去182、198、173、188、189、186、168、174、92、100、169、115题后,因子分析提取出4个公共因子,累计解释率为61.168%。此时,领域四的题目数量仍然过多,很多题目测查的是同一观测点的内容,依次删去187、3、184、84、203、87、161、90、204、78、89、88、197、201、200、91、85、86题后进行因子分析,得到2个公共因子,累计解释率为70.433%。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第一因子下的题目主要涉及年级管理人员整体工作状况,将其命名为“一般管理人员工作状况”;第二因子下的题目主要为校长的工作状况,将其命名为“校长工作状况”。理论构想中,管理领域的内容由师生导向、沟通畅通、民主管理三个维度构成;在探索性因子分析中,这三个维度的题目在“一般管理人员工作状况”和“校长工作状况”中均有体现。虽然与理论构想不同,但并不矛盾,且维度划分更加简洁,因此接受因子分析结果。

(5)资源。资源领域参与因子分析的变量共24个,对变量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考察数据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根据Bartlett球形检验,KMO的值为40745.040,变量间可能有共同因子,适合进行因子分析。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在依次删去165、16、170题后,提取出的3个公共因子,累计解释率为56.409%。此时,领域五的题目数量仍然过多,很多题目测查的是同一观测点的内容,依次删去8、77、118、36、176、177、171、172、18、119、164题后进行因子分析,得到3个公共因子,累计解释率为68.117%。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第一因子下的题目主要关于学校图书馆状况,将其命名为“图书馆资源状况”;第二因子下的题目主要关于学校社会资源、学校设施状况,将其命名为“社会资源及设施状况”;第三因子下的题目关于学校安全状况,将其命名为“学校安全氛围”。理论构想中,资源领域主要包含资源利用与效益、社会资源、学校安全氛围三个维度。而在探索性因子分析中,资源利用与效益和社会资源的内容被抽取为一个因子,图书馆资源独立为一个因子,学校安全氛围与理论设想一致。分析结果与理论构想部分重合,也并未与理论设想冲突,因此接受因子分析的结果。

(6)文化。文化领域参与因子分析的变量共9个,对变量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考察数据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根据Bartlett球形检验,KMO的值为13284.383,变量间可能有共同因子,适合进行因子分析。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出2个公共因子,其累计解释率为63.686%。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第一因子下的题目主要涉及学生个人对学校的总体感受、学校价值观,将其命名为“共同价值观”;第二因子下的题目主要涉及学校整体价值取向、学校在社会上的影响,将其命名为“文化外显”。理论设想中,文化领域包含共同价值观、文化外显两个维度的内容。探索性因子分析的结果与理论假设吻合,接受分析结果。

3.信度检验

在因子分析后,进一步考察问卷的可靠性,进行信度检验,使用Cronbachα系数和分半信度系数作为检验问卷信度的指标,从指标内容可以看出各领域、各因子的Cronbachα系数及分半信度系数均高于0.5,说明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较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