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康复训练课程:教学内容与实践研究

康复训练课程:教学内容与实践研究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应根据《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康复训练课程标准》,以学生自身能力水平为基础选取相应的训练内容,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合理地编写康复训练课程的教学内容。康复训练课程的教学内容应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有利于学生参加社会活动及人际互动。

康复训练课程:教学内容与实践研究

康复训练课程在实施过程中除了基本的康复内容(动作能力、言语表达能力、情绪控制与表达能力、感知觉能力)外,还以促进学生能力提升和身心健康发展为教学目的。因此,康复训练课程的教学内容涵盖广泛,既有功能方面的内容,也有常识性的内容,还有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内容。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教师应贴近学生生活,从学生日常生活中汲取项目将其变成教学内容,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进行运用。

(一)教学目标的制定

康复训练课程目标分为课程总目标和课程分目标。总目标是通过康复训练改善学生各方面的功能,为学生适应日常生活与学习活动以及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分目标包括动作、感知觉、沟通与交往、情绪与行为4个子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康复训练课程标准(2016年版)》总目标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分目标进行解构,再在具体的康复训练情境中对课程标准进行重构。将分目标和康复训练计划中的学年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进行有机结合,根据不同障碍类型之间的差异性设立不同的康复训练目标,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康复训练课程标准(2016年版)》指出,康复训练课程作为选择性课程,是为其他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的。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教师应着重考虑通过康复训练课程的实施,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技能,从而能逐步参与其他课程的学习。例如,某学生在书写上有困难,那么在进行康复训练课程中的动作训练时就应着重训练该项目,使其能够通过补偿训练更好地融入其他课程的学习。

(二)教学内容的编写

根据课程总目标、分目标的构建,康复训练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动作训练、感知觉训练、沟通与交往训练、情绪与行为训练四大模块。动作训练内容包括粗大动作训练与精细动作训练。其中,粗大动作训练包括姿势控制、移动、平衡与协调训练;精细动作训练包括手部动作、手眼协调、握笔写画、使用工具训练。感知觉训练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前庭与本体觉训练。沟通与交往训练包括言语准备、前沟通技能、非语言沟通、口语沟通训练。情绪与行为训练包括情绪识别、情绪表达、情绪理解、情绪调节、行为管理训练。

教师可以通过课程标准的框架,分别对四大模块的内容进行细化,从而形成教学内容的主体。例如,针对感知觉训练中的“听觉训练”这一框架内容,可以先将其细化成4条二级目标内容,再在每条二级目标内容中进行三级目标内容的细化(见表4-1)。(www.xing528.com)

教师在细化康复训练课程的教学内容时,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第一,科学性原则。应根据《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康复训练课程标准(2016年版)》,以学生自身能力水平为基础选取相应的训练内容,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合理地编写康复训练课程的教学内容。

表4-1 分目标与内容

第二,实用性原则。康复训练课程的教学内容应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有利于学生参加社会活动及人际互动。

第三,可接受性原则。采取由浅入深、“小步子多循环”的方法,循序渐进地使学生接受康复训练的内容。

(三)教学内容的选用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康复训练课程标准(2016年版)》指出,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需求,针对学生的动作、感知觉、沟通等方面的功能障碍,在全面评估的基础上指导并实施个别化康复训练方案。康复训练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不同于其他课程,应根据学生不同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需求,不分等级、不分年级段,将教学内容贯穿于康复训练的全过程。教学内容的设置应个性化、弹性化。例如,在情绪与行为训练领域中,学生A尽管是刚入学的新生,但通过评估发现其在情绪的表达、控制方面都表现得较好,在行为管理方面的能力较弱,因此要着重对其进行行为管理方面的能力培养;学生B是入学两年的学生,但通过评估发现其在情绪识别和表达上都存在较大的问题,因此要选取较为基础的情绪识别与情绪表达作为康复训练的主要内容,待学生能力达到一定水平后再进行深层次的情绪理解、情绪调节的康复训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