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职课程教学内容的结构与内涵:创新与实践

高职课程教学内容的结构与内涵:创新与实践

时间:2023-10-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它规定了在教学活动中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培养能力、塑造人格等内涵的性质和范畴,从而帮助学习者(高职生)构建其知识结构、技能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内容偏重应用性知识,即事实、规范、价值和实用层次方法类知识。各类知识,在高职生学习期间和就业之后,均有其功能和作用,不能偏废或忽视。

高职课程教学内容的结构与内涵:创新与实践

高职课程教学内容,具体体现在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教材和教师的教案(或讲稿)之中。它规定了在教学活动中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培养能力、塑造人格等内涵的性质和范畴,从而帮助学习者(高职生)构建其知识结构、技能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

(一)知识和知识结构

知识及其类型。知识,是人类在认知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现象及其规律的认识的总和。它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工具,也是人们顺利完成各种职业活动所必须掌握和运用的工具。知识具有客观性,但它一旦被人内化(领悟、理解)和融会,便以经验或理论形式存在人的头脑之中,或者通过物化存在于各种载体(书本、电脑等)之内。

知识可从不同的视角,用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总的可概括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人文科学等。按现代学科进行分类,有2500多种。

1.按知识的层次划分

事实:是对具体事物的陈述及其运用实例的描述,如对象、符号以及事件之间的关系等。

概念(定义):是对具有共同属性的一组对象、事件或符号的抽象性知识,如“两足而羽为禽”等。

规律(定理):是对客观事物因果关系的概括;规则,是推理和问题求解方法的知识。

规范(标准):是对工程技术中的一些统一标准或特殊的规定。

价值(应用):是对某定律或某事物运用程度的判断。

方法: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措施。

在上述6种知识类型中,概念和规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事实、规范、价值具有更多的实用性;方法,有三个层次:学科或职业的方法,一般科学方法和哲学方法。前者较具体,重实用,后两者则偏于理性。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内容偏重应用性知识,即事实、规范、价值和实用层次方法类知识。但是,过分强调实用,往往会形成一种短视的观念和行为,忽视一些带根本性的,能长期起作用的基础性知识。比如,在教学中过早、过分地强化技能,忽视或削弱必要的基础理论课的教学,最终将影响和削弱能力的培养,影响高职生长远的发展。因此,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既要强调应用,也要考虑能长期起作用的内容。

2.世界经合组织对知识的划分

事实知识,即只叙述事实,让人知道“是什么”的知识。

原理知识,即关于社会与自然规律方面的,让人知道“为什么”的知识。

技能知识,即做事的技法和能力方面的,让人知道“怎么做”的知识。如,怎样操作设备、制造工具,如何掌握工艺,怎样进行市场调研,等等。

人力知识,即指有关“谁”知道什么和知道怎样做的信息,让人知道“是谁的”知识。

这里的“知识”涵盖了常说的知识和能力两方面,亦即包括科学、技术、能力和管理等。

3.教育界对知识的划分

职业教育的教学中,常把知识分为:公共科学文化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3种,或分为基础知识和职业技术知识两种。

各类知识,在高职生学习期间和就业之后,均有其功能和作用,不能偏废或忽视。过分强调应用、忽视基础,将缺失“后劲”,不仅会影响专业技术的学习、掌握和应用,而且会有碍可持续发展;过分强调理论,忽视实践,忽视技能,忽视应用,就不能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达不到培养从业能力的目标。保证必要的理论知识学习,旨在夯实高职生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其一般智能,获得职业群需要的关键能力;注重职业知识学习,旨在使高职生扎实地掌握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必须科学地最佳地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

(二)技能和技能结构

1.技能

所谓技能,是通过训练而巩固的自动化了的活动方式,包括完成各项任务的动作活动方式和心智活动方式,也是人们运用知识或经验顺利完成某项工作或任务的一种活动方式。

2.技能的种类

大体可区分为动作技能(或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即智力活动技能或智慧技能)。

动作技能,是指由一系列外在动作以合理完善的过程构成的操作活动方式,亦即指以合理、完善的方式组织起来,并能顺利完成某项任务所涉及的,主要由人的体力和体能实现的一系列动作方式。

心智技能,是指人脑进行认知的思维方式,亦即指人在认知事物和解决问题时,按一定合理、完善的程序进行的,借助于内部语言在大脑中进行的思维活动方式。思维是心智技能的主要因素,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方法,是心智技能的本质特征。

技能依有无创造性又分为再造性技能和创造性技能。前者的特征是在技能活动中表现出较多的重复性或再现性,呈现的是一种已有的、固定的程序或算法,如做加减法、打字、跑步等;后者的特征是在技能活动中表现出一定的新颖性,呈现的是一种新思想、新谋划、新观念、新方法,表现出变异性或变通性,让人有一种新颖感,如用新法解数学难题,富有创意的艺术设计等。在具体的学业或职业活动中,人们所运用的技能常常是一种综合体,部分是心智的,部分是动作的;部分是再造性的,部分是创造性的,彼此的比例和相关性也各有不同。

3.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的联系

这两种技能,在实际活动中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外部动作是心智技能的最初依据,也是其经常体现者;心智技能又是外部动作的谋划者、驱动者和调节者。不含心智技能的纯粹动作是少见的或是不存在的;同时,心智技能的形成和发展也离不开动作技能的作用。在完成较复杂较困难的职业活动中,需要两种技能的共同参与。而确定某种职业技能属于哪一种,要依其主导的技能类型而定。

4.动作技能与心智技能的区别

技能训练,具有从操作技能到心智技能的发展过程,但在教学中没有严格的不容颠倒的程序,一般来说,不能将两者截然分开,可将心智技能训练寓于操作技能训练之中。

一般来说,技能训练皆可分解成清晰的步骤:

操作技能: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步骤非常明确。

心智技能:先掌握和运用一定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再产生变式思维。

技能培育和训练,教师要预先根据教学目标和技能训练内容,谋划和设计一套进行程序。通常,技能是介于知识和能力之间的一个概念,既有知识成分,又有能力的成分,是从知识掌握到能力形成和发展的中介。可见,技能的形成和熟练,对知识的运用和能力的发展都有积极的意义。

(三)能力和能力结构

1.能力

所谓能力,就是胜任某项任务的主观条件,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它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和使活动顺利进行的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能力是知识、技能内化了的个性品质,并能够在实际活动或职业活动中得以外化。(www.xing528.com)

完成某种活动,需依赖主、客观条件。主观条件包括心理条件和生理条件。能力属于心理条件,而且是必备的心理条件。从功能方面讲,能力是智力因素(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基础上形成的掌握和运用知识、技能,进行创造的本领。综合地说,能力是人灵活运用知识、技能和智力因素,顺利完成某项实践活动(包括职业活动)的本领和心理特征。

2.能力的分类

一般可区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属于认知范畴,又称智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它是特殊能力的基础。特殊能力,是指从事某种具体专业活动所必备的能力,如诗人会写诗,歌唱家会唱歌,舞蹈家会跳舞,设计师会设计,等等。各种职业能力均属于特殊能力。

能力存在于具体活动之中,并只能在活动中外现出来。但是能力与活动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一种能力不单对一种活动起作用,同样,一种活动也不能只靠一种能力来完成。

3.能力与技能的联系与区别

能力与技能是两个既有紧密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其中智力技能与能力的联系尤为紧密,且区别较小;动作技能与能力既紧密联系又有区别。

动作技能尽管含有知识和经验的因素,但它基本上属于能力的范畴,可以看作是一种特殊能力或职业能力的一种形式。从形态上看,能力似无形,技能似有形;从内涵上看,能力概念宽,技能概念窄,如此等等。

4.知识与能力的联系和区别

知识和能力的关系是:知识是能力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能力则是认知掌握、运用和进一步获取知识的动力和条件;知识可通过人脑的内化转化为能力,能力则可使人获得更多的知识;换言之,能力是在学习、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知识的学习、掌握和运用会导致或促进能力的提高和发展,而能力又制约着掌握知识的速度、深度和持续度。也就是说,知识是一种潜在的、待开发的能力,能力是内化(类化、概括化和结构化)了的知识;知识孕育着能力的胚胎、形成和发展,能力又影响知识的吸纳、消化和迁移、繁殖、移植,影响知识的扩展、整合和构建,影响着知识的灵活运用,综合开发和创造。但是,知识不等于能力,知识本身不是能力,知识多的人不一定能力就强。知识和能力的主要区别:从形成上看,知识可传授,能力靠培养、习练或训练;从掌握上看,知识靠后天吸纳、消化、理解或领悟而得之,能力则既有先天因素更有后天培育、锻炼的因素。

正由于知识与能力之间存在如上的辩证关系,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就应当把知识教学目标与能力培养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将知识教学体系与能力体系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一种知能兼顾的新的综合体系。

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价值观极其重视能力的培养,提出“能力本位”的思想。从长远和发展的观点来看,能力更为重要,诚如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所论述的:“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当然,也不能因此忽视知识的传授,毕竟知识是形成、提升和发展能力的根基。

(四)健康和健康结构

健康包括生理和心理的健康。生理健康,即有健康的身体,它是学业、事业(包括职业)成功的生理基础。但是,决定人生成败的决定性因素是心理健康,当代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这位轮椅上的科学巨人热爱生活、热爱科学,为现代物理学做出的贡献简直是个奇迹。现代生理学心理学成功学的研究成果证实,心理健康的结构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大类要素。智力因素前述已经提及,不再赘述。这里,只着重阐述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的结构非常复杂,它由除智力以外的同智力活动效益密切相关的一切心理因素组成。主要包括信念、信仰、理想、动机、需要、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如果把教学看作一个系统,那么该系统就由两个子系统组成,一个是作为操作系统的智力因素子系统,另一个就是构成动力系统的非智力因素子系统。无智力因素子系统的直接操作,教学活动就无法进行;而无非智力因素子系统的运作,则教学活动既不能启动,也不可能持续进行,更不能有效完成。所以,现代成功学断言,非智力因素是决定人生成败的关键。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要突出实践教学,并且要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地密切地结合起来,十分错综复杂,这就需要特别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养成和提高。非智力因素在教学活动中虽不直接参与,但它却对智力因素起着启动、动力、定向、引导、调节、维持和强化等作用。在教学活动中,既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更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1.展现知识价值,唤起强烈的求知动机

动机,是引起个体活动,并维持该活动,使之朝向目标推进,直至达到某种“需要”的一种内部动因和动力。机器没有动力不能运转,导弹没有动力不能升天,人若无动力,则将一事无成。人的一切活动都是由动机操纵支配的,动机的正误与强弱,将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和效果,乃至成败。任何人的学习,包括高职生的学习,都是受学习动机支配的。而动机的产生则源于需要、价值、兴趣等。现代高职生特别注重需要、价值,有些甚至受近视的、实用的功利主义引导。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依据具体的学情,开展针对性价值观教育,帮助高职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以高职生易于接受的方式,结合具体、形象、富有感染力的事例,使他们悟出知识的价值、技能的价值,以及所选择的职业的价值,把社会的需要、价值化为他们的人生需要和人生价值,逐渐提升他们的时代感、紧迫感和社会责任感,唤起他们的强烈的求知欲,以积极的心态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并为长期发展奠定更宽厚的基础。

2.巧设悬念,激发浓厚的求知兴趣

兴趣,是积极认知(探索)某种事物和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还带有浓重的情感、志向等成分。成功人士都认为兴趣是最好的导师,也是产生动机的一个源泉。培养高职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浓郁的好奇心,是成才、成功的重要因素。兴趣是求知的起点,是培养积极思维和提高能力的内在动力,它能调动、激发和维持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和创造性。在各个非智力因素中,兴趣是最活跃的因素,它能激发一定的情感,唤起某种动机,强化人的意志,坚定人的志向、信念、信仰,改变人的心态和人生态度。同时,兴趣自身也能不断升华,由初级兴趣依次升华为情趣志趣和乐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的就是这个意思。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应当充分注重培养职业学习的兴趣,并使其不断提高层次,至少要提高到情趣,最好提高到志趣乃至乐趣。要做到这样,就要在教学中巧设悬念,挖掘教学内容中的兴趣因素,不断地激发高职生学习职业知识、训练职业技能的兴趣,促其思维的发展,提高学习的动力。

3.创设和谐情境,培养积极情感

情感,是对客观事物或对象所持态度的体验。情感是行为的动因,能直接转化为动机。只有情感丰富且健康的人,才能生机勃发,积极向上,不断充实生活内容,坚持学习,提高活动效率。在教学过程中,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就要善于调动、激发、培养和保持高职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能够不知疲倦、津津有味地沉醉于学习之中,享受学习的趣味。自然,热情的产生、稳固和发展,主要靠内因,但也要重视外因的不可或缺的作用。因而,教学应提倡师生之间的积极的、真诚的情感沟通交流,从而创造一种和谐的教学环境和氛围。教师要为人师表,以自己的言行、眼神和表情显示对科学知识、对生活、对职业、对社会的热爱和衷情,并以这种炽热之情去感染、熏陶学生,使他们产生和保持对专业学习的激情;同时,创造交流情感的氛围,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积极的情感,学好专业,从情感上做好就业准备。

4.磨砺坚强意志,承受失败考验

意志,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自觉组织和调控自己的行为,并能克服困难,正确对待挫折、失败的一种心理过程和品质。它是人坚持主观能动性的突出表现,也是人坚持信念和信仰的可贵品格。它对人们掌握知识,克服困难挫折,追求成功,做出成就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现代的高职生特别需要养成这种品格。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素质的竞争,而且竞争的态势不断激烈;而我国目前就学的高职生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家庭娇生惯养,基础教育又是“抱着走”过来的,没有经受过挫折、艰苦的考验,在意志品质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反差。这就需要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在强化信念、信仰和自信心教育的同时,更要注重高职生承受挫折和失败的能力的培养。为此,应努力创设让他们尝试“挫折”考验的情境,让他们从“挫折”、“失败”的经历中获得面对挫败的能力,磨砺出永不言败、追求成功的精神和品质。

5.铸塑美好性格,促成学业成功

性格,是一个人对待现实的稳定态度以及与之相对应的行为方式的奇妙组合,是最具特色的个性心理特征。积极的性格,如自信、勤奋、勇敢、谦虚、细致、进取心、探究性、好思等,能极好地促进学习和创造力的发展。自信,是成功的第一要诀;自信和勤奋,是成功的双翼,能否坚持自信和勤奋,决定一个人的学业和事业的成败。因此,帮助高职生增强自信,勤奋刻苦地追求学业的成功,是培养高职生健康心理品质的重要一环。成功者会因自身价值的一次次美好的体验,对学习、对职业产生浓厚的兴趣,形成良性心理循环。为此,在教学中,应注意从实际出发,设置学业成功的一系列目标或“堡垒”,让高职生一个个去夺取、攻克,从而获得积极的心理体验。通过心理反馈,享受成功的喜悦,得到理智的满足,增强学习信心,铸塑美好性格。

应该指出的是,非智力因素不像智力因素那样有完整的整体结构,其各个因素可以独立地发挥其作用。因此,不需要“十全十美”,只要其中某个或某几个基本因素优异即可;同时,还要清楚智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由遗传因素决定,而非智力因素主要在于后天培育养成。

综上所述,高等职业教育应当利用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积极的心态、高尚的情操、健康的个性、成功的信念、拼搏的精神等。这些是高职生取得学业成功、做好就业准备的必要条件,也是他们形成和发展其成为优秀职业者的全面素质的基础。可以说,良好的非智力的因素是一个人的精神品格的体现。它是每个人获得学业成功、职业成功和事业成功,成为成功者的决定性因素。

总之,培养一个人的健康素质,尤其是心理健康的素质十分重要。要使高职生做好职业准备,除了知识、技能、能力等准备,还要做好心理健康的准备。高职教育课程教学要担负起这个全面的责任。

(五)高职教学内容发展的趋势

高等职业院校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全面贯彻高等职业教育方针,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综合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新观念,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为各职业领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掌握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并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在生产、建设、技术、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在当今可持续发展和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双重挑战下,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任务,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使高职生学会科学地认知,学会做职业人,学会竞争共处,学会创造创业。

而在具体教学中,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由只顾为高职生做好就业准备,变为兼顾高职生就业和发展

长期以来,职业教育的教学专注于为学生就业做准备,从专业设置到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教学模式和方法,都是强调“胜任岗位”为基点,以具有某一岗位能力作为合格的衡量标准。这种职教观念的理论基础是“社会分工论”。这种教学理论在工业化初、中期,在计划经济时期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在快节奏、竞争日益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在市场经济活跃的条件下,社会职业的变动性和流动性加速,那种一辈子能固守一种职业、一个岗位的事情变得几乎不存在。因此,现代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任务,不能停留在局限于为高职生当前就业做准备,还要考虑他们在职业领域里的长远发展,亦即把眼前的就业和长远的职业发展结合起来。

2.由培养专业型、从业型人才变为注重培养多能型、创业型人才

在知识经济日益昌盛发展的条件下,专业技术知识老化的周期越来越短,产品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使得“终身职业”成为“明日黄花”。面对这种职业变动和更新的挑战,现代职业人应具备适应职业变换的能力。这就要求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形成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新举措,完全符合现代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规律和教学原则。它有助于高职生在学习职业知识的同时,训练其实际操作能力、职业技术和技能,养成必需的综合职业素质。

3.高等职业院校教学工作决定着学校的办学方向

既然教学工作是高职院校的中心工作,那么它就势必制约、决定着办学的方向和轨迹。从某种意义上讲,一所高等职业院校是否坚持了正确的办学方向,是否遵循了正确的办学思想和方针,关键要看它的教学工作,即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质量标准、评估体系等,是否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应用性与创新性等特点;是否具有职教特色,培养的人才是否受到企业的欢迎和人才市场的认可。

在各类教育中,唯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有着最直接、最密切的联系,高等职业教育与现代经济发展更是这样。这个重要特点,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在很多方面要受到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直接制约,而这种制约更多地表现在教学过程中。因此,换个视角观之,职业教育的教学也会直接影响到经济部门的某些需求,作用于经济的发展和变革,决定着职业学校的办学方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