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校本课程资源的内涵与实践探索

校本课程资源的内涵与实践探索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要全面深入理解校本课程资源的内涵,需先从对课程资源的分析开始。明确了课程资源的内涵,也就可以进一步明确校本课程资源的内涵。基于以上关于课程资源的阐述,笔者认为,校本课程资源是指形成校本课程的校内为主、校外为辅的素材性资源和实施校本课程的直接而必要的条件。校本课程资源从资源主体的角度,可以分为教师资源、学生资源、家长资源、学校时空资源、社区资源及乡土资源等。

校本课程资源的内涵与实践探索

笔者认为要探讨校本课程资源是什么,首先要探讨课程资源是什么。

(一)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概念的提出是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伴而生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应“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其核心指向是为了弥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不足,丰富学校课程实施的多样性,从而满足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但在研究过程中,关于什么是课程资源,如何理解和认识课程资源,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理解。

吴刚平等认为课程资源是“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与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1]

朱慕菊提出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2]

郭丽霞、段兆兵提出课程资源是“知识的载体、教学的媒介、构成教学环境的要素”[3]

徐继存、段兆兵、陈琼共同提出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和自然资源的总和”[4]

范兆雄提出课程资源是“满足课程活动所需要的思想、知识、人力、物力等,是与课程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有密切联系的课程外部系统”[5]。(www.xing528.com)

黄晓玲指出课程资源是“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程系统物质、能量和信息等结构元素的源泉,是课程实施中富含潜能的内容系统和活动支持系统,是课程实施得以高效开展的依托和保证”[6]

王孝红认为课程资源是“学校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全部条件的总和,是课程得以呈现的基石,是课程设计、课程实施的基本组成部分”[7]

从以上概念界定来看,笔者认为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其一,课程资源是课程开发的基本组成部分,必须放置在课程开发的情境中进行分析,没有课程开发,课程资源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其二,课程资源和课程关系紧密,课程资源是否丰富,课程资源开发是否充分,都会影响甚至决定课程实施的情况。其三,课程资源是一种条件,是支撑和发展课程的必要性因素。作为条件性存在,课程资源一定是有利于课程目标实现的因素。其四,课程资源的内涵丰富,除了传统的教材等文本资料,课程资源还涵盖了录音、录像、人力资源、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经验、教学环境等多种因素。其五,课程资源内涵的丰富性,也决定了课程资源分类方式的多样性。如可把课程资源分为人力资源、物力资源以及自然资源,也可把课程资源分为校内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和信息化课程资源,等等。

(二)校本课程资源

范畴的角度来说,课程资源与校本课程资源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要全面深入理解校本课程资源的内涵,需先从对课程资源的分析开始。明确了课程资源的内涵,也就可以进一步明确校本课程资源的内涵。

要保障校本课程的开发,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提高,必定需要优良、充足的课程资源。基于以上关于课程资源的阐述,笔者认为,校本课程资源是指形成校本课程的校内为主、校外为辅的素材性资源和实施校本课程的直接而必要的条件。

校本课程资源从资源主体的角度,可以分为教师资源、学生资源、家长资源、学校时空资源、社区资源及乡土资源等。从课程的整体来分类,可以分为目标性资源、载体性资源、程序性资源、生成性资源及评价性资源。从资源建设维度来划分,可以分为校本课程资源收集、资源评估、资源整理、资源开发、资源选择及资源保障等方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