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校本课程建设的理论构建与实践探索

校本课程建设的理论构建与实践探索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课程变革的核心是学校校本课程建设文化的营造。学校课程领域的深度变革意蕴包括:第一层面,改变教师点状、局部参与校本课程建设的现状,引领、鼓励教师参与进来,形成人人都是开发者、人人都是建设者、人人都是评价者的课程主体意识。第二层面,要促进教师行为方式的转变,改变当前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中课程意识缺失的种种现状。

校本课程建设的理论构建与实践探索

当前学校的发展转型变革应是所有教育人的共识,而课程领域的变革是学校深度变革的核心领域之一。课程变革的核心是学校校本课程建设文化的营造。学校课程领域的深度变革意蕴包括:第一层面,改变教师点状、局部参与校本课程建设的现状,引领、鼓励教师参与进来,形成人人都是开发者、人人都是建设者、人人都是评价者的课程主体意识。第二层面,要促进教师行为方式的转变,改变当前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中课程意识缺失的种种现状。在开发中,建立在对课程目标和价值认同的基础上,在教学设计中自觉根据抽象的课程目标来制订具体的活动目标。要实现深度变革,前提是教师民主参与学校课程建设,急需改变的是当前学校课程建设中教师参与度不高的现实。

学校教师课程领导力的提升是推进学校课程变革的关键所在,没有教师的课程自主权,没有教师对课程愿景、课程开发、课程执行、课程评价和课程发展的自觉的课程领导,就没有扎根于教育教学实践的课程变革。

【注释】

[1]张圻福.大学课程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231.

[2]钟启泉.现代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367.

[3]顾明远.教育大辞典(第1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201.

[4]廖哲勋.课程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328.

[5]陈侠.课程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18.

[6]冯生尧.小学课程设计与评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298.

[7]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何包钢,何怀宏,廖申白,译.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76.

[8]郑哲.罗尔斯正义理论与中国社会公平正义[D].延边:延边大学,2005:11.

[9]郑哲.罗尔斯正义理论与中国社会公平正义[D].延边:延边大学,2005:11.

[10]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何包钢,何怀宏,廖申白,译.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101.

[11]何怀宏.公平的正义——解读罗尔斯《正义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79.

[12]郑哲.罗尔斯正义理论与中国社会公平正义[D].延边:延边大学,2005:14.

[13]郑哲.罗尔斯正义理论与中国社会公平正义[D].延边:延边大学,2005:14.

[14]杨东平.教育公平三题:公平与效率、公平与自由、公平与优秀[J].教育发展研究,2008(9).

[15]褚宏启.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率: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双重目标[J].教育研究,2008(6).

[16]褚宏启.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率: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双重目标[J].教育研究,2008(6).

[17]孙建.人本管理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3:19.

[18]顾燕.教师人本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以上海市西林中学的实践探索为例[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8:12.

[19]兰邦华.人本管理——以人为本的管理艺术[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0:8.

[20]顾燕.教师人本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以上海市西林中学的实践探索为例[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8.18-19.

[21]张华.论核心课程[J].外国教育资料,2000(9).(www.xing528.com)

[22]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270-271.

[23]彭虹斌.学科课程的理论基础与组织原理[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7(4).

[24]赵迎春.论学科课程知识的呈现与建构[J].教育探索,2011(8).

[25]钟启泉.从课程管理到课程领导[J].全球教育展望,2002(12).

[26]王利.课程领导研究述评[J].教育学报,2006(3).

[27]廖哲勋.课程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203-206.

[28]贾非.世界课程管理模式的主流与趋势——兼谈我国高中课程改革的困境与对策[J].外国教育研究,1994(6).

[29]James A.Beane.课程统整[M].单文经,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9.

[30]何永红,龚耀昌.学校如何设计课程体系:基于课程统整的思考[J].教育科学研究,2014(3).

[31]吴全华.中小学去行政化与教育治理的法治化、民主化[J].中国教育学刊,2015(10).

[32]牛其刚.学校教育如何去行政化[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5(8).

[33]黄显华,朱嘉颖,等.课程领导与校本课程发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8.

[34]于泽元.课程变革与学校课程领导[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154.

[35]钟启泉.从课程管理到课程领导[J].全球教育展望,2002(12).

[36]钟启泉.教育的挑战[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80-290.

[37]钟启泉.课程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257.

[38]王利.课程领导研究述评[J].教育学报,2006(3).

[39]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新课程的领导、组织与推进[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7.

[40]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新课程的领导、组织与推进[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7.

[4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新课程的领导、组织与推进[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7.

[42]郑先俐,靳玉乐.论课程领导与学校角色转变[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3).

[43]徐君.从课程管理到课程领导:成人教育课程发展的必由之路[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